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记忆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_罗修领

地理教学中记忆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_罗修领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中学 552300

摘 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存在着许多交集。因此,地理知识是当代中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不仅耗费精力,效果也不理想。那么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地理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教给学生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记忆能力 培养

记忆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记忆思维的培养,既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我一直在中学从事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我归纳出一些提高学生记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课堂里趣味教学,语言上形象生动

地理学科表现出很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征,不同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自然景观与居民的风土人情也都各有特色。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加以教学,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时,可用“花边群岛”来概括,犹如小姑娘的花边裙,既形象,又生动;在讲到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时,可把它归纳为“乌(屋)里大黑土”,意为“屋里有块大黑土”,“乌里大黑土”分别是亚欧分界地点的第一个字,趣味性强,学生容易记住;在讲到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时,因它形如时下女孩子爱穿的靴子,可把它比作“靴子半岛”,东南亚的苏拉威西岛和哈马黑拉岛形如英文的大写字母“K”。在人文地理方面:伊斯兰教教徒穆斯林不食猪肉,印度的等级制度和把牛比作圣物,中国与佛教的渊源等。这些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二、尽量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印象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例如适当 加入一些谚语、诗词、成语等趣味语言,创设地理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上课如同身临其境,听课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开拓学生的记忆能力,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组织读图、填图,增强记忆思维

各种地理状况和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内,地理科学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状况和现象的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校网络的覆盖,更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条件。要搞好地理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地理教学课件。多媒体的现代功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体现思路诱导,加强思维训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学习思维是由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考虑到初中学生正由形象思维较变为逻辑思维,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形成等特点,我在设计课堂问题时特别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特点,在重点、难点、连接点、过渡点等关键处设置问题,用问题搭桥。例如进行埃及一节的教学,课文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了埃及的经济命脉——尼罗河;对埃及的自然环境直接叙述的不多,但又处处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埃及的影响。这种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隐含在教材中的线索。为了揭示这一线索,我设计了下列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诱导。在这节课开头即要求学生速读“读一读”栏目“金子塔之国”,通过了解金字塔的高大雄伟,激发起学生对金字塔之国了解的渴望心理;提出“金字塔之国——埃及位于世界的哪里”的问题,自然地导入读图;了解了埃及的海陆位置之后,为了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尼罗河的赠礼”这一重点内容,我从纬度位置的角度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南部,气候炎热干燥,国土90%以上是沙漠,是什么自然条件使得埃及曾高度发达,建造了世界奇迹的金字塔,成为世界最早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产生了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去快速地阅读课文,并以全力以赴的劲头讨论探寻问题的答案。在这一重点问题突破后,紧接着又依次提出:“埃及的发展与尼罗河的关系密切,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对埃及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经济支柱?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借鉴?”这些贯穿人地关系的线索,在过渡处设计的问题不仅使教材各标题内容得到了自然的衔接,而且步步诱导着学生的思路,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不是简单地去识记教材的内容,而是借助教材努力发展探究的能力,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发展。

论文作者:罗修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地理教学中记忆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_罗修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