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张海雁,王铭,刘文静,刘芳鹤,梁媛媛,余爽

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张海雁,王铭,刘文静,刘芳鹤,梁媛媛,余爽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agul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84 cases of patie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ominant DIC,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0 cases,4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APTT,PT,INR,D- two dimer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FIB,PLT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wo PLT+D- dimer +FIB AUC reached 0.828,while the sensitivity reached 85%(34/40)87%,specificity(40/46),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86%(74/86). Conclusion:the coagulation test index is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dominant DIC,and the PLT+D- two dimer +FIB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combination.

[keyword]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coagulation test,diagnosi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常见严重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疾病,死亡率较高,及早诊断可阻断DIC恶性循环。本次研究试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DIC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9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高危DIC患者,或DIC表现,实验室检查怀疑为DIC;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无法进行DIC检查,存在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肝功能不全Child Pugh C级以上,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所致血小板变化;③年龄<18岁。入选对象84例,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52.4±17.4)岁。APACHEⅡ评分(24.5±5.2)分。疾病类型:创伤30例、脓毒症8例、产科9例、其它37例。

1.2 方法

按照2001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科学标准化学会制定的D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采用血凝检测仪器sysmex C7000检测。1h内送实验室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PTT、PT、INR、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计算截断值下曲线面积AUC,然后计算不同组合的诊断效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采用中位数表示集中趋势,最大值、最小值表示离散趋势,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主要指标ADU如下,进行自由组合,其中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

3 讨论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DIC检测指标,凝血指标是诊断DIC的主要方法,过去主要采用PT、APTT反映外源以及内源性系统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态,但敏感性欠佳,容易导致DIC漏诊[2]。常规的凝血指标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特别是针对早期DIC的诊断往往效果较差。近年来,凝血检测有了较大的进步,围绕内皮细胞激活、炎症激活等DIC发生机制的标志物研究较多,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分析靶点,但距离临床应用仍有待时日。

本次研究显示,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異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成为较理想的诊断组合。有报道显示,在隐匿性DIC阶段,症状不典型,凝血因子可由肝脏合成补充,表现为微循环阻塞,整体指标可显示正常[2]。三种指标反映了血小板消耗、血栓形成之间关系,联合诊断效果较好。当然,这些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可能无法反映早期DIC,近年来,Snooclot检测开始应用于临床,可反映整个凝血动态过程,很好的显示高凝状态,对早期DIC敏感性较好,可反映早期的血液粘度变化,而不是凝血块形成后血块强度变化,不受血液稀释影响,可尝试引入。

综上所述: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但仍然需要寻找更能反映早期DIC变化的凝血指标诊断。

参考文献:

[1]谢军.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5):2528-2529.

[2]梁 琳.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11):1247-1249.

论文作者:张海雁,王铭,刘文静,刘芳鹤,梁媛媛,余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张海雁,王铭,刘文静,刘芳鹤,梁媛媛,余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