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论文_陆军

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论文_陆军

深圳市国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其中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阶段,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频繁,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对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介绍,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使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前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建筑施工技术也在逐渐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因具有施工简便、设备简单、污染小、噪音低、适用性高等优点,已普遍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有实施难度大的地下水泥灌注环节,难以控制施工技术质量。因此,本文在阐述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后,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 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种类:泥浆护壁施工和全套管施工两类。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施工中主要参照工程护壁技术确定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施工流程主要包括钻孔机安装定位、泥浆备置及护筒埋设、钻孔与孔内清洁、钢筋笼下放等。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首先就要了解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主要工艺环节。

1.1 钻孔机安装定位

在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的开端是钻孔机安装定位工作[1]。测量人员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坐标点以及桩基设计平面图,对控制点和桩位进行准确测量,并测定施工现场地面高程,细化灌注桩位置与深度,设置钻孔机的相关规格,保证钻孔机安装定位工作的准确无误,确保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顺利施工。

1.2 做好泥浆备置及护筒埋设

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泥浆备置和护筒埋设是重要环节[2]。一般在泥浆备置中需要粘土、水、添加剂等原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泥浆备置中泥浆配置比的科学合理性,泥浆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起到防治钻孔坍塌、冷却钻头的作用,泥浆质量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应注意参照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参数对泥浆进行科学配比,提高护壁性能,保证建筑质量。要进行护筒埋设工作,首先要根据建筑工程地基的需要选取适合的护筒材质,常用的有钢质和木质。在护筒埋设时,护筒轴线应与桩位中心重合,底部与周围紧密接触,顶面高程比地面高30cm,埋设深度控制在100-150cm之间,位置偏差在5cm内,倾斜度在1%内。进行合理准确的护筒埋设能减小孔壁坍塌问题,有效保护孔口。

1.3 进行钻孔与孔内清洁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关键就是钻孔,钻孔的设计规格与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质量存在直接关系,影响建筑工程质量[3]。在进行钻孔作业前,要对钻孔进行规格设计,使钻孔深度与垂直规格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在实现设计参数规格的科学性后,开展钻孔施工工作,为确保浆液的顺利生成,在进行正循环钻进成孔初期放入一些清水,控制好比重,按照钻孔设计压好护筒,保证孔壁安稳,避免出现塌陷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不间断进行泥浆浇筑,在保证桩与桩间距的同时对桩基进行固定。在钻孔工作结束后进行清孔环节,主要进行泥浆抽取工作。在钻机钻至预定位置时立即停止钻入,钻头与孔底之间距离在50-80mm之间采取连续空转,对钻孔进行清洗一般使用换浆清孔法,严格控制泥浆的返浆比例与含沙量,保证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00mm,做好清孔工作为后续钢筋笼下放工作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4 下放钢筋笼

钢筋笼的作用是约束桩身混凝土,使桩身牢固。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对钢筋笼要求较高。制作钢筋笼所需材料的类型型号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和相关标准执行,保证使用材料性能符合标准后,才能开始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工作[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钢筋笼的下放工作中,为保证下放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根据钻孔尺寸使用合适设备对钻孔进行测试,测试重点内容是孔壁杂质和孔壁阻碍体情况,在下放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体需要采取适当的旋转方法或缓慢垂落的措施来保证钢筋笼合理落下。如果在遇到阻碍体时,强行进行钢筋笼下放会导致孔壁发生塌陷问题。在进行钢筋笼下放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控制钢筋笼安装误差,主筋间距在10mm左右,箍筋间距在20mm左右。

2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发生施工质量问题,下面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2.1 孔壁塌陷问题和防治

孔壁塌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地基土质不佳,较为松散,泥浆护壁质量不高,护筒内水位不高且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5]。钻孔速度过快、灌注时间过长等原因都会造成孔壁塌陷问题的出现。

对于以上原因,提出以下对策防止孔壁塌陷问题发生:在松散土质进行建筑施工时,适当埋深护筒,使用优质泥浆,提高泥浆比重和粘度,使用黏土将护筒周围进行密实填封,使护筒内部泥浆水位始终比地下水位高。在进行钢筋笼下放时要对准孔位,减少与孔位之间的碰撞。

2.2 钢筋笼上浮防治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笼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约束混凝土桩,需要钢筋笼具有很强的水平耐受性能,在实际中出现的钢筋笼上浮问题正是由于其水平耐受性不高。钢筋笼上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导管埋置深度不合理,导管埋置过深会增加钢筋笼的下放难度,钢筋笼上浮几率增加;二、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灌注桩直径较小,混凝土浇筑速度快也会增加钢筋笼的下放难度,使其上浮问题出现率增加。

针对上述原因造成的钢筋笼上浮问题,提出以两点措施:一、科学合理设置导管埋设深度,导管埋设深度会影响混凝土上升,要控制导管埋设深度,使其随着混凝土浇筑进程变化适当减小,减小混凝土浇筑对导管产生的冲击力;二、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减少钻孔中沉渣,提高混凝土浇筑工艺,解决钢筋笼上浮问题。

2.3 桩身缩颈、断桩问题及防治

桩身缩颈、断桩问题多发生在地质条件特殊或施工不规范的情况下,产生原因有:建筑施工地地层条件差,流沙淤泥层厚;导管上拔时,钢筋笼外砼离析,没有紧密充实;由于砼浇筑中断,造成导管口脱离砼面,泥土进入桩位;由于混凝土灌注不当造成孔壁内挤和坍塌。

桩身缩颈、断桩的防治措施:加速浇筑砼进程,缩短成孔与浇筑砼之间的停孔时间,防止导管管口超出砼面高程,改变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减少桩身缩颈、断桩问题的出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结:

本文重点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分析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要点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通过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白士新,曹建方,胡美克,齐国明.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简述[J].信息化建设.2016(04).

[2]张伟.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

[3]陈波,刘雪娟,白银,张文潇,宁逢伟.矿物掺合料掺量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耐蚀性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6(07).

[4]张善刚.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15(12).

[5]石磊,单春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J].四川水泥.2015(12) .

论文作者:陆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论文_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