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忻子焕[1]2008年在《知识管理在咨询服务业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纵横渗透,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学术界,也因此兴起了一股“知识管理”研究的热潮,以期能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企业,使企业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在实践领域,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比如提倡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创建知识型组织,实施数据仓库等等。然而,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实施效果却并非十分理想。这里固然有知识管理本身在实践时的难操作性,但是在知识管理理论方面,也一定需要用创新的思想来加以改进,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或者从那些已经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加以提炼,创造出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管理应用的理论。所以,在知识管理提出近2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重新审视知识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咨询服务业,虽然并非知识经济的产物,但是在步入21世纪之后,其覆盖范围,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业务上,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狭义地说,咨询服务业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管理咨询公司,还包括了金融服务类公司、IT咨询公司等。广义地说,咨询服务业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中所有专业服务类的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大到公司战略,小到公司运营与操作。而所有的这些咨询服务企业共同的也是最大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就是知识。具体地说,咨询服务企业是服务于决策的;知识是咨询服务企业的立足之本,服务之源,核心利润源,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研究和实践知识管理尤为重要。咨询服务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在知识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咨询服务企业要创造持续性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实施知识管理。然而,传统的一些知识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基本上围绕着如何改进企业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或者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目的是使企业更好地共享内部知识资源,从而将隐形知识转换为显形知识。另一方面,从知识管理在企业运用的实践上,现有文献多侧重于阐述知识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运用,对于知识管理在咨询服务业的应用类文献不多。而生产型企业与咨询服务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应用上有很大不同。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想尝试从流程的角度出发,研究知识管理在咨询服务企业应用的新方法。事实上,当前已经有许多咨询服务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因此笔者试图将新方法以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为起点,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在咨询服务业,以流程视角对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研究,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将知识管理同企业日常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及组织文化相结合,使知识管理能更好地为咨询服务企业所用,最终提高该类企业的竞争力。笔者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基于流程的知识管理应用方案,通过对咨询服务业的战略、核心资产、可用资源、业务流程、知识结构、知识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同时运用知识管理审计与分析方法,确定一个典型的咨询服务企业的核心知识,并重新梳理咨询公司的内、外部知识流动,描绘出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全貌,进而制订出具体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案,从而使咨询服务企业高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该应用方案在咨询服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刘玉明[2]2007年在《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核心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都迫切需要运用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促进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与交流来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弄清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关系对企业管理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指导意义。对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的相互关系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共分为5章。第1章论述了选题的意义和背景,以及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和竞争力研究现状。第2章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评述。第3章通过对企业知识管理和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从企业知识管理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切入点分别构造了知识管理的框架结构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通过相关内容的分析建立了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关系模型。知识管理主要由一个核心和5个要素构成,即知识的获取与过滤、知识的整合与存储、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及知识的创新与增值,其核心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竞争力主要由制度要素、文化要素和组织学习要素构成;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的相互关系模型,亦即知识管理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知识和经验、企业文化和组织学习能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不易被模仿的,因而所形成的竞争力是可持续的,知识管理与竞争力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第4章指出了我国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5章根据相互关系模型的分析,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企业强化知识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杨保军[3]2015年在《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品牌进化路径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品牌进化作为品牌生态研究的重要理论,是品牌随时间而发生的成长演化过程。知识作为品牌进化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知识管理决定了品牌的进化绩效。甘宁青地区的回族老字号作为民族区域市场的标志性品牌,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顾客需求变化、技术创新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本文基于甘宁青回族老字号的长期跟踪,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采取扎根理论、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质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品牌进化概念出发,对品牌进化的影响因素、路径,模型进行了研究,深入挖掘回族老字号品牌成长的规律。基于隐喻的视角,品牌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一样存在进化的进程。从品牌发展的过程来看,一方面品牌在演进中传承着上一代品牌的基因,使品牌保持特色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也不断接纳来自外部的品牌基因,对自身品牌进行改造,使品牌逐步趋于时尚,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品牌进化反映品牌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过程。从知识角度来看,基于多源的内外部知识推动着品牌进化,使品牌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源,在市场上表达出差异化的特征。那么,品牌是如何进化的,品牌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知识管理在品牌进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不同的品牌进化路径最终如何影响品牌绩效?为更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构建了知识管理—品牌进化—品牌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者借助地处甘宁青地区的便利,深入到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老字号聚集的地区,联络各种类型的回族老字号企业,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该地区的回族老字号顾客,利用叁年来积累的访谈数据和23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扎根理论构建品牌进化路径的探索模型,并依次利用单案例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企业内部知识源、企业外部知识源、顾客品牌知识源叁维度影响的品牌进化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验证知识管理与品牌进化、品牌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品牌进化是基于品牌生态研究反映品牌成长演化过程的核心品牌理论,研究品牌进化有助于促进品牌的成长和创新。基于文献研究表明,品牌不仅仅是商品名称或标记,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品牌资产、品牌管理等理论研究揭示了品牌的内涵。但是,品牌是不断成长演进的,必须以动态发展的思维反映品牌成长的过程,基于品牌关系和品牌生态理论基础上的品牌进化理论为研究现代品牌成长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2)知识管理是影响品牌进化路径的主效应。品牌的本质是知识,企业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企业内部知识、企业外部知识和顾客品牌知识叁个维度,研究发现企业知识管理的叁个维度对品牌进化具有显着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产品特色的维系和品质的保证是回族老字号内部知识传承和共享的重要的结果;第二,区域消费者独特的文化需求和宗教需求促使企业与顾客品牌知识的交流互动,有效的品牌保护和维权实现了品牌的传承和形象的维系;第叁,基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形成的内部知识流动与共享提高了回族老字号的产品质量,赋予品牌创新的内涵;第四,基于外部知识的流入和顾客品牌知识的获取使老字号企业在吸纳知识的过程中产品和技术获得创新,从而实现了品牌的进化;第五,基于甘宁青地区回族老字号与顾客的交流互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流入流出,实现了品牌知识的传播与品牌形象的进化。基于企业知识管理形成的品牌进化路径将揭示不同企业品牌成长过程中路径的差异,对相关企业品牌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顾客的品牌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和企业外部知识管理与品牌进化显着正相关,品牌进化管理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对品牌绩效正相关。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和企业外部知识管理对进化绩效的影响通过中介变量“品牌进化”产生作用,品牌进化的调控着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和企业外部知识管理,推动品牌不断进化提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提出基于品牌生态理论的品牌进化问题,构建了品牌进化理论模型,推进了品牌理论的研究;第二,通过对影响品牌进化的企业内部知识、企业外部知识、顾客品牌知识进行分析,提出了知识管理视角的品牌进化的路径;第叁,本研究以品牌进化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管理、品牌进化与品牌进化绩效模型,以实证分析方法探索知识管理、品牌进化对品牌进化绩效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质性和定量研究将回族老字号品牌成长的背景与经验运用到品牌进化层面,拓展了品牌动态成长研究层次,为进一步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

张驰[4]2007年在《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知识资源的辨识、积累、共享以及创造进行有效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由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研究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章研究了企业知识资源的含义和分类。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管理定义、观点的阐述和总结,对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体系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其次,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分析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和客观必然性,总结了目前中国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再次,探讨了建筑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架构过程。通过对知识资源、内外环境的分析确定建筑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体系,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指明方向。同时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技术工具等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保障措施,设计了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支撑体系,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并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为中心,将项目流程与知识流程紧密结合,建立知识库,整合设计、施工、监理、政府等各方资源提出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运行体系。最后,将建筑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架构理论与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相结合,探讨了公司知识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韩冬[5]2014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工作。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工作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境。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当前学术界和高校学生工作一线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围绕着高校学生工作,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停留在表层概念引入,缺少对其构成架构、形成机理的核心研究。虽然部分学者源于国家相关文件,就某些工作的要求与标准提出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或源于某一学生工作的热点现象提出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但均不够系统化,全面化。由于未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无法形成有效的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对策,更缺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高校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研究势在必行,要重点加强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并结合知识管理理论探索知识和能力的互动关系,及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对策。本研究从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与知识管理对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视角探讨高校学生工作能力,主要研究以下叁方面内容:(1)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概念及维度划分,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多维结构模型;(2)研究了学生工作中的知识及知识的转化过程,以及学生工作中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学生工作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模型;(3)研究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中的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分别探索了基于知识的高校学生工作的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及知识化能力的提升对策。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五方面:(1)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建立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多维结构模型。解析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内涵,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聚合为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和知识化能力。划分了学生工作战略管理能力、组织架构能力、规范评价能力为职业化能力子维度,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为专业化能力子维度。知识库构建能力、知识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为知识化能力子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多维结构模型。(2)论证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体系及其与能力的互动关系,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和能力互动模型。本研究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的概念,并深入研究了学生工作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探索其通过社会化、外化、整合化、内化而不断转化的过程。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模型,经实证研究,学生工作知识的转化对学生工作能力的部分维度有提升作用。(3)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职业化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学生工作战略管理能力、组织架构能力、规范评价能力叁个维度提出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提升对策。论证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各个子能力的概念、作用及其形成机理,并整合论述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整体形成机理,在高端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在中端以组织架构为骨架,在低端以规范评价作支撑。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基于知识的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提升对策。(4)探讨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叁个维度探讨了各自的概念及形成机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是基础,学生工作组织学习能力是途径,学生工作知识创新能力是目标。论述了学生工作中知识对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构建学生工作学习型组织,以及通过知识学习与知识整合提升知识创新能力等提升对策。(5)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就学生工作知识化能力的各个维度提出能力提升对策。分别论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库构建能力、知识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的各自概念、作用及形成机理,探索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并指出了叁个子能力的递进关系。在学生工作知识库的基础上,探索学生工作知识协同平台和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张倩[6]2005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新时代,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换和利用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知识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知识管理在管理中已经被摆到首要的地位。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一产生,立即引起了西方管理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业界,对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不断增多,进而丰富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也对知识管理与创建学习型组织充满兴趣。但是,真正开始演练的企业并不太多,不过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个热潮。 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管理得以实施的载体之一,而知识管理又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本论文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为企业组织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对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丰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实施新时期的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论文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将知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学习型组织的组建和运行过程当中。首先,对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有关本论文研究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及企业战略联盟理论,为本文后来理论框架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论文客观地描述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现状进行总体评价,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框架的构建提供依据。然后,论文从企业内外环境以及学习与知识的关联性两方面进行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动因研究,并从组织的系统观、生态观两个角度对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总体框架,该框架由整合模式和运行模式组成。

倪国栋[7]2012年在《基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的代建绩效改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代建制”在我国的深入推行,代建绩效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与代建业务的广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亟待进行代建绩效的改善。本文试图引入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理论,从代建单位的角度入手来研究代建绩效改善问题。本文通过对“代建制”和代建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界定出代建绩效的概念和内涵,通过问卷调研对当前各地代建单位的代建绩效现状进行衡量和分析,并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对代建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与界定,提出了代建绩效改善的角度和思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代建单位的知识管理、组织学习、项目管理核心能力和代建绩效等研究变量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开发出相应的测量量表,通过文献研究和基础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关各绩效改善要素与代建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并构建出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项目管理核心能力对代建绩效的改善机理理论模型。根据实证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开发了实证研究的测量工具,编制出调查问卷,对分布在江苏、上海、山东、山西、天津、辽宁、海南、广东、福建等9个省市的65个代建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和AMOS7.0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效度与信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数据正态性检验,并利用AMOS7.0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运行与修正,得出了最优模型,然后利用初始模型和最优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厘清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项目管理核心能力对代建绩效的改善机理和影响路径,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对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代建绩效改善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分析了代建绩效改善系统的因果关系,构建出代建绩效改善系统的SD模型,并对SD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编码和描述。在此基础上,编写出SD方程式,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代建绩效改善效果进行SD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从叁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代建绩效改善的具体措施。首先,围绕代建单位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问题,根据代建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代建单位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构建出基于知识管理活动系统、知识管理组织系统和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建单位知识管理体系,并构建出代建单位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模型及其组织实施方式。其次,围绕代建单位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问题,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基于“火箭模型”的代建单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方法,以及代建单位组织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并对代建单位组织学习的障碍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再次,围绕代建单位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提升问题,运用核心能力理论,构建出代建单位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培育和提升代建单位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措施。最后,得出了代建绩效改善系统的实现框架。

贺禹[8]2004年在《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核电以其安全、清洁、稳定、高效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能源,我国核电能源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对我国核电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核电企业的管理实践方面,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经验,其中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是核电站管理模式一种新尝试,也是对核电行业企业管理应用领域的又一个拓展。本学位论文立足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的运作实际,通过分析和抽象,研究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制度本质、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的形成过程及其稳定性、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安全体系及核电专业化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等问题。论文是一篇基于技术层面、面向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首先研究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涵义及其管理模式特征。总结我国及国外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实践活动,指出专业化运营管理是核电站运营管理的趋势;阐述核电企业专业化运营管理基本概念、涵义和特征,对核电运营管理的范围、影响因素、安全特征进行描述,特别指出托管方式是核电企业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基本运作模式;从企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阐述核电企业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指出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是从“自创生”到“自汇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化过程。其二通过分析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核电企业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制度本质,并分析其制度效率。分析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制度发展过程,指出其制度实质是一种多行为主体、内部竞争的制度安排,进而运用行为权制度分别从业主行为主体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形下,对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制度效率进行分析,特别针对业主行为主体合作情形下,交易成本的叁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业主合作是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成功运行的基本前提。其叁研究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形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以及合作业主选择的过程模型,探讨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业主之间的合作与稳定性问题。描述基于资源共享的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形成过程,从企业运作的微观层面,指出其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任务的专业化企业集成过程;建立核电专业运营管理企业合作业主选择过程模型,描述合作业主选择的任务和特点;通过对知识与决策<WP=4>权搭配模型进行扩展,从管理的层面定性分析专业运营管理企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指出信任机制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保持专业运营管理企业合作业主关系稳定性的保证;定义专业运营管理企业的敏捷度和可靠度的概念,从技术的层面尝试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应用信息技术建立EDR和CR机制提高专业运营管理企业运行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其四研究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中的核安全问题。阐述构建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的安全体系的基本原则、方法、工具;提出基于SMART准则的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指标属性值获取的方法;提出PSA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管理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详细阐述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提出基于核安全的核电设备供应商灰色评价模型,并结合一次实际设备采购案例,详解该模型的使用过程。最后研究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及其支持系统框架。总结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内容;通过比较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异同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框架;作为举例,提出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企业大修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详解其知识构成、知识模型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

刘立波[9]2017年在《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及竞争优势的源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同行业间技术同质化和环境动态性的增强导致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显着下降,管理创新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企业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强调在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通过知识管理活动来提升管理创新效力,进而增强企业绩效。论文按照“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影响作用机理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研究主线,得到如下研究结果和结论:⑴提出了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在对现有文献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界定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创新,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解构为动态知识获取能力、动态知识转化能力和动态知识应用能力叁个能力维度,同时基于过程观视角将管理创新划分为创新理念形成、创新机会识别、创新方案创造和创新方案实施四个过程维度,并详细阐述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机理。⑵构建了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影响的SEM模型。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机理,明确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⑶建立了“动态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了全面考察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知识获取能力-管理创新”、“知识转化能力-管理创新”和“知识应用能力-管理创新”叁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了叁个系统的行为演化规律,并针对各子系统的行为演化特点提出相应的系统调控策略。⑷提出了推动管理创新的对策。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出几点推动管理创新的对策,一是参与集群知识共享,促进管理创新系统的开放;二是引入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创新模式,推动管理创新;叁是实施过程化的知识管理,分别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叁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林艳[10]2007年在《基于体验的员工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就成为企业经营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验、知识和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首先,作者对体验和知识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二者是相互转化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通过情感、归纳和反思的作用,个人体验转化为个人知识,并进而在社会化、外在化和组合化的作用下,转变为企业知识,并通过内在化进一步对个人体验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其次,作者探讨了体验与员工满意度的内在作用机理。认为员工满意度不仅仅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知识。它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个模块。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员工满意度,包括分析员工的内在情感世界,建立知识分享与创造的平台,建立一系列激励措施,与员工交流以获取其内心感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和建立弹性的企业文化。第叁,作者分析了一个物业公司的案例,并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知识管理的方法对提高员工满意度确实有显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知识管理在咨询服务业的应用研究[D]. 忻子焕. 同济大学. 2008

[2]. 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关系研究[D]. 刘玉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品牌进化路径与绩效研究[D]. 杨保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15

[4]. 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驰.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5].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对策研究[D]. 韩冬. 吉林大学. 2014

[6].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D]. 张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7]. 基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的代建绩效改善研究[D]. 倪国栋. 中国矿业大学. 2012

[8]. 核电站专业化运营管理研究[D]. 贺禹.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9]. 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D]. 刘立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

[10]. 基于体验的员工满意度研究[D]. 林艳. 暨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