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神话时代的古史体系_伏羲女娲论文

重新认识传说时代的古史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论文,古史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今有形形色色的对传说时代的古史系统的构拟方式,似乎都不能反映远古氏族集团发展的真实面目。本文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并一幅关于古史系统的新版本,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氏族与两合婚制

氏族发展与其婚姻制度密切相关。早先曾流行过氏族内部通婚的习俗,由于血亲造成的种族退化曾使人类蒙受灾难,因而族外婚制逐渐形成,产生了广泛的内婚禁忌,这样给氏族发展带来活力。

莫尔根指出:“当氏族观念日益发达时,很自然地就会出现成双配对的氏族。因为男性的子女既摈斥于本民族之外,而对于下一代的子女又同样地需要加以组织。只有同时发现两个氏族才能充分达到这个目的;这样,一个氏族的男子和女子才能同另一个氏族的女子和男子通婚;而子女们则各随其母亲而分属于这两个氏族。”(注:莫尔根:《古代社会》,67—68页。)因族外婚而出现的成对氏族并立现象说明,在一个区域内,不可能仅有一个氏族所统治。恩格斯对此也有此表示:“因为在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情况下,每个部落必须至少包括两个氏族才能独立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85页。)因而, 人们认为某氏族集团单独活动某一区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这种氏族间的婚姻联盟称为两合婚姻联盟。这种形式必须是两个氏族或成对的氏族间的婚姻,而不是三个或者更多的氏族联盟,这是为什么呢?蔡俊生先生指出:“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事实问题。至今所知道的所有最古老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形式都是两合的,或者说是对等的——甲氏族的全体女子是乙氏族全体男子的妻子,相应地乙氏族的全体女子是甲氏族全体男子的妻子。”(注:蔡俊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20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既存事实来看待。

由于氏族发生分化,这种两合形式也发生变化,但依然还是这种两全结构。试以甲、乙两氏族为例。当甲氏族分化为甲1、甲2、甲3、甲4等几个女儿氏族,乙氏族发展成乙1、乙2、乙3、乙4几个女儿氏族后,甲类氏族便构成一个胞族,乙类氏族也如此。这些胞族一般以原来图腾命名,而女儿氏族又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图腾而具有独立性。这种胞族内部关系依然是一个血亲组织,所以胞族内部不得通婚,而是胞族与胞族间通婚。然而,这种分化还是没有破坏两合氏族婚姻的结构形式。

氏族的分裂不是对等的,由于种种原因,甲氏族可能会分裂出4 个甚至更多的氏族以形成胞族,而乙氏族则可能仅分裂为 2个或者走向衰亡,这样,甲乙两氏族的两合婚姻必须进行调整。假如甲氏族分裂为6 个氏族而成为一个胞族,乙氏族仅分裂成2个氏族形成一个胞族, 这种数量的不对等使得甲氏族起码有4个氏族的男女的婚姻发生困难。 于是,甲氏族的4个氏族便可能会结成一个新的胞族, 而去寻找与另外的胞族组成婚姻联盟。这时,两合婚姻的基本形式还是没有破坏。

这种婚制是人类婚姻史上必经的阶段,在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神话传说及某些现存婚制中都能见到这种痕迹。

严汝娴、宋兆麟在《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一书中指出:

“相传纳西族的祖先是由北方迁来的,初到泸沽湖地区时,共有六个“尔”(氏族),也就是六个母系氏族。这六个古老的母系氏族,原来居住在泸沽湖以北的斯布那瓦地方。后来他们分三组向南迁移;西尔和湖尔在一起,牙尔和峨尔在一起,布尔和搓尔在一起,各为一组,互相通婚。”

这种两个氏族一组而婚配的形式是典型的两合婚制,这是人们难以忘却、也抹不掉的历史足迹,有些少数民族至今尚保留这种制度。如云南省西北独龙河谷的独龙族,他们严格实行族外婚制,形成一个个固定的克恩联姻集团、每个克恩的男子只能娶舅家克恩的女子。在西双版纳的基洛族,在一个母系下分化出两对寨子,结为互婚的两合氏族集团,一对叫词通和曼锋,一对叫曼坡和曼飘,各自互为婚姻。(注:国家民族委员会编:《中国少数民族》,引自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两合婚制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的文化现象。

这说明,原始时代的氏族不会孤立存在,在一个区域里,必须有两个氏族并存,氏族才能存在和发展。假如以此来考察中国古代氏族社会的面貌,就会发现传统的帝王传承谱序都是错误的。制造这些体系的人们剪辑改造了传统的流行神话,把本是成对氏族活动的神话改变成单线的传承,掩盖了真实的历史面目。

神的代际关系

研究神话时研究神的代际关系最为重要。

早期希腊神话的汇编《变形记》与《神谱》等书记载的希腊神话的第一代大神并不是宙斯,而是天父乌兰诺斯和地母该亚。尽管天父乌兰诺斯强悍无比,但还是遭到了其子克洛诺斯的迫害。强大的克洛诺斯在其统治期间,得到神示:尽管他很强大,但注定要为自己的一个儿子所推翻,因而克洛诺斯将他出生的每一个儿子都吞下肚去。其妻瑞亚藏起一个儿子,那就是宙斯,而在襁褓里换上一块石头,让克洛诺斯受骗而吞进腹中。宙斯成长起来,取代其父,并带领克洛诺斯的其他子女一道同提坦诸神(除克洛诺斯外的乌兰诺斯的其他子女)展开激战,打败了提坦诸神,取得了神界的统治权,于是,宙斯与赫拉确立了在神界的最高地位,乌兰诺斯和该亚则退居二线以致逐渐失去影响。在希腊神话里,他们不过是宙斯表演的一个序曲和引子,已显得无足轻重。这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两个层次,老神和新神,新神最终取代了老神。

中国神话中的神同样存在着这种新神与老神的替代关系。然而,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远非迈锡尼所能比拟,因而,神的代际演化远比希腊神话复杂得多。

就现有的神话和考古材料分析,我们可把伏羲女娲视为第一长真正有影响的大神。(注:伏羲女娲的联盟是蛙鸟联盟,余别有详说。)这一对蛙鸟联盟是新石器时期影响巨大的氏族组织,活跃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各部落大都可以视为这一联盟的胞族分化而基本保持原两合氏族婚姻的社会组织。新结成的各鸟胞族的氏族与蛙胞族的氏族的联盟势力日壮,他们开始崇拜晚近的祖先、而逐渐将原伏羲与女娲两大老神推向后台。

单从神话中,我们发现新石器后期的各婚姻联盟都能找出蛙鸟联盟的痕迹,并发现他们跟伏羲女娲难以割断的血缘联系。

这时我们必须打破以《史记》为代表的那种单线的帝王传承世系,还将其恢复为两两成对的氏族联盟形成。后于伏羲女娲的各主要联盟我们基本勾画出这样一幅图画:

马家窑文化的一支联盟为有氏和少典氏,他们的后代就是炎帝和黄帝,这就是著名的姬姜联合体,从他们中分裂颛顼帝喾部,其势力不断壮大,并向东扩散,后演为尧舜联盟。炎黄联盟在故地除分裂出颛顼帝喾部外,又有几支新的联盟朝西南进发,在巴蜀一带演为蚕丛柏灌部和鱼凫部。禹从西北迁出,与东方颛顼族的鲧结盟,鲧禹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婚姻联盟,这远距离的婚配虽然还不越二合婚制的规格,但由于血缘殊远,且地域差距大,这个联盟便焕发出异常强劲的活力,后终执华夏之牛耳。伏羲女娲后,古代的氏族实际上成了东西二系,一是西北的炎黄系,二是东部的颛顼帝喾系,尽管后者从前者出,但这新出的联盟足以同前者抗衡。禹部的成长可视东西方在隔绝一段时期后的一次交流。尧舜部支系重与黎结成联盟,他们为尧舜部所逼而南迁,楚人其后也。原西部炎黄部曾一度东进至河北一带,后来势力衰弱而退守西部,直到周人才重振姬姜联盟的威风。

以上是我们从神话碎片中建立起来的中国远古氏族社会形貌的大体轮廓,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远古社会的模式,加深对神话史上的冲突与融合特性的认识。这对于认识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在远古时代的同源性是有所帮助的。在民众心灵中,伏羲女娲这两大神是不折不扣的民族祖先。

炎黄部是伏羲女娲部的传人,东方的颛顼帝喾部和尧舜部是炎黄部的传人。由于尧舜势力强大,原炎黄旧部势力收缩,故夏商时炎黄不得尊崇,因为相对于尧舜和鲧禹,炎黄是老神了。周人统一天下,各部又回到起点,炎黄二帝的势力重新崛起,老神又焕发新的活力。

与希腊神话那种简单的新陈代谢不同,中国古代的新旧神灵曾几度反复,局面十分复杂,神的势力此消彼长,但有一点却是没有疑问的:即氏族的神是成对出现的,它跟氏族两合婚姻密切相关。

炎帝黄帝与西部氏族联盟

《国语·晋语》称:“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这中间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少典氏与有氏是一对婚姻联盟,第二,炎帝、黄帝也是婚姻联盟,不是兄弟,少典氏与有氏发生婚姻关系,以母系传承,生于少典氏者后来为黄帝族,生于有氏者后来为炎帝族,二者的婚姻联盟是少典氏、有氏联盟的继承。第三,炎黄间发生矛盾,“用师相济”,并不是两族的全体对抗,而是两族分裂出去的部分氏族的对抗,是局部的冲突,没能影响二族婚姻联盟的继续。

首先我们看少典氏与有氏的氏族属性。少典氏为古老的氏族、有氏为古老的羌族;氏族为鸟族后,羌族为蛙族后,他们是伏羲女娲部氏族婚姻的新盟。

从语音上看,少典与氏,有与羌在古时是同音异写,“少典”为“氐”之音转,“有”为“羌”之音转。这在刘起釪先生《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第181页)中已见明确论述。 又,古氐羌族的活动范围大致与炎黄族的活动区域合拍,均在渭河流域,北迄河西走廊,南至甘青川藏。今发掘之马家窑文化,专家们有定为氐羌文化遗迹者,这更能说明氐羌文化即蛙鸟文化,氐羌的联盟实蛙鸟联盟,他们是伏羲女娲的后人。氏羌联称,古文献多有称述,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注:《诗·商颂·殷武》.)“氐羌以鸾鸟”。(注:《逸周书·王会》。)

卜辞中也多有氐羌连称者,所以人们把氐羌视为一个整体看了,或者把氐视为羌之一个类属。如吕思勉《中国民族史》谓“盖羌其大名,氐其小别也”,所据为孔晁《周书》之“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谓之氐羌。今谓之氐也。”这都是以羌统氐。其实,氐早就是独立的一“国”。如《山海经》里记载:“氐人国,在建木之西。”(《海内南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之西”(《海内西经》)。

氐人国是鸟图腾的氏族。所以《逸周书·王会》称“氐羌以鸾鸟”,周时氐人尚将珍鸟贡奉给朝廷以示效忠。

氏羌人乃女娲氏之后。即娲,古书里常通写。《世本·帝系》:“禹纳涂山氏女,曰娇,是为攸女”。《大戴礼·帝系》则曰:“禹娶于涂山氏。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可知涂山氏名,可《帝王世纪》则说:“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于台桑”。可见有氏就是有娲氏、女娲氏。氐是鸟部,羌为女娲部,也即蛙部,这就是少典氏与有氏的氏族属性。

炎帝族大都是娲氏女子生。《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这几代炎帝的老祖母是听訞,訞、娥、娲读音相通,听訞就是女娲,炎帝一系为女娲氏的母系传承系统。有氏是女娲氏后人,所以,有氏生出来的是炎帝族。《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但黄帝并不是有氏女子所生,而应是少典氏的女子,即伏羲族女子所生。《史记正义》称黄帝母曰附宝,实是伏羲,因为伏羲也作庖羲。附宝、伏羲古音也是相通的,此间透露出黄帝族少典氏为伏羲传人的信息。

由此可见,黄帝、炎帝,他们首先是一个氏族的名称,其次是一个首领称号,而不是个人姓名。这样,黄帝、炎帝的足迹会踏遍四方,以黄帝和炎帝名义出现的记载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这就不足为奇了。据《帝王世纪》,炎帝和黄帝各有八代,黄帝后有帝鸿氏、归藏氏、帝轩、次律、定姓、纪钟、甄声,炎帝后则有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帝哀、帝榆罔。传统的说法是炎黄先后传承,即炎帝统治数百年后黄帝承之,这是不符合两合婚姻联盟中联盟主导权的实际的。炎黄应是二头执政,由炎黄两族轮流掌握部落联盟的主导权。或者这八代黄帝和炎帝并不完全是纵向排列,其间有横向(氏族分裂扩张所致)系列排布的可能,有些可能是新一轮结盟。氏族联盟的自然发展不是趋向统一,而是日益分裂,当然这种联盟的总体实力是越来越大,但是越来越失去中心。这种局面须等待新一代的联盟中的强者来统一之。

《史记》和《国语》都称“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这十四人计有十二姓,它们是:姬、酉、祁、已、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这就是黄帝族的氏族发展与分裂的情形。炎帝族也发生分裂,据《帝王世纪》等书的记述,炎帝族起码分裂成神农氏、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蚩尤氏等。两族的氏族分化不是对等的,大部分还是保持在两胞族间继续进行着婚姻联盟,有一些则分裂出去寻找新的婚姻联盟。

两族间后来发生尖锐冲突,但这只是部族间的局部冲突,只是黄帝族中的部分氏族与炎帝族中的部分氏族的战斗,并非全面对抗,否则婚姻联盟将全线崩溃。根据典籍考察,炎黄之战的情形是:炎帝族中的老大神农氏已控制不住炎帝族的局面,蚩尤氏强大起来使得最后一代炎帝榆罔无可奈何,只好向亲家黄帝族求救,于是黄帝族出兵打败了篡了炎帝之位的蚩尤,这就是所谓的炎黄之战。由于炎帝势力本已衰弱,其中较强的一支蚩尤又被黄帝所击溃,所以炎帝族的势力日益下落。《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载,蚩尤“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逸周书·尝麦解》载,蚩尤继炎帝位后,“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可见,因蚩尤也号炎帝,故才称炎黄之战。司马迁在整理黄帝传说时,对各传说的合理性缺乏有效协调,故弄出了许多新的矛盾来。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神农氏是炎帝的见解是正确的。它是炎帝族的一支,蚩尤作乱时,神农氏已衰落了。这神农氏的首领就是帝榆罔,(注:见《史记·索隐》。)也就是最后一位炎帝。据此可以证明,炎黄间的联盟没有破坏。此时的炎黄联盟已东渐至今河北一带,这已是炎黄联盟发展到后期的情形了。

由于黄帝对蚩尤的一场大战,蚩尤部散向东方,而神农氏本已衰落,炎黄间的两合婚姻已处不对等状,除了姬姜二姓等尚保持婚姻状态,黄帝族的分支需要寻找新的氏族进行婚配,以求得种姓发展。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有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这是末代黄帝氏族的分裂情况,说明曾经有过四支黄帝的氏族寻找了另外的婚姻结盟,其中有两支是在西部活动的,一是黄帝嫘祖联盟,一是黄帝彤鱼联盟,他们是蜀中先民的祖宗。至于嫫母还是老亲家女娲蛙族,因为蛙、嫫是一回事。

《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娶西陵女嫘祖而生子昌意,这是黄帝族与嫘族的婚配,昌意应是黄帝母系传下来的,父亲应是女嫘族的。这昌意就是伯益,是黄帝族承伏羲鸟崇拜的体现,因为伯益本为燕鸟。昌意又娶蜀山氏女,据两合婚姻理论,蜀山氏就应是西陵氏,因为西陵氏是与黄帝结成婚姻联盟的氏族。西陵又作蚕陵,蚕陵在蜀郡,则西陵女与蜀山氏同为一部族。《说文》:“蜀,葵中蚕也”。蜀山氏为蚕图腾,则蚕丛氏即是这一族的后人。据传扬雄撰《蜀王本记》,现有佚文为:“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注:据《全汉文》卷五十三。)

第一代蜀王为蚕丛。蚕丛氏是土著,黄帝族进入这个地区,与蚕丛氏结为婚姻联盟。其代际关系如下:

黄帝→昌意(伯益)→伯灌(鸟)

×

××

嫘祖→蜀山氏→蚕丛(蚕)

这种两合婚姻的线索是非常清楚的。

在蜀中,黄帝传人还与另外一支彤鱼部联姻,就是所谓黄帝娶彤鱼氏。蜀王之鱼凫实为鱼与凫,因年代久远讹变而将二者合并为一了。蜀王蚕丛、柏灌与鱼凫间各不领属,“只是一些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其间也没有什么直接承袭的关系”。(注:童恩正:《古代的巴蜀》5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蚕丛与鱼凫的活动地域也不一致,前者主要活动于成都平原西北的山区,即岷江上游一带,后者则靠近成都平原。(注:参见童恩正:《古代的巴蜀》。)两者间图腾不同,婚姻联盟也不一样。

这支彤鱼氏究竟是巴蜀土著,还是仰韶文化鱼部落的后裔尚情况不明,但在蜀中考古中发现这对联盟存在着却是事实。本世纪以来,蜀中广汉三星堆的发掘震撼了世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一根罕见的金仗,象征着蜀地的王权与神权。杖上有两组图案:“上面两组图案相同,下方为两背相对的鸟,上方为两背相对的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一穗形叶柄”。(注:屈小强等:《三星堆文化》77页,巴蜀书社。)鸟与鱼的分置正好说明是鱼与凫的关系,而不仅仅就只有鱼凫这种鸟。按照两合婚制的形态,不可能单独一个鱼凫族存在,而必须是鱼族和凫族同时存在,两个氏族才能生存和发展。鱼凫联盟是黄帝族在炎帝族之外结成的又一新的联盟。凫是黄帝鸟族分裂出的一支,鱼即彤鱼氏。黄帝的传人在巴蜀广为繁衍。

炎黄大战以后,炎帝族衰落已成事实,黄帝族是否更强大了呢?从总体上看,黄帝族势力是增大了,但这种增大跟分裂联系在一起,黄帝族反倒失去了中心。在西部一带,除巴蜀一隅的事迹赖神话传流外,其余则茫昧不明。

颛顼帝喾部与尧舜部

颛顼与帝喾后来被奉为两大尊神,但其初也是一对婚姻联盟。他是与炎黄部一样都是伏羲女娲部的传人,但是,颛顼帝喾部晚出,他们是从炎黄部里分裂出来的,若以神的代际算,他们是第三代。他们早早地从西部撤出,主要在东方生息繁衍。因此,他们跟炎黄的关系并不亲近,而主要保存对远祖伏羲女娲的尊崇。

尧舜则是第四代神灵,他们是颛顼帝喾部的直接演化,尧舜是婚姻联盟,前辈已多有阐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伏羲女娲的影子,尧舜的婚姻联盟,有力地支持了颛顼帝喾是婚姻联盟的学说。

据《大戴礼》,颛顼高阳氏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而帝喾高辛氏则黄帝子玄嚣之子极所生。(注:《大戴礼·帝系》)《史记》据此认为帝喾较颛顼低一辈、为颛顼族子。撇开这种代际层次不谈,我们发现这种传承线索有许多有价值的地方。如前所述,黄帝为少典氏,是伏羲后人,炎帝为有氏,是女娲族后人。我们按母系传承加以排列,则发现:帝喾属黄帝系的氏族,而颛顼属炎帝系的氏族。昌意是黄帝族的传人,他的儿子肯定不属黄帝族,而属其母族炎帝族,所以颛顼是炎帝系的氏族。帝喾的父亲叫极,即有氏,这是炎帝族的后代,他的儿子不是有的儿子,而是母族少典氏的儿子,是黄帝族的后代。颛顼与帝喾的联盟是炎黄联盟的直接传承。

颛顼与帝喾也传承若干代,非一代首领称号,而是诸多氏族首领的共号,后乃尊为神。起初,他们都是生自西部,但主体东迁了。到这一联盟强大之际,他们活动的核心地区已移至河南、山东一带。高阳与高辛是两位首领的氏族兴起的地名,后为这一新氏族的名称,就地名均有一“高”字来看,两地当相距甚近,可能同处西部高原地区。除了帝喾部的部分留在西部跟有邰氏结盟外,颛顼帝喾联盟的轰轰烈烈的事业都是在东部干下的。

这两支氏族均从西部迁来东部,他们间要是没有婚姻关系是不能这样如影相随的,加上他们分别是炎帝和黄帝的后裔,本身就是一个两合婚姻联盟的成员,更兼颛顼与帝喾又轮流执政,则这两族必为婚姻联盟无疑。他们的前辈炎黄是婚姻关系,他们的后人尧舜是婚姻关系,何以他们居于中间会不是婚姻关系呢?

颛顼与尧为一帝之分化,近人杨宽于《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已有详辩。(注:《古史辩》第七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舜为喾后,论者更多。帝俊、帝喾、帝舜三神呈现复杂的同形同质关系,王国维、郭沫若、杨宽等多有阐论。王国维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中主帝俊即帝喾说,(注:《观堂集林》卷九,中华书局。)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在抱定帝俊即帝喾后,又坚持认为帝俊为帝舜,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8页, 人民出版社。)杨宽则总结诸说,对帝俊即帝喾,帝俊为帝舜作了全面论述。(注:《古史辩》第七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帝俊、帝喾、帝舜三者有叠合,已成学术界共识。

但是,这三帝的某些同质性并不能说明他们三人就是一人,他们是同一族身份相同但称号不同的首领,体现出不同的代际关系,古人常是将他们分别对待的。《国语·鲁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褅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褅舜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褅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至少,在春秋时人们就是把帝喾与帝舜区别开了的。《山海经·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各四方,在昆仑东北。这里的所谓帝台是诸帝的祭台,除了确凿无误地告诉我们帝舜帝喾是不同的个体外,这里的“各二台”的排列也甚有趣味。如果说这四帝各二台,那就是总数八台;如果说是四帝分为二组,各二台,就是帝尧帝喾为一级,帝丹朱帝舜为一组。这其中就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帝颛顼和帝喾不是氏族对等转为尧舜联盟的,可能是帝颛顼的称号较早就以尧替之了,或者帝颛顼和帝尧两个称号可在不同氏族里并行,而帝舜的称号还没发明出来,或者帝舜和帝喾两个称号尚在并行。这时两合氏族婚姻就可能出现帝尧帝喾联盟,帝尧台和帝喾台就是两合氏族在祭祀他们的共祖。帝丹朱台和帝舜台则是后一代的祖先,是前一联盟的继续。帝丹朱传说为尧之子,是尧族的女儿氏族,而舜是喾的后人,为帝喾部的女儿氏族,帝丹朱与帝舜是又一代联盟的祖先。在昆仑东北排列着两合氏族的历代先祖的祭台。

《史记》称尧为帝喾子对不对呢?应该说是对的,但我们在这里又将列为颛顼之后,岂非矛盾?这里存在着一个世系的计算问题。尧时尚是以母系计算世系的。皇甫谧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注:《史记索隐》引。)所以,尽管尧父为帝喾,但尧却不在帝喾部属于其母族颛顼部。

尧与舜的联盟虽然被禅让说所掩盖,但其间的婚姻关系的信息却保存较多。首先是尧曾妻舜以二女。《史记·五帝本纪》说“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族与尧族互婚之证于此可见,舜妻既为尧女,而尧九男与舜处也是一种入赘,他们必是跟舜族的女子发生婚姻关系。舜弟象也跟尧二女有性关系,他在把舜弄开后“止舜宫居”,实际上是兄弟“并淫”了,这是一种两合婚姻的表现。

中国氏族社会的两合婚制在尧舜这一系里已开始走上它的尽头,因为父权制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两合婚姻便难以维持下去了。

鲧禹联盟和重黎联盟

鲧禹联盟和重黎联盟是被掩藏得较深的两组两合婚姻联盟。前者在两族曾经存在的父子关系的个别案例而被误认为一种普遍恒定的父子关系,后者则因这两个联盟的融合而误认为一个神。这两个联盟都有必要加以澄清。

就象炎黄联盟出现了蚩尤这样的异端势力,颛顼帝喾部里也出现了一支反叛力量,这就是鲧部。鲧即共工。《世本》:“颛顼产鲧”。《史记·夏本纪》:“鲧之父曰帝颛顼”。《山海经》郭注引古本《竹书纪年》:“颛顼产伯鲧”。这一支分裂出去的氏族的反叛时间较蚩尤为长。颛顼当政时代,共工就与他争帝,在尧舜时鲧的反叛尚未止息。就象炎黄部联合攻杀蚩尤一样,尧舜联合镇压了鲧。《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既言有虞(舜)当政,又言尧殛鲧,除了说明舜与尧联合执政外,更说明这场镇压是双方联手。如《尚书·舜典》是说舜“殛鲧于羽山”。

这样,鲧部不可能再跟舜族发生婚姻关系了。他们要寻找新的婚姻联盟。鲧族有了自己独有的图腾,其中虽然有些蛙类水族的遗痕,但已跟蛙类相距甚远。鲧的图腾是三足鳖。《国语·晋语八》:“昔有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羽渊。”《尔雅·释鱼》:“鳖三足,能。”今本《史记》及其他典籍均将“熊”讹作熊。“熊”,即三足鳖,是鲧族的图腾。

关于鲧的婚姻,《世本·帝系篇》:“颛顼生鲧,鲧生高密,是为禹。”《世本》又云:“禹母修巳,吞神珠如薏苡,胸拆生禹。”此修巳当为鲧妻,为长蛇之属。刘师培《姒姓释》认为“姒”“巳”同文,姒姓即巳姓,而“巳”“蛇”古同字。禹从与虫同,虫在卜辞里又与巳同字,并即虺蛇等所从出,则禹族本长蛇族。(注:《闻一多全集》第1 卷。)鲧与修巳的婚姻实际上是一种鳖蛇图腾集团的联姻,标志着鲧部与禹部两合氏族婚姻的形成。

这个鲧生的禹不知凡第几代禹了,禹族的老家在西羌《史记·六国年表》:“故禹兴于西羌”。《新语》也谓“大禹出于西羌”。禹部从西部杀出来,跟东方的一支叛逆氏族结缘。这远距离的婚配,增强了氏族的活力,故禹部迅速强大起来。

三足鳖集团与蛇集团的联姻在图腾物的结合上有表现,《楚辞·天问》流露出这一结盟的信息。据王逸称,屈原写《天问》是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见到了那里图画的天地神灵与古圣贤怪物行事,因而发问。屈原在写到鲧时,有几句话十分引人注目,第一句是:

鸱龟曳衔,何听焉?

旧说一直将鸱释为飞鸟。王逸注曰:“言治水,绩用不成,尧乃放杀之羽山,飞鸟水虫,曳衔而食之,鲧何能复不听乎?”显然,这是不对的,鲧死三岁不腐,岂有鸟鱼衔食之事?周拱辰认为鸱龟曳衔是鲧的治水法,也难以说通。唯徐文靖之说别具一格:

按《唐会要》曰,汉柏梁殿灾,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则降雨,遂作其像于物,以厌火灾。……《汉书》越巫请以鸱尾鱼厌火祥,今鸱尾即此鱼尾也。(注:引自《天问纂义》,中华书局,1982年。)据此,邸即鸱尾鱼,虬尾似鸱,当是身材长长有若虬龙。其实这鸱就是巳,是长蛇,而龟就是那三足鳖。因为壁画不规整有误差,使得屈原将长蛇看作了鸱尾鱼,而把三足鳖看成了龟。

这儿的壁画是一组,主要是反映鳖族与蛇族的友谊与婚盟,鸱龟曳衔是二物在吻嘴,有如仰韶文化陶纹之鱼鸟相衔。另外一幅则是虬龙负鳖。《天问》: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这里的关键是理解“熊”字,其实它不是熊,而是“能”,即三足鳖。对此,前人就有过很好的阐述。如林兆珂曰:“虬熊相负亦犹龟蛇之相求也。”(注:《天问纂义》,146页。) 这对我们理解《天问》提供了很好的见解。虬龙负能实际是鸱龟曳衔内容的伸张,所画为虬龙与三足鳖的缠绕,“皆壁上画所有”,它是原始的氏族结盟的见证。虬鳖交合后成蛇龟交合,成玄武,都是图画不规范而发生讹变所致。

考古学界一般认为,先夏文化在山西陶寺文化中十分活跃,那儿曾是尧舜联盟的大本营,所以尧舜联盟对新起的鲧禹联盟十分畏惧,对咄咄逼人的鲧部采用了高压政策。舜先是杀了鲧,又将共工部流放到幽州,鲧禹联盟便被破坏了。

禹部只好寻求新的婚姻联盟,于是找到涂山氏。涂山氏是女娲一系的后人。《世本·帝系》:“禹纳涂山氏女,曰娇,是为攸女。”《史记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因为鲧也属于娲部,涂山氏是否鲧支裔也未可知。由于父系权即将到来,涂山母族势力本弱,其图腾不见称,而禹虬龙独长,两合婚即将破坏了。

重、黎联盟也是中国氏族时代的一支强大的文化势力,作为神职人员的重与黎曾被封为天地之官,具有整顿世界秩序的伟大功业。他们的后人是楚人,重黎得到尊崇是南方苗蛮集团的祖先崇拜的结果。

如同鲧一样,重与黎也跟尧舜核心氏族集团存在着离心关系。《史记·楚世家》:“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重、黎氏在帝喾时遭到了重创,但在颛顼时重、黎分别被任以司天司地之职,地位高崇无比。在东部的两合氏族里,颛顼与尧系列里多是反叛角色,而帝喾帝舜系列则主正统之位。由于反叛势力被镇压,颛顼与尧一系的势力相对弱化。尧舜后,尧系氏族只有楚人,而舜氏则有商、周。颛顼子鲧、尧子丹朱都有强烈的问鼎意识,因而遭到尧舜的联合镇压,使实力受损。他们或被消灭,或被远斥,只能在边地缓慢发展。

黎氏是尧后。尧舜势力南渐,起初是两支尧舜后人同去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帝丹朱是帝尧之子,帝舜是舜部南去的一支,还袭旧号,他们是一对联盟,因而死后还葬在一起。南方的这支联盟中丹朱势力强大,引起了北方总联盟的恐惧。丹朱即黎,因遭帝喾诛杀而怀有仇恨,不听号令是很自然的。尧也为之震怒,因为这是一支足以跟自己抗衡的同族势力,弄不好会让丹朱争了正统。数代后的尧部跟丹朱部实际上是兄弟氏族,尧容不了丹朱,曾发动了对丹朱的战争。《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古本《竹书纪年》:“放帝丹朱于丹水”。尧对自己的同族有诛杀之而后快的感觉。

丹朱就是驩兜,童书业和杨宽曾力证之。当然这二者并不是一人,而是指同一氏族。《山海经·大荒北经》:“欢兜生苗民,苗民訞姓”。《国语》韦注:“狸姓,丹朱之后也。”訞、狸皆黎之变。《风俗通义》:“颛顼氏有子曰黎,为苗民。”颛顼、尧、丹朱三者之后皆黎,因为前三者同族、谓之三者后不矛盾,而黎则与三者同族无疑。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帝丹朱与帝舜同葬一山,则丹朱部与舜部婚姻还在继续。后来变成重、黎氏联盟,是不是这关系破坏了呢?事实上也没有。黎为尧族,重实际上是舜族,舜又叫重华,则舜后有名重者,则南部重黎联盟是北方尧舜联盟在南方的支裔,后来作出了开发南方的伟大事业。关于重,有称其为少皞之后者,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可这不是少皞氏的后人,而是少皞氏的前辈。少皞氏是鸟族,《左传》中他的后人曾宣扬过他的为鸟师而鸟名的事迹。在东方的另一支鸟族当是帝喾族,所以少皞氏的这位重叔就是喾后舜,即重华。

司马迁作《史记》,将重黎合并为一,是因为他不懂这种两合婚制所致,《集解》和《索隐》努力为重黎为一人找根据都只是在错误的路上愈鹜愈远。重、黎的联盟在南方孕育了楚文化,当氏族发展分化,重、黎本体那支联盟还保存着,成为宗教领袖,直到周代才结束了他们的使命。

我们分析中国氏族社会的几组典型的婚姻联盟,是希望通过文化人类学方法,让古神话真正焕发出它的历史异彩来。而神的代际关系之新陈代谢,也让我们找到神话运动的内在动力:是氏族联盟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着氏族神话的发展变异。此外,也使我们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社会这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实际上都是在蛙鸟联盟的根上繁衍开来的。

标签:;  ;  ;  ;  ;  ;  ;  ;  ;  

再认识神话时代的古史体系_伏羲女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