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_黄建林1,, 翁光云2

探析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_黄建林1,, 翁光云2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电子信息设备的普及应用,建筑物的智能化特征越发凸显,智能建筑物雷电防护问题也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着重围绕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进行探析,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智能建筑也越来越多。智能建筑内部配备了不同类型的电子信息系统,例如电梯、通信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由于这些电子设备集成度较高,在抗电磁脉冲干扰的能力以及耐高压性能方面的能力均很弱,遭受雷击的几率也比普通建筑要大得多。智能建筑物一旦遭受雷击,轻则导致仪器设备受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带来人员伤亡事故,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针对智能建筑物,应该采取科学有效防雷措施,要把握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以确保智能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运行。

1.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原则

1.1合理性原则

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的结构为混凝土亦或者钢筋结构,并且许多智能建筑物的楼特别高,所以在对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的适合应该依据智能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特征进行,确保防雷措施的合理性。

1.2层次性原则

在对智能建筑物制定雷设计方案的适合,应该根据建筑实际,把智能建筑物划分到不同的防雷保护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层设计,尽可能降低或者避免雷电对智能建筑物及其电子信息设备的干扰。

1.3全面性原则

对于直击雷、感应雷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等各类性质的雷电而言,其对智能建筑物的危害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对智能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与施工时,需充分思量各方面的因素,依据雷电入侵形式,提升建筑物防雷工程的科学水平。

2.智能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要点

2.1接闪器

接闪器的主要功能是引雷或截获闪电,即把雷电中的雷电流在短时间内引下,随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将其泄放进入大地。接闪器的形式包含避雷针、避雷带(网)等,通常需要在智能建筑物顶部进行布设。在设计与施工的时候需要沿着屋脊、屋角、屋檐以及女儿墙等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敷设避雷带或避雷网,同时按照智能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在屋面上敷设。结合智能建筑物部位遭受雷击的实际情况,将避雷针、避雷带(网)等布设在智能建筑物上,从而达到吸引雷电的目的。对于屋面上敷设的避雷网(带)需要选择热镀锌扁钢或圆钢,确保顺直敷设,搭焊接长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针对经过沉降缝亦或者伸缩缝的避雷带(网)需要对其进行煨弯补偿处理;避雷带高度时常会受到智能建筑物中女儿墙的影响,女儿墙过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雷击风险,所以可以利用加长避雷带的手段来规避此类问题,可以把若干避雷针在直角转弯处进行合理的布设。当前,在智能建筑物中,还有些人员会选用屋面上的钢管或者不锈钢管材质的金属栏杆作为避雷网(带),需要确保钢管避的厚度不大于2.5mm,钢管转角部位应该选用角钢或者圆钢进行焊接,同时焊接长度应该符合规范要求,需要做好栏杆和引下线之间的有效连接。

2.2引下线

引下线是接闪器和接地装置重要连接“纽带”。对于暗装引下线而言,一般选用智能建筑物主体结构的主筋亦或者剪力墙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思量到引下线数量以及布置对雷电流分流效果的作用。假如引下线数量较多并且其间距比较小,这个时候局部区域内的雷电流十分均匀,引下线间的感应范围也比较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尽可能降低雷电流对智能建筑物的危害性,需要沿着智能建筑物四周均匀亦或者对称布设引下线,间距需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可通过对引下线数量进行增加的方式,促使引下线的间距增加。针对智能建筑物30m以上的部位,需要每间隔三层沿着智能建筑物四周敷设一条避雷带并将其与各根引下线作出有效焊接;由于智能建筑物较高,应该采取较长的引下线,需要在智能建筑物中间部位增设均压环,降低引下线上的电感电压。

2.3接地装置

在对智能建筑物接地装置进行设计与施工的时候,若该建筑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与相关防雷规定要求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可以采取基础内钢筋;假如智能建筑物为砖混或木结构,应采取独立接地方式;若不符合规定要求亦或者是防水卷材层内存在基础包,那么可以采取周圈式接地;若接地极较多且土壤电阻率比较大的时候,那么独立接地亦或者周圈式接地均能够使用,使接地极的高度接近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周圈式接地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跨步电压。

2.4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消除或降低电位差,使电位平衡,避免引起接触电压。对于这个环节的工作,在设计与施工时需要确保外墙的金属栏杆以及门窗等同均压环保持连通;为了防止智能建筑物被侧击雷的侵袭,需要把智能建筑物玻璃幕墙的支架、钢龙骨等和均压环之间构成等电位连通;针对进出智能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构件以及电缆金属外皮等,需要在智能建筑物进出的地方采取防雷接地装置间的等电位联接。

2.5屏蔽

智能建筑物内通常布设了大量的微电子设备,所以做好屏蔽措施也十分重要。在智能建筑物的中心部位大部分为电气线路主干线集中的地方,因雷电电磁场较弱,应将其远离引下线柱筋的位置,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用电设备、配电设备以及配电线路,应该做好配电箱线路的穿钢管引入,钢管两端分别与配电箱外壳、设备外壳及保护罩相连。对于线槽、钢管均为穿线引入,应该将其同各楼层的接地母线及等电位连接板进行联结,不断增强屏蔽效果。

2.6浪涌保护器(SPD)

对于智能建筑物,需要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在建筑物雷电防护分区内使用适宜的浪涌保护器(SPD),以达到限制电涌电压的目的。对于智能建筑物的电子信息系统而言,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该选用3级防护:将SPD布设于LPZ0(A)区和 LPZ1区交界面位置穿过的供电、配电线路上,作为1级防护;将SPD安装在LPZ0 (B) 区与LPZ1 区交界位置穿过的电源线路上,作为2级防护;若电源进线位置的SPD电压保护水平与两端引线感应电压无法对配电箱供电设备进行保护的时候,则应该在配电箱位置装设适宜的SPD,以作为3级保护。在防雷设计与施工时,对SPD进行科学分级布设,才可可以取得理想的雷电防护效果。

3.结语

总之,智能建筑物因其内部配置了许多集成度较高的电子信息设备数,所以其存在的雷击风险也随之大幅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需要特别注重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工作。要掌握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在做好外部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同时,还要内部防御感应雷、雷电电磁脉冲等的措施做好,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幅提升智能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效果,降低雷电对智能建筑物所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岳振铎,张东,亮于奇. 浅谈智能建筑物的雷电防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35-36.

[2]王锐,张宪柱,朱峰.高层智能建筑防雷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安装,2016(04):48-51.

[3]张怡,龚春勇.对建筑物防雷设计及工程施工要点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01):58.

作者简介:黄建林(1988-),男,汉族,广东省汕尾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防雷工作。??????

论文作者:黄建林1,, 翁光云2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探析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_黄建林1,, 翁光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