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及刀口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娟

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及刀口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有严格剖宫产指征孕妇29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孕妇各14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予以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刀口愈合情况以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产妇刀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高达91.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且观察组术后腹痛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再次剖宫产后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0%,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改善术后腹痛、刀口愈合情况,控制腹腔粘连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刀口愈合;疗效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孕妇自身因素,使妇产科剖宫产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虽然剖宫产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应用特点,但术后较易发生腹腔粘连以及刀口愈合等不良后果,无论是给产妇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带来较大损伤,也成为再次剖宫产术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次手术的难度[1]。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对剖宫产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剖宫产进腹方式及缝合手段,以期可以降低对产妇的伤害,改善术后腹腔粘连及刀口愈合情况,现将研究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有严格剖宫产指征孕妇290例产妇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史者;②慢性盆腔炎患者;③存在产科并发症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产妇各14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予以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其临床资料完整。观察组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7±2.4岁;对照组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9.1±2.5岁;两组孕妇均为首次行剖宫产术者,在年龄、孕次等信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产妇营养状态较好,术后对患者进行5个月~3年的电话或书面随访,其中观察组中行再次剖宫产者78例,对照组中62例。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予以新式剖宫产术,具体步骤参照参考文献[2]进行;观察组予以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体步骤如下:

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采取撕拉式进腹,使用食指将腹膜钝性刺破,沿纵向撕开;子宫下段完全暴露后,打开膀胱腹膜反折同时下推膀胱;取子宫下段肌层的小段横口,沿两侧撕开,使用血管钳将羊膜刺破,使大半羊水可有效吸出,常规娩出胎儿后,马上给予催产素20U行宫体注射,娩出胎盘;取常规纱布卷进行对产妇宫腔的清洁处理,如果产妇脱膜较厚,则可以使用卵圆钳钳夹,在进行子宫全层的缝合时,采用1号可吸收肠线连续进行,同时医务助手进行浆肌层的缝合;术后医务助理使用无菌S钩将两侧腹壁拉起,并将长无损伤镊沿宫角探入,进行附件检查,在此过程中切忌将手探入腹腔,先不要进行盆腹腔的冲洗;在进行筋膜层以及腹膜的缝合时,采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缝合至接近边角时,锁扣缝合3针左右,不用剪线,穿过皮下脂肪之后,反方向进行皮肤的连续皮内缝合;不进行皮下脂肪的缝合,予以有效止血;术后无需拆线,3~4d左右即可出院。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刀口愈合及腹痛、手术疗效;①腹部刀口愈合标准[3]:甲级,刀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乙级,刀口愈合欠佳,愈合之处有炎症发生,比如说血肿、红肿、积液等等,并未化脓;丙级,刀口化脓,需切开引流;②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首次剖宫产术后3年内,无盆腔、腹部疼痛出现,二次剖宫产术中腹腔无粘连,且子宫表面呈光滑状;有效,首次剖宫产术后3年内,偶尔会出现腹痛,且腹腔内有少量腹膜、大网膜及子宫切口粘连;无效,经常有腹痛出现,发现子宫表面及大网膜有广泛粘连,出现肠粘连。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刀口愈合及腹痛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产妇刀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高达91.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且观察组术后腹痛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X2=8.124,*P<0.05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我院在应用新式剖宫产手术的基础上加以对术式的改进与完善,经改良后,其术式不仅继承了新式剖宫产的原有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术后刀口疼痛,促进刀口的快速愈合,减少术后粘连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开腹方式及缝合方法的改良,可在手术过程中有效防止术后发生粘连,不仅使缝合后子宫外观美观,而且利于刀口愈合[5-6]。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观察与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腹痛及刀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再次手术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上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改善术后腹痛、刀口愈合情况,控制腹腔粘连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艳萍.两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情况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98-99.

[2]王东红,陈善春.不同剖宫产术式腹壁和腹腔粘连情况的比较[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829.

[3]宋国志.96例改良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4):91.

[4]邓建勇,周游.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影响87例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199-200.

[5]张立英,尚廷慧.三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105-106.

[6]吴伟玲,蔡佳,李玫端等.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3):149-150.

论文作者:周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及刀口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