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的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价值分析论文_周晓冬

周晓冬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63)

【摘要】 目的:探析中药处方的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部开具的中药处方50000张为研究对象,将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运用时间作为界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运用在中药处方管理中,一方面可以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运用推广。

【关键词】 中药处方;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有效性;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41-02

中药调剂是中药房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调配中成药、调配汤剂饮片、制备汤剂等多个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中药处方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体系下的有效性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部开具的中药处方50000张为研究对象,将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运用时间作为界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的中药处方为28000张,观察组中的中药处方为22000张。两组的处方类型、数量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通常情况下,将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运用在中药处方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组成调剂质量监管小组。中药房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应该将中药房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成立一支中药调剂质量监管小组,其中组长为药剂科主任,小组成员则由调配、核对、咨询、仓储等岗位的各级中药师及信息员等构成。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对中药调剂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定期组织调剂师进行培训,提高中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定期检查中药房的卫生情况,不定期抽查中药处方,对运用药物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2)重视调剂质量管理:①落实处方审查。在中药调剂中,处方审查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处方调配的准确性。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审查处方,要求处方药名使用药典正名,明确药方中药物的剂数、名称、用法以及用量等,核对药方中的药物是否符合临床诊断,使用信息化的手段降低出现配伍禁忌、药物重开以及错别字等不良事件的几率;②提高中药调剂师的沟通能力。中药调剂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医师的用药规律进行了解,在审核处方时,一旦发现剂量过大、配伍禁忌等问题时,应该与医师进行及时沟通,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③规范处方。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该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中药调剂师在对药物进行调配时,对于处方中的脚注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同时注意区分熟药和生药,避免影响药效,从而确保治疗效果;④规范称重。由于每种中药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药物的配比也不同,并且不同的配比药效也有所区别,所以规范称重尤为重要。通常要求调剂师控制好称重误差,一般<5%,其中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称重误差要求较高,应该<1%;⑤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的监管。中药饮片的数量不仅多,而且有比较复杂的成分,并且在贮存、生产、运用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都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导致药物变质,影响疗效。所以,对于中药调剂人员而言,在运用饮片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仓储、炮制要求执行,控制好饮片的质量,避免伪劣、霉变的药品流出,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⑥重视包装和发放。完成药品调剂后,要求主管药师进行核对,检查无误后开始包装。包装的过程中,需要将服用方法、患者姓名、注意事项以及煎制方法等标注在包装袋上,发放时要注意核对患者的姓名,并给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出现饮片质量、配伍禁忌、处方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中医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中药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中药调剂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治疗效果的提高。但是,从当前中药房的中药调剂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操作失误导致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对用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所以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提高调剂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督促调剂人员在审查处方、称重、调剂以及包装等多个环节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强与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可以确保中药调剂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从而确保治疗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5%,监管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上将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运用在中药处方管理中,一方面可以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瑰玉.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的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2014,02:107-108.

[2] 李德水,张胜才.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5,04:98.

论文作者:周晓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中药处方的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价值分析论文_周晓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