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纠错技巧,错题变成资源论文_史艳

浅议纠错技巧,错题变成资源论文_史艳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277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被上级部门、家长、学生、社区认可的标准。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压力,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动力。从教师方面讲,教学质量要不断更新,向40分钟要质量;从学生方面讲,要在课堂中有效地掌握新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就现在新课程练习题少,学生相对解决问题的机会就少,造就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诸如错题多,计算正确率低。那么如何设计纠正学生的错题,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讲,还是从学生的需要来讲,我们都迫切地感受到: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迫在眉睫,设计不同类型的题与改错方式结合起来更是重中之重。

首先以一次检测过后,一段简洁而又真实的师生对话引入:“老师,您看,这两次测试,若不是判断题出错,我都是最好的。”我不经意间接过学生手中的试卷,两道判断题叙述的方法不同,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的。我不解地问学生:“第一次检测你判断错了,第二次你怎么还会错呢?”此时学生道出了心声,听后我也明白了些许,学生的一个差错正好是老师所需要的用于帮助学生发现真知的东西。

众所周知,判断题的存在形式只有两种——对或错。然而看似简单的判断,却往往更容易出错。结合多年的检测、改卷,卷面分析,改后反思,使我意识到错题巧改能使学生加深记忆,防患于未然。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明了判断题的巧改,以往遇到学生判断出错,就在此题后面直接打个“×”号,学生改错时便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判断改成与原来相反的符号,学生根本就不去思考错误的症结,以后再遇到此题仍然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针对以上情况,平时我在批改判断题时,不在学生判断错的题后打“√”或“×”号,而是在判断题右侧直接标出所扣分值,学生在改错时做到每题都逐一排查,方可找到判断错的题目,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而且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曾看过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他的理念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有容乃大。其实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或者说是最好的老师,有时巧用了错误,对学生可是一个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错题,并对之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用好错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学生用彩色笔在错题上做好标记,最好准备专门的错题本。使用错题本能够加深学生对错题的认识,让他们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其学习的帮助很大,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实在教学中,如何用好错题本,教师要摸索其中的“门道”。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接触过错题本,但真能坚持使用的并不算多,主要原因是错题较多,要抄写到错题本上得用不少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及教师、家长的积极性。我对学生改错题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将错题分类整理,要求学生分析出每道错题错误的原因,然后在错题本上认真修改,毕竟是小学生,基本上是“大道至简”,错题本简单实用就好,不做太多花样。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为了保证学生能坚持下去,我想了一个办法,要求学生每天自选两道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学生当然会选字数最少的、最简单的题目,而这恰恰是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错题应该是简单的题,特别是会做却反而出错的题,这样的错题经过再学习更容易纠正,有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千万不要把改错本变成难题本,如果积累了一本本难题,这样会阻止孩子学习的动力,往往白白耽误工夫。每天的两道错题可以定为学生当天的常态复习作业,首先要完成。而每周积累的十道错题,就是周末的常态复习作业。规定了错题本的格式:利用我们的演草本,在左侧抄写错题后,下面留下足够的空白,在右侧第一次改错,周末在空白处二次改错。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当天的错题当天改,第二天要再看一遍,每周的错题周末再次改错,每月的错题做一次整理,考试前把你的改错作为第一手的复习资料。错题本上的题要标出序号,对于经常性出错的题,要在题目序号上用特殊符号进行标出,作为下一次复习重点,省去了重新抄写与整理的时间。

对于没有整理到错题本上的错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其价值,养成用不同于原来颜色的笔迹改错的习惯,对于不会做的题目应当求助家长,到校后问同学,同学讲解不清楚,应主动找老师。此时也是给老师一个信号,这些题需要在课堂内统一做重点讲解,直到大部分同学理解,这时再以优帮差,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第二类错题的错误率,其实,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例实际上是远离创造,过度的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地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的复杂度,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

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类似的错误不再错了。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马虎,其实那不是粗心的问题,学生计算的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在数学改错中,对学生的要求尽量不用涂改液、胶带纸、透明胶、摩易擦等销毁错误,其实人无完人,人生也如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感悟,不必担心学习中出现错误,而应当有面对错误的勇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不断完善自我。

论文作者:史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浅议纠错技巧,错题变成资源论文_史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