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颜值”的学术图书封面-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低颜值”的学术图书封面-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低颜值”的学术图书封面
——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林佳木 重庆大学出版社

摘要 :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图书封面“低颜值”现象较为明显,学术图书的封面如果固守类型、放弃美感,其实是在将潜在的读者拒之门外,这既不利于出版社自身的经营,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术图书封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专业学术图书封面“颜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术图书;封面设计;对策

一、学术图书的“低颜值”问题

当下中国,精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读者对于图书的“颜值”越来越看重了。富有美感的封面已成为对图书内容“传情达意”并吸引读者购买的重要因素[1]

相比大众图书或者文史类、思想哲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普及图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图书总体来看,封面“低颜值”现象较为明显。封面设计思路套路化、程式化比较明显。比如,与统计数据有关的书,封面上多半会看到条形图或者折线图;历史类图书封面,很容易看到历史建筑的照片或白描图;与哲人学者有关的书往往就是画像或肖像照片;社会学、经济学等主要议题关乎社会现实的图书封面上,或实或虚的实景照片很常见。同时,学术图书封面在构图、色彩选择和店铺方面也都较为单调、保守、呆板。

图书封面的本质功能是向读者传递一本书的内容、定位和风格,使读者对于该书内容产生初步的大体印象。封面作为传递信息的信号,要遵守文化符号象征的基本法则,学术图书的封面需要显得专业、严肃,不可随意挑战人们对事物的传统认知和印象,因此这类图书封面的类型化现象是图书出版发展的自然演变结果。

但是,出版行业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环境和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时至今日,学术图书封面的“低颜值”已经慢慢成为一个阻碍学术图书出版发展的因素。

学术类图书,内容方面必然追求与市场上已有的同类型、同主题的书有所不同,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新和独到之处,而封面就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点。当下图书市场百花齐放、竞争激烈,根据北京开卷公司2019年2月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达194万种,新书品种数达20.3万种[2]。可以说,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图书,相似的主题下都有多个品种竞争。学术图书的封面如果只满足于类型化设计,只满足于“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放弃对图书“个性美”的追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暗示读者“本书没有新意”,这与内容上追求创新和进步的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

但是,好看的封面更能吸引注意力,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直接或间接地博得好感,促进销售,这个规律对于所有类型的图书都是适用的。因此,学术图书的封面效果,应当受到相关出版社和编辑的重视。

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能够促进新时代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发展,但过去的实践工作经验也反映出监督工作本身还面临着一些实质性问题:质量监督机构发展不平衡,性质设置定位不清晰,监督机构执法地位不明确、权责不对等,监督信息化科技创新滞后,社会参与度不够、舆论监督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了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围绕如何更加高效全面地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切实发挥监管作用,值得思考。

二、学术图书封面“颜值低”的原因

对于每一本具体的图书,尽管封面方案都是设计人员做的,但是编辑才是把握方向的关键人物。因此,提升学术图书的封面“颜值”水平,编辑能够采取的措施更多样,且更容易操作。

第一,学术图书的封面对于销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这类书的读者往往是根据书的内容、主题、作者的影响力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购买或者阅读;无论是陈列于实体书店的书架上,还是在网络书店页面上,读者主要根据书名、内容简介等内容信息来查询和选择。对于学术图书,书店不会因为封面的因素而考虑它的陈设位置。

第二,由于学术图书阅读难度较大,一般的设计人员无法直接读懂,只能根据他们对于学术图书的常识性认识来做封面设计方案。即使编辑给他们讲解了图书的特色和亮点所在,设计人员也往往理解不到位。或者是设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思考如何运用图像符号来表达书的内容特色,为了早点完成方案,也就倾向于进行类型化设计。

“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一直影响着当地农户,很多农户对于保险都不是很理解,对于他们来说“保险可有可无”,会以一种质疑的态度去看待。保险事故发生时会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可能也是看到政府的补助,而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会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心存侥幸而懊悔投保,甚至觉得保险是一种乱收费的现象而去排斥,这也有可能是乡村存在各种乱收费、不透明收费的现象而造成用户认识上的落差。政府要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地方工作的透明性。

出版社的领导要看到学术图书封面的重要性,要注意到时代的变化,积极倡导“高颜值”的封面,并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可以系统化地组织学习活动,让编辑和美编多多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学术图书封面;开办设计和艺术方面的常识性讲座,日积月累地提升编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在清样付印签字的环节,对封面多提出意见和反馈,对于那些确实缺乏创意的、审美水平不高的封面,要明确地批评。

第四,编辑对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学术图书的编辑一般有自己的专业擅长,更重视所策划和编辑图书在内容方面的独特性、前沿性、系统性,以及文字的逻辑性、准确性和正确性,很少会在书籍设计这一块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虽然很多时候也看得出封面方案平庸,但也不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Drugs@FDA、FDAOnline Label Repository和DailyMed三大开放获取药品说明书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 孙 奇等(1):131

富有美感的书籍封面设计具有引导读者,吸引读者的功效[3],在推进全民阅读的时代,读者自然而然会选择那些看起来好读、有趣的读物,学术图书的封面如果一味固守类型、放弃美感,总是“板起脸”,其实是在将潜在的读者拒之门外,这既不利于出版社自身的经营,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学术图书封面审美水平的对策

(一)出版社层面对于学术图书的封面设计要重视

现代教育倡导对话教学,对话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之间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可以是阅读理解方面的,或者情感思想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

(二)编辑层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总体而言,出版社和编辑对于学术图书的封面不太重视,有几个原因。

第三,大部分学术图书,因其专业性和难度,销量有限,出版社对于这样的品种,投入的成本预算不会很高,不会像对待市场图书那样不惜重金聘请优秀设计师,提交多个方案,多方论证,反复打磨,以求最佳的市场效果。

首先,学术图书编辑要充分地认识到:首先,封面的“美”无论对于哪一种图书来说,都是必需品。学术图书的封面要力求做出既符合类型又有特色的好看封面。

其次,作为对图书内容最了解的人,编辑必须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决定封面的核心人物,而不是设计师。因此编辑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封面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比如有意识地了解一些书籍设计工作中常见的构图、配色和字体等知识,平时注意对好封面方案的积累。多到书店,或者利用现在很方便的阅读APP,如微信读书、网易蜗牛等,多“看”书,并将自己觉得好的封面图保存下来。除了保存,还可以时常思考这些好封面的优点和特点所在。日积月累,在与设计师沟通提出设计要求时,在对作品方案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掌控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再次,学术图书多为套系出版,设计目标相对比较简单,编辑比较容易参与到设计工作中。但也要注意,编辑要把握好自己对于封面设计工作的边界,对图书内容、风格、特色的信息传达,和对设计方案的反馈,都要讲述得尽可能准确、客观、重点明确,杂乱的信息交流会干扰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起到反作用。

四、结语

学术图书是整个出版行业中很重要的品类,代表了我国出版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其中还会涌现不少能够版权“走出去”的品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学术图书也要重视竞争,重视宣传推广,不落俗套、品位高雅的好看封面自然就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出版社和编辑都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这一环节的水平。

Yokota等[53]用枇杷核提取物处理经70%乙醇损伤的大鼠胃黏膜细胞,14 d后发现枇杷核提取物可以抑制胃黏膜溃疡的形成,但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没有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探究,以瑞巴匹特为阳性对照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喂食枇杷核提取物的海水溶液14 d并禁食24 h后,发现枇杷核提取物的海水溶液抑制胃损伤面积效果与阳性对照结果相当,且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54]。

参考文献:

[1]张鹏辉.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形美”与“意准”[J].中国出版,2018(5):32-34

[2]袁舒婕.开卷透视2018中国图书零售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14(007)

[3]葛玉峰.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立意、构图和色彩及其应用分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1-34

标签:;  ;  ;  ;  

“低颜值”的学术图书封面-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