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鲁菊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鲁菊萍

鲁菊萍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云南怒江 673199)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消癫方,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实验组的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实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紫癜性;肾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65-02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严重并发症,具有病情反复、治疗困难的临床特点,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本文为进一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8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了单一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78±3.79)岁,病程在1d~2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1.08±3.10)个月,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布比值为22:18。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91±4.21)岁,病程在2d~2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0.78±4.67)个月,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布比值为23:17。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紫癜性肾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和对比中。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静脉输注2.5g的维生素C和20%的葡糖糖酸钙(10~20ml),每日1次,持续治疗1周;指导患者口服10mg的西可韦、20mg的芦丁片及2.5~5mg的安络血,每日3次,持续治疗1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情较为严重、关节痛及腹痛明显的患者可在短期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强的松1mg/(kg·d),待症状缓解后,可酌情减少用药剂量;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给予800万U的青霉素治疗,持续治疗1周,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需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

1.2.2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消癫方,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别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基本药方成分如下:茯苓、党参、连翘、板兰根、藿香、丹皮、紫苏、双花、姜半夏、黄芩、金樱子、生地、赤芍、丹参、芡实。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加减中药材,腹痛者加入白芍、甘草和元胡;关节疼痛者加入牛膝;皮肤瘙痒者重用白鲜皮。

1.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观察,治疗总有效率越高,中医症候积分越低,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完全消失,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正常,各项肾功能检查正常,不存在蛋白尿及血尿等视为治愈。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显著改善,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减少一半,蛋白尿及血尿显著减少,皮疹消退,肾功能正常视为有效。

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视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积分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中医症候积分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治愈例数17例、有效例数20例、无效例数3例,即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中有治愈例数9例、有效例数19例、无效例数12例,即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医症候积分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为(7.03±3.03)分,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为(12.45±3.55)分。

3.讨论

紫癜性肾炎又被称为紫癜肾,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复合物(主要以IgA为主)损害了全身小血管壁,进而引发了全身性的小血管炎症综合征,病理发生改变后,出现肾脏损害[2]。紫癜性肾炎具有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的临床特点,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措施,给予紫癜性肾炎患者有效的临床十分的重要[3]。

目前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常规的医药,例如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芦丁、肾上腺激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过敏、抗血小板聚集、缓解毛细血管脆性和肠道痉挛等作用,但是也有许多的研究资料显示[4],常规的西药在改善肾脏损害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患者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方面的效果较差,且患者在长期服用西药的前提下,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肾脏造成负担,故单一的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5]。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消癫方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临床应用,获得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医认为正气不足、饮食因素、风热外袭、血不循经是紫癜性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益肾活血、芳香化浊、清热凉血为主。益肾消癫方中的紫苏和藿香可以化湿浊、醒脾胃;姜半夏可以燥湿和胃;党参健脾;茯苓利湿;板兰根、双花、连翘、黄芩等可以清热解毒;丹皮、丹参、赤芍等养血活血;金樱子、芡实等补肾;白茅可泄热清热[6]。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国英,李荣唐.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4):183-183.

[2] 潘铭,楚文瑛,王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136例[J].中医研究,2012,25(4):36-40.

[3] 史志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6):52-53.

[4] 高兵.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58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69-270.

[5] 郭文岗.丹参川芎嗪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4,29(4):785-786.

[6] 朱忠栋.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35例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178-178.

论文作者:鲁菊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鲁菊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