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幼儿阅读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幼儿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人的阅读能力往往决定了他的学业成就,同时也是这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从微观上说提高阅读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阅读能力的成长是孩子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把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我们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入手,激励幼儿积极动脑进行大胆思维创新性讲述,并以此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
一、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首先,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从“什么叫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圈圈呢?”“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释疑。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其次,引导幼儿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讲述故事的内容。教师要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比如“小熊请客”“三只蝴蝶”中幼儿对小熊、蝴蝶形象十分熟悉,很喜欢这些角色,所以教师一开始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前面部分,利用不同角色多次出现的相似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讲述。在“小熊请客”中让孩子们想象故事中间有悬念的部分,如让孩子想想“狐狸会怎样?这时小朋友的回答是多方面的,有的说狐狸改正缺点小动物原谅了它,也有的小朋友说狐狸太狡猾他们一起把狐狸吓跑了…这样,不但可以在上一页讲完后让幼儿想象下一页情节的讲述,培养其想象能力,而且对幼儿阅读兴趣的保留和习惯的培养很有帮助。最后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幼儿阅读兴趣。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安排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二、注重阅读活动的过程
早期阅读中一条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画面,理解文字与口语对应的关系,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幼儿认识发展表明: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都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师示范、指认图片、动作模仿等来帮助幼儿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概括的语词连接起来,进而使幼儿在获得图画、口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增强理解、想象、创造与思维能力。
三、根据幼儿智力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都不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方说:有的孩子喜欢阅读,但不擅长拓展,我们可以采取调动孩子生活经验,用动作、感情结合图片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有的想象力极丰富,但表达不够,教师尽可能地让孩子多表达,单独开展指导,在日常阅读中指导幼儿讲述;有的幼儿阅读习惯差,我们就让能力强的幼儿与他们共同阅读,用好的榜样影响他们,纠正不良习惯、交流阅读体会。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注意调动每个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幼儿不同能力、水平进行指导。比如看图书“大象救兔子”后,我们启发幼儿学一学动物的动作、表情,说一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大象会想什么办法救兔子呢?留有问题让幼儿思考。这样老师可以从中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时发现幼儿理解的差异,适当推敲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帮助。针对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这是整体阅读指导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总而言之,针对个体的指导方法不一而定,形式不拘一格多样化,以推进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所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的能力。如在《乌鸦和狐狸》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再查阅图书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容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乌鸦看见狐狸叼走了肉,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良好地发展。
四、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
1、物质环境。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画面大、趣味性较强、具有层次性的图书,让幼儿随时阅读,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渗透文字阅读的内容。如根据季节变化把相关句子打印贴在知识角内,让幼儿利用每天自由活动时间去认读“春天来了,花儿开了”。2、心理环境。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地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经讲述过的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3、家庭环境。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家长创设家庭阅读环境来提高其阅读水平。家长可陪孩子一起阅读,开展亲子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及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还能使孩子更乐于阅读。有时外出散步时,风和日丽的天气、花草树木等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且这时孩子们的心情较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有意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和词汇的发展。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幼儿充裕的阅读时间,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交流中理解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失败,并有时间去自我纠正、完善,以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克服阅读中“自怯”心理,提高阅读的自信心及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