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论文

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论文

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

孙 波,李晓东,杨奎臣

(青岛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520)

摘 要: 田园综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有效载体,本文基于青岛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实践考察,对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存在偏重文旅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结合度不高、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商业运营模式单一等问题,认为需要从产业融合选择、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拓展园区教育功能、建设智慧农业及创新园区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路径优化

田园综合体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新阶段,政府、企业、农民合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新举措,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农业新业态,加速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新载体,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坚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实现产业效益,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生态效益。田园综合体立足乡村农业,创新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功能,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要求,实现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有机统一。[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解决好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2]32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充分发展,必须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统筹影响三农发展的各项因素,加快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让田园综合体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和创新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三农”全面充分发展的承载主体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直处于短板薄弱的位置,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一直处于更多和更好满足城市工业发展的位置,关键发展要素资源长期偏向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应该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特征。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城市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流动,补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充分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二)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山东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新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青岛市处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位置,青岛市乡村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及产业融合空间广阔,具备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供给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新业态;有利于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加速资源、人才、政策等向农村地区流动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潜力;有利于加快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助推农村产业升级改造,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引擎;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和自由撰稿人。其诗歌写作始于1970年,1978年在北京创办地下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

(三)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

立足于青岛市加快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有利于加快青岛市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青岛市个别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以及其他各种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工农之间要素不平等交换的现象依然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青岛市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有利于重新建构城乡发展关系,实现农民就近转化为城镇居民;有利于增加农村地区制度及资源供给,加速城乡资源流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让农业成为新的朝阳产业,让农民成为全社会都向往和尊重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山美水美人和谐的宜居家园。

二、青岛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现状分析

(一)偏重农业生产和文旅休闲,园区功能综合性较弱

一个功能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个三产融合体、城乡复合体、生态共同体,至少应该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加工业、制造、餐饮、酒店、仓储、物流、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三个以上的行业。从青岛市运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来看,例如城阳区的翠林云庄田园综合体项目[3]、胶州市逯家沟村田园综合体项目[4],农业生产和文旅休闲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建设重点基本上都在产业前置段和配套环节,而对提升农业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段和产业链延伸段的投入则相对薄弱。一些区市的田园综合体将农业生产和产业加工打通融合,投入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对第三产业投入不足,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一些区市的项目偏重于纯休闲、文旅项目建设,投入资金主要建设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及常规的文旅项目,多数休闲农业项目雷同,功能单一,缺乏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应[5]

(二)建设资金以社会资金为主,财政性资金占比较小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振兴,而振兴人才的的关键举措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非学历培训、技能培训等促进乡村职业农民队伍的建立和壮大。教育对个人实践亲环境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即通过提高个人受教育水平,推动个人更广泛地实践亲环境行为[6],只有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市各区市内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服务农村面向农民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功能较弱,应配套的中小学、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老年大学等缺乏;与驻青高校的互动互联较少,既没有自主开发建设学历非学历教育配套项目,也没有充分利用驻青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园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标准过低或者不配套等问题,园区内面向农民的主动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较少,农民更多地依赖于自主学习和当地人社部门的主动服务。田园综合体项目立项时缺少对教育功能园区的规划和教育承载功能的统筹、建成后缺少对园区内农民教育和再培训的考虑。

(三)与智慧科技结合度不高,科技田园体现度较低

将“互联网+”、大数据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智慧产业发展[9],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理念融入到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中,将科学技术应用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园区运营、互动体验等各个环节,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田园综合体的智能化程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最终实现科技惠农、科技兴农、科技强农。通过物联网和数字技术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全程跟踪,采集园区内农业生产的各项环境数据和农作物成长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园区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园区和农户的实时互联互通,创新体验方式,拓展体验空间,延长体验时间,实现对田园综合体的更广范围宣传,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互动,消费者通过APP一键下单,可以预先体验田园综合体特色项目,农户体验方式更加直接。

要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全面领会田园综合体所包含的“综合”的内容和意义,建设田园综合体,从根本上来讲必须坚持以农为本、面向产业、为农益农的原则,对园区按照农业生产、产业加工、文旅休闲、生活居住、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区科学论证规划,确保园区运营后真正实现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升级,实现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科教创新、养生保健、产业加工等项目深度融合。一方面,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注重规模效应,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引导企业、农民、消费者建立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土地、机械、市场、农民等优势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另一方面,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突出精准对接,要积极推动个体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个体农户与农户组织和市场的有机衔接,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个体农户与市场和社会的联结,突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产业化经营优势和社会化服务优势[7]。要立足于本区域内农村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立足农业生产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电商产业、文旅休闲、颐养保健等产业共同体,实现生产流、资金流、信息流、运输流、服务流全要素打通,城乡共建共享,建设成农业生产有保障、三产融合、协调互补、要素齐全、功能多样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依赖于充足的资金保障,要拓宽项目资金筹集渠道,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扶持、社会积极参与的融资模式,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在生产、生活、生态基础建设的主导作用,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要进一步鼓励金融领域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通过联合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担保基金,以PPP模式、股权融资等方式,吸引企业注资、农村合作社及其他专业合作社、农户个人出资。金融领域应当加大对农村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额度、创新融资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延长用款期间。要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全面统筹规划,明确资金用途,确保专款专用,要不断加大园区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积极破除资金准入限制,通过创立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建设生态环境公共产品。[8]

(四)对教育功能的承载度较低,配套教育设施不完备

从当前青岛各区市完成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投资规模来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相比,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投入资金主要以社会资金为主,财政性资金占比较小,财政性资金主要对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起引导和补充作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建设田园综合体的主要力量,投资模式高度类似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社会资本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导致其在资金投向上主要投入农业产业、文旅产业、休闲农业、物流及其他综合服务业,对周边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投入不足。区市内田园综合体项目规模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基本上建立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区周围。

(五)园区内商业运营模式单一,未充分立足农业生产

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了田园综合体的地方试点,从我国各地实践来看,田园综合体不断向多业态、多功能的综合体演进,综合性不断增强,青岛市乡村地区资源丰富,以青山绿水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民风民俗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乡村生活为代表的社会景观多彩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各区市已经就乡村旅游休闲项目运营和品牌建设、特色小镇项目等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并且也试点了一些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全市推广田园综合体建设积累了经验。结合调查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现的问题及其他省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经验,提出如下优化建议。

三、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与路径优化建议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循环的生态商业模式,立足农业,融合三产,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生产延伸到加工业和旅游业,进而缩短农业生产和市场的距离,提升农业的附加值。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市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对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延伸有限,未充分立足于当地的农业生产,侧重和依赖于某一产业的发展,甚至于脱离农业搞产业,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不牢固,园区内旅游项目的农业特征体现不明显,对农村生态环境、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核心人文资源开发趋同,没有体现当地特色,且没有形成农业创意、农业科技等新农业旅游产品。商业运营模式单纯以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色民宿、餐饮购物为主,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不足、农业附加值不高,导致田园综合体项目产业趋同、模式单一。

(一)全面统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科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不仅带来农业产出,还推动科研条件等软实力的提高。单纯注重直接科研成果,忽视农业科研在人才培养与流动,条件改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也造成评价指标缺乏中长期的评价意义。

(二)拓宽渠道创新园区融资模式

(1) 基于qc1Ncs和解释变量的四种模型修正似然比指标都大于0.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q,lnRcs}得到的模型最优,最差;在模型训练中对Rcs进行对数处理对模型带来的改善要大于对q进行开根号的不利影响,而模型测试中二者的影响区别不大。

(三)物网联合建立科技智慧田园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与更多的传统行业和产业结合,让传统行业迸发新的创新力量和发展动力。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与其融合,将成为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将“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真正地融合进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管理、发展、完善,让全球化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三维管理系统、数字动态监测系统覆盖田园综合体,将田园综合体内各项数据进行量化和指标化,提高田园综合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给田园综合体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全新的用户体验。对青岛各区市的田园综合体进行调查,发现青岛市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度较低,例如与“互联网+”的结合度不高,个别园区内无线网络尚未完全覆盖、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前和建设后缺少对项目的数据化和智慧化等科技投入论证,园区内主要人员还没有树立互联网和大数据意识,数字科技园区和科技兴农建设任重道远。

(四)发展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田园综合体建设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致富增收能力,提高农民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培养造就壮大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振兴乡村人才要办好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补齐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对农村子女上大学要实行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鼓励更多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投身农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功能承载,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提高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拓展农村的继续教育项目,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型,并积极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一方面,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建立乡村书院和公益性老年大学,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提升农民现代科技意识,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养殖、旅游、服务、电商、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要充分利用青岛市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应用型高校的人才、科研、实验设备资源,建立村校共建机制,鼓励高校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鼓励高校“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将科研项目、理论研究与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融合,充分发挥驻青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高校科研和专利项目就地市场化转化应用。

(五)立足农业创新商业运营模式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立足现代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要以园区内的农业资源为基础,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产品品牌、乡村文旅品牌、创意产业品牌,以农村产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立足农业生产,创新发展途径,通过加大对园区新产业的培育力度,调动园区内农民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园区内的运营模式,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农民参与园区经营管理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园区管理的主力、运维的主力、宣传的主力,以不断提高园区对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商业模式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复制,一定要立足于园区的农业和特色产业,统筹整合园区内各项资源,实现园区运营价值的最大化。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与基础是农业,其基本开发模式为集农业生产、农民参与、商业服务、田园社区、休闲体验为一体。[10]基于此,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科学对乡村进行功能分区,融合“现代田园”、“农民田园”、“智慧田园”等理念,加强园区内的设施建设,凸出“田园+农村+智慧”的特色,对乡村的教育配套、道路、水、电、油气、网信、垃圾处理、社区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以资源和土地为基础,围绕乡村资源点进行布局、适度开发吸引点、多维度确立支撑点、找准赢利点[11]。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定位好建设主题和产业链扩展范围,建设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运行体系,开拓乡村新业态,打造核心产业、配套辅助产业,支持创意产业,以不断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科研力量和品牌积累等方面积累经验,确立起田园综合体的全面优势。

2.5 基础设施滞后 一是设施结构简易。塑料大棚栽培是当地韭菜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生产中以竹木结构大棚居多,抵御自然能力差,空间小,农事操作不便。二是田间道路硬化滞后,造成农户生产运输困难,成本高,费时、费力。三是农贸市场建设不尽合理,管理不完善,部分菜农由于无场地、无摊位,只好沿街或在农贸市场周边叫卖,既影响了交通秩序,也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将成本计划、成本监督、成本跟踪、成本诊断等工作落实到位,形成成本控制的细节化管理[5]。成本计划是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对施工工作各方面进行管理。在各项工作进行期间,要确保成本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符合合同和施工的要求。确保各工程款是否到位,工程是否完成进行具体的施工阶段等等。成本跟踪则是对具体的施工阶段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如项目变动等进行统计和报告。最后,对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行诊断分析。确保工程成本是否符合预定计划,如不符合分析其中的具体影响,方便做好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

参考文献:

[1] 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胡相洋.青岛也有田园综合体了!周末休闲再添好去处[EB/OL].[2018-9-13].http://www.dailyqd.com/news/2018-09/13/content_441096.htm.

[4] 青岛胶州打造“田园综合体”爱青岛新媒体电视[EB/OL].[2019-02-05].http://qushi.qtv.com.cn/system/2019/02/05/015268150.shtml?rkrunc=d11p63.

[5] 丁金胜.青岛市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5):111-115.

[6] 杨奎臣,胡鹏辉.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与亲环境行为——基于CGSS2013的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2):15-22.

[7] 李明.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论纲[J].科学社会主义,2017(3):102-107.

[8] 华章琳.生态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角色及其模式优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6(2):251-255.

[9] 崔淑燕.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平度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6):57-59.

[10] 曾盛聪,卞思瑶.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扩散分析——基于多个经验性案例的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9(2):60-65.

[11] 牟少岩.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根本障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Qingdao Rural Complex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UN Bo, LI Xiao-dong, YANG Kui-chen

(College of Marxism,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ingdao 266520,China)

Abstract :Rural complex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carrier of execu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 investigation of Qingdao rural complex develop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Qingdao rural complex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rural complex,such as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cultural and tourism projects,limited financial investment,low integration with modern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imperfect educational supporting facilities,and single business operation mode of the complex.It is considered that it’s necessary to optimize industrial integration,expand project financing channels,broad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mplex,build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and innovat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complex.

Key words :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omplex;path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 C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471( 2019) 04-0017-05

DOI: 10.3969/ J.ISSN.1674-1471.2019.04.003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8012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6-03

作者简介: 孙 波(1967-),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标签:;  ;  ;  ;  

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岛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