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论文_张良君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横涧医院 江苏常州 213335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出现误差的52例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找出造成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主要环节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结果:患者自身原因有16例,比例为30.77%;采集原因有13例,比例为25.00%;标本送检原因有19例,比例为36.54%。标本检验原因有4例,比例为7.69%。结论:只有注意每个环节,提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重视度,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检验中出现的误差。

关键词:血液检验;降低误差;关键性;对策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验,很多诊疗的决定是根据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做出的,所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对血液标本进行正确采集和规范及时送检,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基本前提。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出现误差的52例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检验误差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出现误差的52例临床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来自于本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等其他科室。其中男性血液标本为29例,女性血液标本为23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39.4±3.7)岁。在所有出现误差的情况中,27例为标本凝血,14例为标本稀释,8例为标本污染,另3例为其他情况。

1.2检验方法 本次研究由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来分析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且找出造成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主要环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具体方法:①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如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等;②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统一、科学的处理;③检验人员标注出明确存在着误差的血液标本,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具体情况,再将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

1.3检验评定标准 关于血液标本不合格判定的相应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第三版内容。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判断送检标本的合理性,若同一标本符合两条,及其以上的不合格操作时,即可将其判定为不合格血液标本。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52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得出误差的原因结果为:患者自身原因有16例,比例为30.77%;采集原因有13例,比例为25.00%;标本送检原因有19例,比例为36.54%。标本检验原因有4例,比例为7.69%。详见表1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病患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患者剧烈运动造成的误差有4例,占7.69%,未禁食有8例,占15.38%;患者处于月经期有4例,占7.69%。这与徐卫珍等研究结果一致[1]。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在采集前的用药饮食情况、活动程度以及精神状态都可以影响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等的含量,从而影响到血液检验结果,而大部分患者不了解采血前的注意事项,医务人员也没做到宣传义务,使得患者自身原因影响了血液检验的结果。

3.1.2采集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抽血时间不当,过短或过长造成的误差有2例,比例为3.85%;血液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有5例,比例为9.62%;真空管选择不当2例,比例为3.85%;未摇匀4例,比例为7.69%。目前分析认为,标本的采集是影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最关键因素。采血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造成误差。

3.1.3标本送检原因分析 研究中发现由于送检时间过长造成误差的有16例,比例为30.77%,发生剧烈震荡3例,比例为5.77%。因此,我们分析标本在送检途中出现明显的震荡,导致溶血出现;或者无法及时检验时,没有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凝血现象。

3.1.4标本检验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发现由于标本处理不当造成的误差有2例,比例为3.85%;试剂使用有误的有1例,比例为1.92%;没有及时检验的有1例,比例为1.92%。;因此,由于检验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误差同样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与陈俊峰等研究结果一致[2]。血液标本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或者没有凝固即开始检验,都会导致血液浓度出现改变,无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3.2改善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

要想减少血液标本误差,必须要严格控制其质量。首先检验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检验的基础知识,并且与护士进行沟通,讲述采集、存储、送检等过程的重要性;其次,在采集前要遵循医嘱,合理选择真空管,明确其干扰因素,对患者做好指导工作,了解患者生理状态以及用药状况,积极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叮嘱患者保持空腹11h左右,禁止剧烈运动或于运动后30min再予以采集;然后,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要认真进行各项核查工作;最后,要规范存储、送检过程。采血前应明确采血量,所有的试管及针头都应干燥清洁,采血速度要适中,标本抗凝应选择合适的抗凝剂,标本运送过程中不能出现剧烈震荡。

综上所述,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注意每个环节,提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重视度,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检验中出现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徐卫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45.

[2]陈俊峰.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当代医学,2014,27:25-26.

论文作者:张良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浅析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论文_张良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