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

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

一、一个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乔雪原[1](2021)在《无源数字相控阵信号侦察处理平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相控阵在信号侦察领域应用的发展,提出一种信号侦察处理平台的设计方法。基于对信号侦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的分析,阐述了处理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分解方法;提出采用增加协处理模块的方式扩展平台的信号处理能力,采用PCIe协议的DMA多通道机制解决高速总线接口间的数据路由问题,采用高速接口的流控机制和大容量缓存解决数据收发速率不匹配的问题;对模块驱动层软件的功能进行了逻辑抽象,设计了统一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提高了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信号处理平台满足任务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使用要求。

孙树志[2](2021)在《面向微纳卫星的可重构星载计算机研制》文中指出

郭阳[3](2021)在《基于阵列激光雷达的小目标探测电路设计》文中提出

姚景超[4](2021)在《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是影响其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抽油机配重不匹配及悬点载荷变化对平衡度影响,很容易导致其失衡,而游梁式抽油机在各大油田采油生产设备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智能化、智慧化逐步到来,对游梁式抽油机的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课题针对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一大队游梁式抽油机,研究游梁式抽油机特点,确定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及控制策略,提出了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架构,设计了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自动调节控制。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结合电动摆臂式平衡臂,使抽油机平衡度始终稳定在设定范围内。硬件上,对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硬件进行了选型及分析,并基于STM32F103进行了井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及外围电路、供电电路、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RS485通讯电路、三相电参数据读取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等,上位监控平台由数据服务器及监控主机组成。油井现场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与上位监控平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等。软件上,智能控制器以u C/OS-Ⅲ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通过4G无线通讯网络与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上传至上位监控平台分析计算,并存储到服务器的My Sql数据库中,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及控制信号下发至井场智能控制器,最终实现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调节。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井场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均稳定在85%-115%内,日节电率达17%左右,降低了采油生产开发成本,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稳定的自动调节控制,满足了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对油田开发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梁新玉[5](2021)在《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石油需求量的与日俱增,进一步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已成为当前油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工作。河南油田大多属于疏松砂岩油藏,长期受到高含沙、低渗透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在采油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和泵抽汲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油井动液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流泵采油的效率和能耗,研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通过对河南油田射流泵采油排砂工艺及其设备和油井动液面变化对射流泵采油过程影响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的需求,并结合射流泵采油控制原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油井动液面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使射流泵采油排砂作业始终在合理的油井动液面范围内进行。系统主要由油井动液面监测仪、变频器、智能采油控制器和上位机监控平台等构成。硬件上,智能采油控制器采用STM32F103RET6为主控制芯片,设计了供电电路、外部存储电路、启停控制电路、RS485通讯电路和4G无线网络传输电路等,并对主要硬件设备和上位机监控平台进行了选型。软件上,利用Keil u Vision5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各功能模块程序的编写,其中包括主程序、数据读取程序、动液面控制程序和启停控制程序等。利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和My SQL数据库完成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上位软件的开发,能够对油井实时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和动态显示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最终实现了对射流泵采油过程的智能控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在河南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实现了对油井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无线网络传输、计算和存储以及远程监控和油井动液面控制等功能,降低了原油开采的成本。油井动液面的控制对提高射流泵采油排砂的效率和油井的产液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的需求,在对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中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王鹏程[6](2021)在《套筒保护的LVDT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设计》文中提出通过在井下安装传感器和地层流体控制阀,智能井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层油气藏动态,并实现对地层流体的实时动态控制,故智能完井能有效提高油气藏的开采效率和最终采收率,因此得到广泛重视。地层流体控制阀是智能井系统的关键装置,而井下阀门开度的实时准确检测则是实现阀门实时控制的前提。本文针对井下复杂工况,研制了一套具有井下流体冲蚀保护功能的非接触式地层流体控制阀开度检测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到LVDT位移传感器会由于井下流体冲蚀而造成传感器线圈功能失效,提出了为传感器线圈加装金属保护套筒的技术措施。并完成了传感器线圈绕制和参数设计、传感器铁芯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设计,制成了一套测量量程可达265mm的防流体冲蚀的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传感器。2、考虑到井下高温、空间狭小的工作环境要求,筛选了一批封装尺寸小、工作温度高的集成芯片,完成了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电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铁芯位移与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提出对开度检测传感器的分段折线逼近温度补偿方法。3、根据开度监测系统与井下开度检测系统的通信需求,设计了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的RS458总线通信网络,完成了其软硬件设计和调试。基于Lab VIEW,设计了具有节流档位和ICV开度显示等功能的开度监测软件。4、完成了滑套阀开度检测传感器、开度检测电子系统和地面检测系统的总成,制成了测量准确、具有地面监测功能的井下滑套阀开度监测装置工程样机。对工程样机进行测试实验表明:井下开度检测电路可封装于宽28mm、高15mm的电子密封舱内;在常温到105℃温度的温度范围内,其开度检测和数据传输功能正常,开度检测量误差<10%;地面的开度监测界面可实时获取并显示井下开度检测系统上传的数据;工程样机的功能和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这些研究工作为地层流体控制阀的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季永辉[7](2021)在《基于RISC-V处理器的卷积加速SoC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终端设备被大量生产并使用,然而传统终端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尤其是视频图像等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传到云端,导致服务器无法处理剧增的数据,同时未经处理的数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也会导致数据延时。因此,如何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在终端完成图像数据的特征提取或目标识别成为目前物联网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多任务处理以及数据运算角度出发,再结合终端设备对低功耗、低资源消耗以及高性能的需求,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1)采用FPGA原型验证方式得到Ibex、CV32E40P以及CVA6处理器相关参数,从资源消耗、功耗以及性能进行判断,发现CV32E40P具有高性能、低功耗、资源消耗少的优点,满足物端设备实际需求;(2)将CV32E40P处理器嵌入进PULP项目中的CL多核架构,并编写测试程序对搭建的多核架构进行FPGA原型验证以及功能性仿真。结果表明,多核架构实现了单任务并行处理以及多任务并行处理的目标;(3)将部分Crossbar总线架构替换AXI总线中的全Crossbar总线架构,在不影响数据传输速率的前提下节约了17.86%的资源消耗;(4)针对卷积加速器计算单元中的乘法器进行结构优化,保证低资源消耗的同时,提升乘法器的计算效率,相比于传统移位相加乘法器,虽然资源消耗提高了9%,但是性能提高了39.375%;(5)根据模块化、并行化以及流水线设计思想,基于卷积层计算过程设计六级流水线的卷积加速器,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阻塞问题,卷积加速器的计算速度达到了0.398GMAC/s,发挥了乘法器性能的49.8%,相比于同类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性能表现。综上,本文通过研究RISC-V官方提供的PULP平台实现项目,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具有卷积加速功能的物端SOC系统设计方案。CV32E40P处理器满足物端对低功耗、低资源消耗以及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多核架构提高系统多任务处理能力,部分Crossbar总线架构避免总线上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结构优化的乘法器为卷积加速器提供高效计算能力,流水线的模块设计充分发挥计算单元性能。

张其宝[8](2021)在《具有可视化功能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终端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以及云服务器的发展,远程监控终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其中以工业生产制造最具代表性。工业远程监控终端主要实现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数据上传、设备控制、远程告警等功能,现有的远程监控终端仅限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无法对设备运行环境与操作人员进行实时性地可视化监测。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可视化功能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终端,实现了可视化监测与传统的依靠数据传输测控的有机结合。该终端分为可视化子系统与工控接口子系统两个部分:(1)可视化子系统负责实现监控终端的可视化功能,可视化子系统以Zynq-7000So C FPGA为主控,嵌入了Linux操作系统。该子系统通过USB接口接收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流,进行视频编码后将文件保存至本地存储器;通过SPI通信接口控制工控接口子系统中的多种工控接口,并接收工控接口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通过LCD触控屏实现人机交互,LCD触控屏显示视频监控画面以及传感器数据,并获取操作人员对工控接口和视频监控的控制指令;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将本地监控视频流及工控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为了提高网络传输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帧校验功能的远程视频传输方法。(2)工控接口子系统负责工业现场感知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工控接口子系统以STM32 MCU为主控,采用Bare Metal形式提高实时性。该子系统通过SPI通信接口接收可视化子系统的控制指令,利用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出等接口控制工业现场的执行设备;通过开关量输入、模拟量输入、RS-485总线等接口采集工业现场的感知数据,并将感知数据上传至可视化子系统;针对RS-485总线接线极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帧有效性的RS-485总线极性自适应方法。采用标定方式提高工控接口的精度,为了方便对系统进行标定与配置,使用Qt集成开发环境设计了上位机标定与配置软件。本设计中,对该远程监控终端的原理图以及PCB进行了绘制,并对元器件进行了工装焊接,完成了样机制作;实现了可视化子系统、工控接口子系统以及上位机软件的编程工作,完成了硬件与软件的联合调试;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远程监控终端能够正常运行,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程心怡[9](2021)在《模块化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测量系统对于飞行器等设备的研制、调试和升级等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获得飞行器的各项参数,进而进行故障分析和性能评定。本文结合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的模块化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外系统控制信号和接口,实现对测量系统的自动化测试,从而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课题所研制的设备以模块化、标准化及智能化的设计原则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并设计了对应的功能板卡,使得调试、后期维护和扩展工作更加便捷。整个系统由上位机及软件和测试台设备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PCI总线进行指令的下发和数据的传输。每张板卡均选择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作为控制芯片,根据模块功能的不同及性能参数的需求设计硬件电路,可以产生不带电指令信号、带电指令信号、96路直流信号、高压直流信号、正弦波信号以及脉冲波信号。并对每一个功能模块均设计了所需的电源模块和自检电路,使得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整体可靠性得以提升。本文主要对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各模块的性能参数进行了介绍,简述了上位机和测试台之间的通讯方式,并对各个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和控制逻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搭建整机测试平台,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块化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可以实现各项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李祎[10](2021)在《基于DSP的速变参数处理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对遥测速变参数的测量是确定飞行器飞行环境条件的重要依据。据统计,遥测速变参数只占到全部参数种类的10%,但从总体参数的数据量来看,速变参数一般会占到80%,由此可见速变参数数据量之庞大。本文针对其在遥测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如何传输更多有效信息这一问题,研制了基于DSP的速变参数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功能要求,将采集的振动、冲击或者噪声三类速变参数进行实时时频转换数据处理,从而增强回传信息的有效性,降低回传信息的数据量。本文首先从系统方案设计上进行把握。根据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DSP和FPGA双处理器协同处理架构的硬件总体方案,同时对双处理器的选型、装置内部数据传输接口以及对外通讯接口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内部逻辑和系统工作流程的设计进行说明。其次,对系统硬件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系统电源模块、TMS320C6747最小系统、模拟量采集接口、EMIFA内部数据传输接口、CAN FD对外通讯接口以及装置的小型化设计等。再次,对速变参数数据处理算法的DSP程序开发和内部通讯的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即分别针对振动、冲击、噪声三类速变参数,对功率谱密度(PSD)算法、冲击响应谱(SRS)算法以及三分之一倍频程声压级谱(SPL)算法在CCS5.3软件中进行开发;从软、硬件传输协议和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对DSP与FPGA间的接口控制、失联处理以及内部FIFO的仲裁管理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对DSP内部逻辑设计和DSP程序的在线加载方案设计进行简要说明,通过模块化设计方式实现了速变参数处理装置的分时复用功能以及DSP程序的在线维护。搭建测试环境,通过对相同数据源的速变参数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结果与Matlab软件计算结果在Origin软件中进行拟合对比,证明速变参数处理装置的数据处理正确性。

二、一个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无源数字相控阵信号侦察处理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设计
    2.1 工作流程及组成
    2.2 主要功能设计
    2.3 高速总线互联设计
3 关键技术
    3.1 高速通信接口协议转换
    3.2 统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4 工程应用
5 结语

(4)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抽油机平衡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调节原理
        2.1.1 平衡度调节机构
        2.1.2 平衡度调节原理
    2.2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计算方法
    2.3 模糊控制
        2.3.1 模糊控制概念
        2.3.2 模糊控制器
    2.4 通信技术
        2.4.1 Modbus协议
        2.4.2 RS485 通讯技术
        2.4.3 TCP/IP协议
    2.5 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
        2.5.1 操作系统的简介
        2.5.2 操作系统内核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3.1 游梁式抽油机介绍
        3.1.1 游梁式抽油机基本结构
        3.1.2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原理
    3.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
        3.2.1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
        3.2.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工作原理
    3.3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控制原理
    3.4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3.4.1 智能控制系统需求
        3.4.2 主要控制技术指标
        3.4.3 测量数据需求
        3.4.4 系统控制需求
        3.4.5 数据传输需求
        3.4.6 系统功能需求
    3.5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构成
        3.5.2 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设计
        3.5.3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设计
    3.6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策略
        3.6.1 平衡度模糊控制方法的确立
        3.6.2 平衡度模糊控制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4.2.1 控制面板及显示模块
        4.2.2 变频器
        4.2.3 传感器
        4.2.4 三相电参模块
        4.2.5 无线通讯模块
        4.2.6 智能控制器主芯片选型
    4.3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4.3.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组成
        4.3.2 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4.3.3 供电电路设计
        4.3.4 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3.5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3.6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电路设计
    4.4 无线通讯电路设计
    4.5 上位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5.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3 嵌入式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5.4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载荷及位移信号采集子程序设计
        5.4.3 三相电参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4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控制子程序设计
        5.4.5 抽油机冲次调节子程序设计
        5.4.6 下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5.5 智能控制系统监控平台软件程序设计
        5.5.1 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5.5.2 上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5.5.3 数据存储及管理子程序设计
        5.5.4 网页显示与查询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效果与分析
    6.1 系统硬件功能测试
        6.1.1 智能控制器硬件功能测试
        6.1.2 监控平台硬件功能测试
    6.2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6.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3.1 现场安装与调试
        6.3.2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射流泵采油工艺简介
        2.1.1 射流泵采油工艺设备构成
        2.1.2 射流泵采油工艺过程
        2.1.3 射流泵采油工艺特点
    2.2 油井动液面变化对采油的影响
    2.3 油井动液面的测量
    2.4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1 系统控制需求分析
        2.4.2 系统控制需求
        2.4.3 数据测量需求
        2.4.4 数据传输需求
        2.4.5 系统功能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
    3.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准则
    3.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原理
    3.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3.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构成
        3.3.2 智能采油控制柜设计
        3.3.3 智能采油控制器设计
    3.4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及上位机间的通信方式
        3.4.1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通信方式
        3.4.2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方式
    3.5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5.1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策略的确立
        3.5.2 模糊控制原理
        3.5.3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4.3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设计
        4.3.1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组成
        4.3.2 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3 供电电路设计
        4.3.4 触摸屏接口电路设计
        4.3.5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4.3.6 启停控制电路设计
        4.3.7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3.8 4G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4.4 上位机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5.2 软件开发环境
        5.2.1 Keil uVision5 集成开发环境
        5.2.2 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
        5.2.3 MySQL开发环境
    5.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4 智能采油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3 4G无线网络通信子程序设计
        5.4.4 动液面控制子程序设计
        5.4.5 触摸屏读写子程序设计
        5.4.6 启停控制子程序设计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与下位机通信子程序设计
        5.5.2 动液面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5.5.3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程序设计
        5.5.4 网页查询与显示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应用与效果分析
    6.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测试
        6.1.1 系统硬件测试
        6.1.2 系统软件测试
    6.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2.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安装与调试
        6.2.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运行效果展示
        6.2.3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套筒保护的LVDT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智能完井系统研究现状
        1.2.2 LVDT位移传感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滑套阀开度检测LVDT位移传感器设计
    2.1 滑套阀开度检测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
        2.1.1 井下非接触式位移检测方法
        2.1.2 滑套阀开度检测LVDT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
    2.2 滑套阀开度检测位移传感器线圈保护套筒设计
        2.2.1 传感器线圈保护套筒需求分析
        2.2.2 传感器线圈保护套筒材料选型
        2.2.3 传感器线圈保护套筒结构设计
    2.3 滑套阀开度位移传感器线圈设计
        2.3.1 传感器线圈绕制
        2.3.2 传感器线圈参数设计
    2.4 滑套阀开度检测位移传感器铁芯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电子系统设计
    3.1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电子系统方案设计
    3.2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3.2.1 微处理器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3.2.2 微处理器模块软件设计
    3.3 温度测量模块设计
        3.3.1 温度测量模块硬件设计
        3.3.2 温度信号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3.4 开度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5 井下滑套阀测量电子系统供电模块设计
        3.5.1 系统供电需求分析
        3.5.2 系统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3.6 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3.6.1 实验目的
        3.6.2 实验方法
        3.6.3 实验数据分析
    3.7 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
        3.7.1 最小二乘直线逼近补偿方法
        3.7.2 分段折线逼近式补偿方法
        3.7.3 分段折线逼近式温度补偿方法软件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和开度监测界面设计
    4.1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通信方案设计
        4.1.1 井下——地面通信需求分析
        4.1.2 井下——地面通信方式选择
    4.2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通信系统设计
        4.2.1 通信系统接口硬件设计
        4.2.2 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4.3 开度监测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测试
    5.1 系统集成
    5.2 系统测试
        5.2.1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电路温度性能测试
        5.2.2 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性能测试
    5.3 工程样机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RISC-V处理器的卷积加速SoC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ISC-V处理器研究现状
        1.2.2 加速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指令集架构
        2.1.1 x86 指令集架构
        2.1.2 ARM指令集架构
        2.1.3 RISC-V指令集架构
    2.2 总线协议与架构
        2.2.1 Core Connect总线
        2.2.2 AMBA总线
        2.2.3 Wishbone总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SoC系统软硬件设计与验证
    3.1 SoC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2 系统总线架构优化
    3.3 RISC-V处理器对比与调试
        3.3.1 RISC-V处理器研究
        3.3.2 Ibex、CV32E40P以及CVA6 处理器的资源消耗比较
        3.3.3 Ibex、CV32E40P以及CVA6 处理器的功耗比较
        3.3.4 Ibex、CV32E40P以及CVA6 处理器的性能比较
    3.4 基于RISC-V处理器的多核系统搭建
    3.5 多核系统配套测试程序编写与验证
        3.5.1 多核单任务系统验证
        3.5.2 多核多任务系统验证
        3.5.3 FPGA原型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卷积加速器的硬件实现
    4.1 卷积加速器整体框架设计
        4.1.1 卷积神经网络卷积层分析
        4.1.2 卷积层模块化流水线设计
    4.2 卷积计算单元设计
        4.2.1 乘法单元性能比较
        4.2.2 移位相加乘法器性能优化
    4.3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4.3.1 功能性仿真验证
        4.3.2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具有可视化功能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远程监控终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
    2.2 可视化远程监控终端设计指标
    2.3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2.4 主控芯片选型
3 可视化远程监控终端硬件平台设计
    3.1 可视化子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1 摄像头接口电路
        3.1.2 LCD驱动电路
        3.1.3 本地存储模块
        3.1.4 远程通信接口电路
    3.2 工控接口子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2.1 极性自适应的RS-485 总线接口电路
        3.2.2 模拟量采集与输出电路
        3.2.3 温度采集电路
        3.2.4 I/O控制接口电路
        3.2.5 北斗/GPS授时与定位
    3.3 系统电源设计
        3.3.1 工控接口子系统
        3.3.2 可视化子系统
    3.4 印刷电路板设计
4 可视化远程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4.2 可视化视频监控方案
        4.2.1 可视化视频监控软件框架
        4.2.2 基于时间的终端视频文件检索方法设计
        4.2.3 基于图片空间域的数字盲水印设计
    4.3 可视化子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4.3.1 开发环境搭建
        4.3.2 视频监控程序设计
        4.3.3 LCD显示驱动设计
        4.3.4 LCD触控屏界面开发
    4.4 工控接口子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4.4.1 模拟量与温度采集程序
        4.4.2 极性自适应的RS-485 总线通信
    4.5 远程通信程序设计
    4.6 子系统间互联通信软件设计
    4.7 上位机标定与配置软件设计
5 系统测试与测试结果分析
    5.1 可视化子系统测试
        5.1.1 电源测试
        5.1.2 可视化视频监控测试
        5.1.3 盲水印性能测试
        5.1.4 LCD触控屏测试
        5.1.5 远程通信接口测试
        5.1.6 存储器读写测试
    5.2 工控接口子系统测试
        5.2.1 精度测试
        5.2.2 实时性测试
        5.2.3 RS-485 总线通信测试
    5.3 子系统间互联通信测试
    5.4 功耗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模块化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测试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信号源发展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分配
2 设备方案设计
    2.1 设备概述及设计原则
    2.2 设备技术指标
    2.3 设计总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设备通信方式及接口设计
    3.1 PCI总线工作原理及设计
    3.2 PCI9054
        3.2.1 PCI9054 内部结构
        3.2.2 PCI9054 工作方式
    3.3 PCI9054 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3.3.1 总线及局部总线信号
        3.3.2 外接EEPROM接口信号
        3.3.3 热插拔电路
    3.4 FPGA与 PCI通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4.1 电源模块设计
        4.1.1 FPGA及 PCI总线模块电源
        4.1.2 有源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
        4.1.3 缓变模拟信号源模块电源
        4.1.4 速变模拟信号源模块电源
    4.2 无源开关量输出模块设计
        4.2.1 继电器分类及选型
        4.2.2 磁保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电路
        4.2.3 无源开关量模块电路
        4.2.4 无源开关量模块控制逻辑
    4.3 有源开关量输出模块设计
        4.3.1 有源开关量模块电路
        4.3.2 有源开关量自检电路
        4.3.3 有源开关量控制逻辑
    4.4 缓变模拟信号源模块设计
        4.4.1 缓变模拟量信号源设计要求
        4.4.2 D/A转换和调理电路
        4.4.3 采样保持电路
        4.4.4 自检电路
        4.4.5 缓变模拟量信号源模块控制逻辑
    4.5 速变模拟信号源模块设计
        4.5.1 速变模拟量信号源设计要求
        4.5.2 信号频率合成技术
        4.5.3 D/A转化和调理电路
        4.5.4 自检电路
        4.5.5 速变模拟量信号源模块控制逻辑
    4.6 本章小结
5 设备测试与结论
    5.1 测试结果及分析
        5.1.1 开关量输出模块测试
        5.1.2 缓变模拟信号源模块测试
        5.1.3 速变模拟信号源模块测试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DSP的速变参数处理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发展研究动态
        1.2.2 我国遥测数据处理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功能需求分析
    2.2 硬件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2.2.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2.2 关键器件选型
        2.2.3 DSP与FPGA数据通讯接口的选择
        2.2.4 对外通讯接口的选择
    2.3 FPGA和 DSP内部逻辑设计
    2.4 算法分析
    2.5 总体工作流程设计
    2.6 本章小节
3 硬件设计与分析
    3.1 系统电源设计与分析
        3.1.1 需求分析
        3.1.2 方案设计
        3.1.3 电路设计及上电时序控制
    3.2 DSP最小系统设计
        3.2.1 时钟与倍频设计
        3.2.2 复位设计
        3.2.3 JTAG在线调试接口设计
        3.2.4 BOOT模式配置
    3.3 硬件接口设计
        3.3.1 采集接口电路设计
        3.3.2 EMIFA接口电路设计
        3.3.3 CAN FD接口设计与分析
    3.4 小型化设计
        3.4.1 刚柔线路板设计
        3.4.2 结构小型化设计
        3.4.3 结构干涉检验
    3.5 本章小节
4 关键技术研究及DSP内部逻辑设计
    4.1 振动信号处理
        4.1.1 功率谱密度算法实现过程
        4.1.2 功率谱密度算法验证
        4.1.3 功率谱密度算法程序设计
    4.2 冲击信号处理
        4.2.1 冲击响应谱SRS算法实现过程
        4.2.2 MATLAB算法验证
    4.3 噪声信号处理
        4.3.1 声压级谱密度算法实现过程
        4.3.2 MATLAB算法验证
        4.3.3 声压级谱算法程序设计
    4.4 DSP与 FPGA通讯设计
        4.4.1 硬件传输协议设计
        4.4.2 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4.4.3 通讯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4.5 DSP内部逻辑设计
    4.6 DSP程序在线加载设计
        4.6.1 C6747自举引导流程
        4.6.2 在线升级程序流程设计
    4.7 本章小节
5 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电源上电时序验证
    5.3 数据处理结果验证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个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源数字相控阵信号侦察处理平台设计[J]. 乔雪原. 舰船电子工程, 2021(09)
  • [2]面向微纳卫星的可重构星载计算机研制[D]. 孙树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阵列激光雷达的小目标探测电路设计[D]. 郭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姚景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梁新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套筒保护的LVDT井下滑套阀开度检测装置设计[D]. 王鹏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基于RISC-V处理器的卷积加速SoC系统设计[D]. 季永辉. 山东工商学院, 2021(12)
  • [8]具有可视化功能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终端设计[D]. 张其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模块化测量系统外系统模拟源的设计与实现[D]. 程心怡. 中北大学, 2021(09)
  • [10]基于DSP的速变参数处理装置的研制[D]. 李祎. 中北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基于386EX的高速串行通信接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