对山东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论文_李尚谦

对山东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论文_李尚谦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摘要:对古村落实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视的工作,依据现阶段我国古村落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结合近年来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的需求,提出必要、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保证古村落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探究

一、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中明确指出: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也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实践证明,《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它充分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从而有力促进了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都对历史古镇和古村进行成片保护。一方面,把这些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给游客,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促进该村的复兴,推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另一方面,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会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更为充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古村落的保护有利于更大范围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非常重大。

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聚族而居、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农村聚居地,它记载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生活形态,具有深刻的文化特色背景,存在多种古文化遗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一种古老、独特、封闭、完整、兼具脆弱性的文化资源,以其极高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史、艺术、美术教学以及建筑工作中都展现了自身的价值,被专家称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应用和开发,从而保障古村落得以持续的发展和流传下去。本文主要是以山东省古村落情况为例,分析其实际保护工作实施情况和特点,并且结合实际社会发展需求,为保障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护方案。

二、山东省古村落的总体情况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出现了丰富的古村落文化资源和环境资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古村落的建筑都变成残垣断壁,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目前还可以寻找到痕迹的古村落在山东省内非常的稀少。从整体上分析,我省对古村落的内保护的较为重视,其具备的开发和探究价值也非常大。如济南章丘的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 “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荣城市俚岛镇烟墩角村,是一处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民风纯朴、历史厚重的原生态渔村,被人们美誉为“童话的天堂”; 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是中国北方少见的桃花源式的古式农村;潍坊安丘市辉渠镇雹泉村,这里泉水众多,因最具名气的“雹泉”而得名,百泉辉映,群山竞秀,享有“百泉之乡”的美誉。另外,如济南平阴南崖村、贤子峪、潍坊青州井糖古村、周村李家瞳、荣成东渚岛村以及即墨雄崖所村等,也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三、山东省古村落文化资源保护情况分析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留给我们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它们就像一座座乡土生活和文化的博物馆,记载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国出现了“古村落旅游热”。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山东省境内有不少古村落遗址,由于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对其保护和开发的方式不当,这些古村落正在急速地消亡,将山东省古村落文化资源推向了攸关存续的严重危机之中。因此,分析研究山东省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极具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21世纪初期开始,实施评定文化名村的工作,随之加大相应的投资金额修整和保护古村落建筑,设定全面的古村落保护规章制度等。除此之外,很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对山东区域的古村落文化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工作,对古村落建筑实施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但是,现阶段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实施结果并不理想,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古村落的居民坍塌情况较为严重,对于游客的安全产生了隐患;第二,在实施开发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为了为游客提供便捷住宿构建的宾馆,并没有与古村落的风貌和历史文化相符,导致古村落的原始性和历史文化被破坏;第三,古村落中没有设定专业的清理工作者。因为古村落中很多宅院是个人所有,还有一些宅院常年没有人在家,但是其宅院中甚至是墙头都出现了杂草,部分墙体甚至坍塌。除此之外,游客随意扔垃圾的行为无人管理,加大了旅游环境的管理难度。

四、山东省村落文化资源的开发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旅游业也随之拓展。在旅游热潮的影响下,古村落旅游也成为人们的目标。依据相关案例数据的分析,山东省古村落文化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旅游胜地,从以往每天接待人数不到千人变成几十万人,总体收支也从以往的不足万元变成了近亿元。由此,古村落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是现阶段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总的来说,现阶段山东省内发展较好的古村落就包含了济南朱家裕、烟台养马岛、临沂竹泉村以及潍坊井塘古村和临沂常山存。朱家裕文化较为丰富,养马岛的特点展现鲜明,竹泉村的风景优美,井塘古村文化色彩较多,常山村更被成为“山村好莱坞”。朱家裕和竹泉村都是企业投资和修整并且开发利用的旅游度假村,而这种依据企业开发投资的形式是现阶段山东省古村落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省内古村落很多都成为了影视剧的拍摄地点,如朱家裕就是《闯关东》的取景点。这些古村落在为影视剧提供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为自身发展的旅游产业拓展了发展的空间【1】。

五、山东省传统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古村落产权问题,构建全面的古村建设开发管理系统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工作重要的难点,也是重点内容。现阶段,很多古村庄已经成为空心村,但是保护和维修工作却难以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因为顾村中很多老建筑是个人所有,修护工作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村民自身没有能力承担,更不具备古村落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但若是政府投资整修,一方面古村落中有很多老建筑需要进行修整工作,政府难以承受大量的整修资金,另一方面老建筑的产权没有改变,依据公共资源进行私人住宅进行的整修是不合法的,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进行。为了解决古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产权问题,很多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合理收回老建筑,解决古村落产权问题,构建全面古村保护和开发管理系统的观点。

(二)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

新村、古村统筹建设需要先明确新村和古村的差异性,为两者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联合平台,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依据“古村吸引游客,新村完善的设备服务游客”,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设定完善的新村规划工作,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并且构建全面的古村旅游服务设备,如农家乐、旅馆、商品等【2】。

(三)构建全面基础设备建设工作

优质的农村基础设备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改变农村的生产环境形式,更是确保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物质根本。目前,我国很多乡村的基础设备并不完善,城乡环境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古村落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减少城乡的差异,提升农村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全面的农村基础设备,其中包括乡村道路、排水管网、饮水工程以及电网改造、网络通信等工作。对于古村的基础设备构建工作,需要依据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基础,优化实际居住的环境。新村的基础设备需要依据较高的标准进行构建,从而满足村民实际生活的需求和未来工作设定的目标【3】。

(四)依据传统的风俗习惯,提升古村的文化建设

文化保护和建设工作是古村落保护工作的重点。随着原居民逐渐离开古村,古村的生活氛围和文化气息逐渐流失,最后导致古村落成为只拥有历史建筑,而没有历史软文化的空壳。在《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到“城市的特点和发展主要是受到城市体型构成和社会特点的影响”。由此,不但要保障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还要将其具备的文化和价值有效的传承下去。将那些具有文化价值、展现历史发展进程的文物有效保护起来。同时,保护、恢复和重新应用现阶段历史遗产和古建筑,一定要与从城市建筑发展工作有效结合到一起,从而保障相应文物具备的经济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五)提升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改工作,构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

古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展现了我们祖先在构建建筑的智慧。由此古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整改工作也成为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的重点。全面依据自然环境资源,创造出满足自然的氛围,创造生态旅游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影响【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是一项漫长的道路,存在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社会人民和政府一起努力合作,为实际古村落的保护和应用工作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道路得以坚持前进。

参考文献

[1]蒋姝婷. 传统村落民宿及其社区参与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2]刘雯雯. 朱家峪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张祖群.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4,08.

[4]刘华领. 可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尚谦(1996-3-27),男,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族:汉 职称:无 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建筑学。

论文作者:李尚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对山东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论文_李尚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