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糜海艳

感恩教育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糜海艳

【摘要】农村小学孩子感恩意识淡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因为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了文质兼美的富有感恩元素好文章。我认为,小学语文感恩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利用”三步走“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在灵动的教学过程找到实施感恩教育的契机,让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关键词】“三步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感恩教育、主题群文阅读、拓展活动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但是,农村小学感恩现状的调查表明,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文化缺失,他们心里只有自己,认为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却从来没想过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感恩教育,这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

小学语文课堂无疑是农村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因为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有丰富的感恩因素,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感恩教育的极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中这些感恩教育元素,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好,去感受温情,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感恩教育。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总结出“三步走”的教学模式,把感恩教育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第一步:用美文开启学生知恩之门——课前美文推荐。

课前美文推荐即在学习以感恩教育为素材的语文教材前,教师先精心挑选与课文相关连的经典感恩美文,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受到心灵的震憾,感受爱的力量,初步知道什么是感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精品,感恩祖国的、感恩社会的、感恩父母的、感恩老师的、感恩朋友的,但课内文章毕竟数量有限,为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懂得感恩,一定要拓展它的外延,而课前美文推荐就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先在大量的经典感恩美文中找到与课文相同的、相似的或课文的原文,推荐给学生阅读,并按要求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以奠定课文学习的感情基础。如在讲《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提前推荐《母亲》、《樱桃树下的母爱》、《最深慈母情》、《母亲的唠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母爱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我们的心不够细腻,甚至都没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同时,我还推荐了《牵着母亲过马路》、《妈妈别哭》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知道,母亲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其实我们也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孩子的心灵因为课前感恩美文的感染而受到震撼后,我们再学习《慈母情深》时,学生对母爱的体会,对情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用情感唤醒学生感恩之情——课中文本感悟

课中文本感悟即在语文课文学习中,教师结合重点语句品读,情景描述,事理分析,联系自身生活,深入感悟课文,以达到感恩的目的。

 1.结合语句品读,培养感恩情怀?

有人说,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就不是一堂优秀的小学语文课。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以感恩为题材的课文,其中往往也包含着大量文质兼美的语句,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对于这样的文章,只要我们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就能体会到深厚的感恩情感。如在教学《怀念母亲》时,我以读出韵味、读出思考来贯穿全文,尤其是抓住两个“母亲”反复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也在读中受到感恩的教育。

2.结合情景描述,体验感恩意境?

要感悟小学语文课文中感恩之情时,往往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描述的情景,深入意境去体验人物的真切感受,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受到感恩教育。

如有老师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先让学生找到38小时这个词,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说说这是怎样的38小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借助《唐山地震》中的剧本片断情景再现,结合人们受到的伤害,救火队长和警察劝他的话,让学生感悟到此时去挖确实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接着老师又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些时间节点,让学生感悟这是漫长的38小时。在这危险而漫长的38小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他们谁都没有放弃,是什么给了他们坚持的勇气?课文通过儿子和朋友间的情景对话,告诉了我们:是父子间的爱和信任给了对方战胜危险的力量 。这位任教老师就是这样,抓住课文的情节,以孩子的视觉诠释亲情、真情,慢慢地感受着爱,体会着感恩的情怀。

3.结合事理分析,品味感恩真谛。?

在小学感恩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事理性很强的文章,对于某类课文,前后文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正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老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事例、深入思考,逐步领会恩情的深广,品味感恩的真谛。

如《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这样一篇感恩教育的极好范文。

课文教学时,我围绕文章中三次“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主线, 从课题的“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有马”,结局的“无马”这个矛盾点入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上步步慢慢体会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从中体会到残疾青年的优良品质。尤其是文章的结尾,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眼泪,理解我的“感恩”之情,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怎么读书呢?我和残疾青年之间如何交往的呢?这样,通过文本对话,让学生知道得到别人帮助,我们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引泉相报,“能得到别人帮助是种幸福,能给予别人帮助也是种幸福,因为有一颗感恩的心原本就是一种幸福。

第三步:用活动激发学生报恩之心——课后活动拓展

课后活动延伸即课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把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在行动中表达,在实践中体验。

课前美文推荐和课中文本感悟只是带孩子们开启了感恩之门,真正要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让学生懂得报恩,践行感恩,只有拓展它的活动外延,把情感真正升华到报恩的境界。

如在学习了《慈母情深》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不仅养我不易,生我同样不易。我们课题组开展《护蛋行动》的活动,让学生用自认为最保险的方式,贴身保护鸡蛋24小时,结果鸡蛋所剩无几,让学生知道我们就如同这鸡蛋,是母亲含辛茹苦生我,养我,才有我的健康成长。然后,再让学生写一封信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让孩子们真情的话语仿佛涓涓细流,去阐释一个共同的主题――感恩。?

再如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深切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课后,我们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做身边环境调查,打扫社区卫生,撕牛皮癣,宣传新农村建设精神,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践行感恩。

总之,“三步走”语文感恩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课前精心挑选感恩阅读书目,课中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情感,课后精心设计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读、悟、行中达到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目的,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日常生活,让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中国德育·2006年版?

【2】碧冷·《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3】王立杰. 关于感恩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思考[J]. 科学中国人, 2016(12Z).

【4】程茜.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21).

【5】姜宗军.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

【6】张馨丁,贞栋.“体验式”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2(06):13-15.

论文作者:糜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感恩教育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糜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