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探讨论文_张贵阳

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探讨论文_张贵阳

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商品混凝土行业属于传统的建材行业,门槛比较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近年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加之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去产能政策推行的影响,整个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形势更加严峻,为争夺市场份额,相互压价。 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成本控制显得尤其紧要、迫切,苦练内功,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树立全员成立意识,加强经营成本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提出商品混凝土成本的控制与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构成分析

商品混凝土是混凝土公司利用搅拌站集中生产的混凝土,作为商品出售给施工企业、建设企业等使用单位。利用水泥、粉煤灰、矿粉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超过70%。针对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成本控制上,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要抓住主要部门的几个要点,就能事半功倍,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1.1、建立供应商档案,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管理

建立有过交易业务的供应商(老供应商)、正在进行交易的供应商(新供应商)和即将进行交易的供应商(潜在供应商)档案,每一种主要原材料至少要三个以上供应商,防止过分依赖单一供应商,进而丧失在商务谈判中话语权。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与本公司的业务联系及合作态度、供应能力、交货状况、发展潜力、企业信誉与形象、经营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素质、与其他竞争公司的关系、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保持的优势、未来的对策等。根据供应商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进行跟踪记录,及时补充新资料。同时,更多地关注意向供应商、潜在供应商,为公司选择新应商,开拓新市场提供资料。

1.2实施招投标制度,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内控部门设立专门的价格监督员,定期对原材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咨询,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原材料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水泥、沙、石、外加剂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定价人员由使用部门负责人、采购员、财务部经理、价格监督员、库管人员组成,对主要原材料采购实施集中招投标方式,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同时,增加投标供应的数量及投标过程的名称的保密及其他资料保密工作,减少供应商之间相互串标、防止个别供应围标,发现有串标、围标投标行为的,要及时依法处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并予以公开曝光,记入供应商诚信管理档案。

1.3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制度

生产部门负责人每天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原材料储备情况确定原材料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物流部门。

采购计划由物流部门汇总编制,报送财务部经理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物流部门以书面方式通知原材料供货商参与公司的招投标。由分管生产、采购的负责人牵头组成招标小组,现场开标、评估,确定中标人。严禁计划外采购、突击采购。

1.4建立严格的验收、入库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仓库管理员、采购员、质检员对原材料采购入库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通过严格的验收制度进行把关,对于不需要的超量进货、质量低劣、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和数量与采购单上不一致的及时进行纠正;验货结束后仓库管员要填制验收凭证,相关验收人员签名,明确相关责任。验收合格的货物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不符要求的货物及时办理退货手续;更新、完善供应商档案。

2、控制生产、运输成本

2.1 加强研发,制定合理的材料配合比,开发质优、价廉的替换材料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 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等标准的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等单价高的原材料使用,寻找、开发新的替代材料。

2.2 合理调度、降低运输成本

由于行业的特点,商品混凝土在搅伴站集中搅伴后为一种半成品,由搅伴车直接运输到各个工地后进行现场浇筑,运输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一般在10%以上,由于各个工地距离及要求产品及用量不同,科学、合理地调度运输车辆,根据当地交通情况、天气情况,设计合理的运输线路,减少小方量的运输车次,对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及降低运输成本显得尤其重要。

2.3 加强期末盘点,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清罐记录工作

由于环保的要求,现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生产,原材料的入库、出库一般采用表观质量检测、地磅计量、计量换算的方式,由于雨水天气、砂石中的含泥量、泥块量及验收人员的经验、地磅设备的计量精确度问题,对计量可能带来较来的偏差,要求我们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计度校验的同时,要加强对期末的库存盘点及生产过程中的清罐记录工作,及时发现生产过程的入库、出库的异常情况,调整原材料验收、计量换算标准,准确计算、分析原材料的用量消耗情况,防止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3、建立标准成本,加强经营成本分析

根据各种产品原材料配合比,建立各种的单方标准用量,结合材料价格,建立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建立每月度由企业负责人牵头组织的经营成本分析会议,分析当期成本变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杜绝生产过程的各种浪费及不合理的现象。同时,积极学习同行业中优秀企业的经验,寻找差距与不足,降低产品成本中不合理的成分,通过不断优化,控制成本。

4、建立部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预算控制

树立全员成本观念,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控制的过程。说它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结果,建立部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预算控制是一种针对部门进行控制的绩效考核方法,通过对成本目标控制指标的分成,形成一种千斤担子人人挑,个人个身上有指标的局面。对各部门下达全年度的成本、利润指标, 企业指定财务、审计部门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费用稽核, 定期进行公布、评比, 年终进行汇总, 兑现奖惩。

结束语: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任何企业的存在都离不开利润。企业短时间可以没有利润,如果长时间没有利润,则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价值。在企业无法左右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想赢利,唯一可控的则是成本。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管理主题,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人。俗话说同行不同利,根本在于成本。目前来说,商品混凝土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盈利下滑,这给商品混凝土企业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企业想要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在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所以,我们一般会从管理的各个部门、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入手,从根源处寻找问题,解决并进行优化,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利益,来实现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的最终目的。

论文作者:张贵阳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探讨论文_张贵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