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创新策略研究论文_梁洁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创新策略研究论文_梁洁燕

新兴县城乡规划局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共享理念视野下,针对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呈现的问题,通过对制约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创新;策略研究

1导言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为依据,从哲学层次反思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旨在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框架的哲学根基,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快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致思进路。

2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

2.1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研究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代表性观点如下:一是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现状,从地域角度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主要指以京津塘地区为例的大都市带动式地域、辽中南地区为代表的大中小城市共建式地域、温州地区及江苏南部地区采取的自上而下式地域、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的外向式地域四种类型。二是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角度区分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包括依靠城市化为主要动力的单中心城市带动城郊发展模式、以工业化和产业化推动的小城镇内生生长模式、将城市及农村地域和行政边界在更大区域上结合起来的城乡并重式的复合体发展模式。三是结合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动力源,划分为三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具体指农村内驱型模式,以苏南地区为典型;政府外推型模式,以中央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和成都为例;基于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市场驱动下实现共享与互补的反哺带动型模式。

2.2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与成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应,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根据OECD(2013)关于协调城市和乡村关系,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指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紧密联系可通过地方政府自下而上推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以及利益推动三种方式形成。诸如,芬兰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自下而上推动城乡关系密切发展;法国通过中央财政刺激自上而下推动;澳大利亚协调的城乡关系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和地方政府自下而上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学者从各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出发,总结出不同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英国采取精密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指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依靠精细缜密的科学规划和论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大中小城市精密协调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法国选取分散平衡发展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指依托工业分散和领土整治计划等城乡发展政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过程的推进中秉持城市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民族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速农村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各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理环境差异各不相同,其采取的发展方式和路径亦各有特点。依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挖掘、宣传、推广本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并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一条完整的特色产业链,这将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广西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融入了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尤其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方面给广西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广西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实施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策略,强化“集聚效应”,才能在区域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政府需加强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布局调控,优化农业资源要素,整合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拓宽农业产品销路等,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从而全面提高第一产业的竞争档次和实力。与此同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打下牢固的农业经济基础也至关重要,而优化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在雄厚农业基础之上的县域经济才能实现工业强县的发展目标,并最终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3.2加快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

1.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快乡村的电力保障系统和网络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平台、智能端口的建设,以提高农村对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网络延伸至乡村,让农村学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教学资源。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风貌展现意义深远。2.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平衡。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健全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学生的关爱,并通过定期培训等形式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使身处城市的农民工子弟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扩大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例如:建立健全惠及乡村的基础医疗卫生制度;创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乡村医疗设备引进力度;深化农村医疗服务模式;提高乡村医生诊治水平;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3)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城乡特困生补助政策、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政策、灾民补助政策等。政府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让农村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3.3加快民族地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

1.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以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的眼光,将城市和乡村有机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系统逐级规划、逐步实施、逐渐完善,这是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就民族地区的区域功能划分而言,合理规划城乡居民的作业区、生活区、商贸区、耕地保护区、生态涵养区、娱乐休闲区等空间布局,对于民族地区城乡发展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互惠一体至关重要。2.积极引导城镇一体化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建设应突出其完善的功能、鲜明的特色、良好的环境、丰沛的资源、合理的布局等特点,政府所扮演的政策“引导者”角色在民族地区城镇一体化推进方面不可或缺。例如,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经济较为发达省份,通过发挥政府在城镇一体化推进中的主导作用,其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构建了以南宁为核心的“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城镇群”;以桂林为中心的“桂北城镇群”;以玉林、梧州、贵港为中心的“桂东南城镇群”;以宜州和河池为轴心的“黔桂走廊城镇带”;以平果、百色为轴心的“右江走廊城镇带”等城镇化格局[2](101)。这些城市群的组团发展,不仅弱化了南宁作为省会对周边城市所产生的“虹吸效应”,而且使得以南宁为核心的城市群同周边城市群映衬发展,极大地发挥了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有力地推进了广西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燕,袁培.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综述及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02):78-83.

[2]姚小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3):124-128.

[3]薛晴,任左菲.美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及借鉴[J].世界农业,2014(01):13-16.

[4]张忠杰,刘红梅.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趋势研究[J].农村经济,2012(12):34-38.

论文作者:梁洁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创新策略研究论文_梁洁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