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职业标准与“道桥工程材料”课程内容进行对接,构建与职业标准相对应的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大作业、课程实习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岗位职业标准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基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的道桥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希望为研究道桥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标准对接;道桥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道桥工程材料是道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涉及道桥工程有关材料的知识,包括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沥青等章节。道桥工程材料的质量影响着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而道桥工程材料这门课也是道桥工程专业的基础,为后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水泥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进行规范性要求。
2道桥工程材料课程特点
2.1知识体系较固定,覆盖面广
道桥工程材料理论部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知识体系基本已固定,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部分是这门课的学习重点。
2.2内容复杂,知识点多
较稳定的教学框架并不意味着道桥工程材料是一门可以轻松讲授或轻松学好的课程,道桥工程材料涉及面广,各部分自成体系,且与其余基础课程有交叉。水泥部分章节涉及大量化学知识,钢材部分涉及理论力学相关知识。此外,道桥工程材料的介绍可以从生产、成分、性质、技术指标、应用等方面切入,知识点多且有许多细节需注意。例如,在对石灰生产过程的介绍中,就需要学生记忆石灰的煅烧温度,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容易将其和其他章节中石膏的生产温度、钢材的生产温度混淆。
2.3内容更新快,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的多功能材料不断涌现,而课本由于时效性较差,往往还在介绍较为基本的理论知识,例如,课本中混凝土部分着重强调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而在许多实际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的运用可以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4实践性较强
道桥工程材料都是实际存在、能够直观感受的,许多概念教师讲起来较为复杂。例如,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但放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让学生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去理解就直观的多,如在实验课上,教师让学生用相同的配合比拌制两组混凝土,其中一组拌制时加入减水剂,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拌合物的状态有何区别。
3道桥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1将实物带入课堂
道桥工程材料课程核心内容中的水泥、钢材、烧结砖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带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这些材料;另一方面,可以配合课本内容的讲述,让学生对材料性质有更直观地理解。例如,讲解“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只是简单记忆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对于水泥的初凝状态和终凝状态,大部分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描述无法对其有清晰的认识。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少量水泥、水、烧杯、搅拌棒,现场给学生简单演示水泥浆拌合过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 10、45、90 min 水泥浆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手机是课堂的最好助力
不仅是道桥工程材料这门课,现在大学中众多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都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如果不加约束,学生学习效果差;但如果花费大量时间管束,又会影响教学进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让手机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传统的师生互动,多采用一对一提问的方式,这种方式既不能充分反应班级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无法活跃课堂气氛。现如今,各种课堂学习互动类 App 层出不穷,在道桥工程材料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应用投屏、签到、发起讨论、网络题库等功能,建立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平台,连通“移动端”“教室端”“教师端”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道桥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点较分散且易混淆,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采用手机作为互动手段可以一举三得。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一些针对重要知识点的选择题,讲授完该知识点后在 App 上向学生发布试题,全班学生皆可参与作答。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又可以实时掌握班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针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节省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
3.3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在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实验室客观条件的限制,通常是教师进行讲解和相关实验视频播放后,6~8 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从实验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其实教师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与实际实验相结合,先采用“一人一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确保每位学生对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分析等有充分的了解后,再进行实体实验,这样既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对所要完成的实验心中有数,又可以避免因学生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4基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的道桥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4.1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动态对接
随时关注企业及市场动态,及时补充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扩充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将“道桥工程材料”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对接,进行重整和组合。针对岗位职业标准对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岗位职业标准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突出职业性,达到学有所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学以致用。
4.2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前往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现场进行讲解;邀请行业结构领域专家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新技术以及新动态;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信息化教材等。
参考文献:
[1]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王冬敏.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与思考[J].曹金玲. 榆林学院学报.2012(02)
[3]关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体会[J].胡海霞. 科技信息.2012(32)
[4]谈《工程材料》教学中“五手”的运用[J].邢启蒙. 广州化工.2011(17)
[5]《工程材料》精品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毕凤琴,孟庆武,郭光伟,王力霞.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1)
[6]分层教学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顾兰智,庞思红,赵博龙,岳彩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2)
[7]《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浅析[J].范志强. 职业技术.2013(10)
[8]高职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杨哲. 南方农机.2018(18)
本文为2018交通运输路桥工程类职业教育教研项目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高职道桥工程材料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项目编号LQZZW2018211
论文作者:沈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材料论文; 工程论文; 道桥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职业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