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人画技艺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论文_赵晨晨 孙腾腾 王如明

浅谈传统文人画技艺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论文_赵晨晨 孙腾腾 王如明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市 233030)

中国油画的创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西方油画的单纯模仿,而是可以考虑结合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东方传统文人画的精华,领悟其精髓,融合水墨写意的审美意趣和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发挥油画特性,使作品语言更加丰富,创作出兼具东西方审美的油画作品。

关键词:油画;文人画;写意;融合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东方只有短短百年的发展历程。然而,中国的几代油画家(如林风眠、吴冠中、戴士和等),都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油画的创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他们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探索借鉴,并加以融合创造,努力推进本土化,使油画在中国的绘画体系中占据到一份重要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绘画审美思想,即文人画思想,也代表着在中国土地上最高的绘画水平。数百年前谢赫曾作《六法论》,总结了文人作画技巧:作品要讲究“气韵生动”——所谓“气”,是宇宙万物与艺术家自身的结合;“韵”则为物象的风姿神貌。这是一种写意精神,它有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描绘、感悟,以及其主观上的审美意趣,总体上是对创作主体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写意”一词,首先由唐代大家王维提出,明清以后,其内涵与用法逐渐固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美学理论,它被定义为“一种注重神态表现和作者情趣抒发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传统文人画的一种特有技法,在中国进行油画创作,自然离不开对本土绘画精华的运用。西方油画讲究写实、科学;东方文人画则强调写心、会意,二者差别甚远,若能加以东西结合,作品必定无比精妙。

若论早期发展油画东西结合的人物,林风眠是必不可少的一位。首先,林风眠曾在巴黎学习过西方油画,广泛接触到各种新潮的艺术形式,回国后又就职于传统艺术学校。因此,他本人的作品,既吸收到中国文人画的特色,也汲取了西方各流派的现代艺术精华,作画着重于体现情感、个性,意图融合东西方的作品精神。

林风眠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的基础上,大胆的引用西方材料。如其代表作《秋行》,便是在中国绢布上运用外来的铅笔、水彩完成绘制,再裱为传统画轴。构图和题材全是文人画趣味性的体现,却运用了西式的表现语言,这都是他在技巧上的探索结合。这一系列尝试,对其弟子们的油画探索之路也影响很大。

吴冠中,作为知名油画大家,曾拜于林风眠等大师的门下,在油画创作中,也同样十分追求文人写意之趣。拥有传统的中国画修养与西方留学经历,他进一步将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融入到油画语言中,形成兼具东西审美、品位的“写意”油画。在他的油画作品里,可以体会本身西方材料的语言特色,又能感受到文人画精华也融合其中。

吴冠中将文人画中自由、写意的笔法引入油画,借鉴、改造了传统平涂手法,同时运用大块面来表现、组合对象,穿插以灵动飘逸的线条,便于区分这些大块面,使画面整体上充满形式美感。例如,他的代表作《忆故乡》——首先看到的是白墙灰瓦,将大块的灰色和白色穿插在一起,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感。再点缀上黑色的乌篷船,运用大片灰蓝,统一各个块面,使其形成一幅完整的朦胧水乡图,把油画中的文人意趣体现的淋漓尽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将自然之美化作平涂的点线面组合,最终统一为山水美景,不仅是客观的样式表现,也是内心深处情感的体现。他的种种探索,对后世的油画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幅画面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渗透着作者的深刻情绪。有时我们说“作品可见人品”,以充满洒脱意趣的心态作画,作品自然会轻松、自由,内在也饱含深度。东西方技艺的融合、借鉴,使吴冠中的作品有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的西方风格,同时包含了意境优美的东方风格——如吴老自己所言:“往事如昨。五十年创作生涯:东西求索。”

在一代代大师的尝试、引导下,近年来,选择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油画创作者越来越多,其角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文人画“写意”的本质,是文人品格的外化,传统文人画强调了内心的意趣,也强调作者的技艺——这也反映在油画创作中:梵高一生中有1000多幅油画作品,而其艺术生涯只有短短十年,他的创作绝不是表面上的轻巧、随意,笔触看似杂乱,实则每一笔都经过深刻思考才作出。作品中的思想境界,才是文人画的精华。所以,水墨趣味不是简单的模仿、挪用,完全“拿来主义”只能得到表面的所谓水墨效果,却放弃了油画作品本身应有的特色与优势,是对传统的肤浅借鉴。

那么中国油画应该如何融合传统文人画的精华,做到兼收并蓄,贯通中西?同样追求文人画意趣的戴士和,就如此言之——“油画也有‘写’出来的,也有‘写’出味道来的。与‘描’相比,‘写’的不止是外形,而是对象的意味;与‘描’相比,‘写’的行笔过程更是对象在画面上形神相生的过程……”画家从山水画的传统意境中,寻找作画的审美艺术和真正意趣,强调利用工具的简单性,并强调用笔的风骨:“……与‘描’相比,‘写’的每一笔包含更大的精神活动。‘写’的好处并不在于引进书法的程式,而在开辟了新的生机。它让画家的每一笔都变成有趣的甚至可以是惊险的了。”这并非单纯的抽象作画,而是强调水墨情趣。

李可染大师将水墨的创作手法总结为“少用水,行笔慢”,我们可以从中思考起中国油画的创作,想要体现文人意趣之妙,也应少用油,甚至不用油。下笔一气呵成、总结概括,着重体现画家的内心与万物自然之交融,不用工具特意打形,把握住瞬间的美。但在追求写意的过程中,也不能过度至看不出形态——徐悲鸿大师便如此评论到:许多文人画家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结果画中的风景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

在中国的油画创作中汲取文人画的精华,也需要把握文人写意中“似”与“不似”的妙处,此点的运用要求,同印象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仍需我们不断的学习其中技艺,符合中西兼备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油画艺术文人画倾向研究.艺术教育.2017

[2].冷翔.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14.

[3].戴士和.02 03 04笔记三年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4].蔡晓骝.从塞尚到吴冠中——解析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形式结构”文艺评论.2008

作者简介:赵晨晨,(97年3月—),女,回族,籍贯为安徽省蚌埠市,学历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

论文作者:赵晨晨 孙腾腾 王如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人画技艺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论文_赵晨晨 孙腾腾 王如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