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灌浆施工技术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灌浆施工技术而言,其技术的应用和质量控制体系内容较为复杂,将直接决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经验,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希望能对灌浆施工技术的深入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所谓的灌浆施工技术,就是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基础进行处理的常用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想要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就必须采取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从而切实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一)钻孔施工技术的分析
所谓的钻孔灌浆施工技术,即是通过钻孔的方式,对于需要灌浆的位置进行钻孔处理,然后进行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1]。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全面提升灌浆施工的施工质量。而在钻孔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之中,也应该严格执行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逐步加密的施工技术应用,从而达到与钻孔灌浆施工技术的根本要求相符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之中,应该首先对于一序孔进行灌浆施工,然后在对二序孔和三序孔进行施工,在这些施工工艺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后续检测处理,比如说吸水量的检测以及暖水率实验计算分析等,如果这些实验得到的数据指标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那么就可以省去后面的孔的灌浆工序,从而起到缩短施工工期的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而言,钻孔的孔壁必须能够保持正直与均匀,严禁出现斜孔以及崴孔的情况,同时,在孔之间距离相近的情况下,对于灌浆施工而言还要对于主钻孔进行孔斜率的测量工作,从而确保灌浆施工工序能够正常的开展。在灌浆作业之中,最重要的施工工序在于钻孔和冲洗裂隙,是灌浆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对于裂隙的冲洗工作而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施工位置保持整洁和平整,将多种杂质进行清理干净,提升浆液与土壤之间的凝聚效果。在一般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的压缩或者施加压力是最常用的裂隙冲洗方法。这里要注意的是,单孔的冲洗范围往往较小,冲洗的工序往往应用在完整且裂缝较小的岩土之中[2]。
(二)灌浆施工技术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广泛应用纯压式灌浆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的要点在于使浆液沿着灌浆管压入钻孔,这个环节不存在循环作业的说法,整个过程也不存在可逆性,因此纯压式灌浆施工技术往往适用于孔隙度较高,透水性较低的土壤之中。而纯压式灌浆技术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之中,通过纯压式灌浆技术往往难以将裂缝填满,容易在施工之后留下较多的裂隙,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而另一种灌浆施工技术在于通过循环式的灌浆施工来提升灌浆的质量,这种灌浆技术也成为循环式灌浆技术。这种灌浆技术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孔内循环灌浆形式,另一种是孔口循环灌浆形式。其中,孔口循环的灌浆形式是指浆液在孔口处进行循环,是纯压式灌浆循环工序的一种;而孔内循环的灌浆技术要点在于浆液能够在孔内外的两管之间进行空隙的循环,整个施工过程之中,浆液始终处于一个循环流动的状态,不会发生凝固的情况,能够有效减少固体颗粒的沉淀量,提升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力。
二、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顺序的分析
对于灌浆技术的施工顺序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灌浆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灌浆顺序能够防止多种不利因素对于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全面减少灌浆施工工艺之中产生的多种事故,因此,这种施工顺序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来说,通过较高的压力来实现自上而下的灌浆施工是当前最常见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灌浆质量,比较适用于土壤密度较低,孔隙度较高的土壤条件。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灌浆过程之中,钻孔的深入在三米到五米的范围内时,应该立刻进行压水冲洗和灌浆施工,注意施工工序能够符合施工设计的标准与规范,而要在灌入的浆液完全凝固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艺应用。这种施工顺序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施工的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进行施工,而且需要多次进行钻孔机和灌浆设备的移动。第二种灌浆顺序为一次灌浆,顾名思义,一次灌浆施工方法讲究一次到位,不包含其他复杂的施工工艺,要一次性的将孔钻到指定深度,然后沿着钻孔进行后续施工工艺的处理。对于孔深度小于10米的灌浆施工而言,这种灌浆方法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土壤密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低的条件下适用于这种施工顺序。第三种施工顺序为自下而上灌浆施工顺序,这种施工要点在于根据三米到五米的施工范围来从下而上进行分段灌浆,在灌浆的过程之中,上段的灌浆要紧接着下段灌浆完成之后进行,同时要对于灌浆塞进行分段的塞孔处理。这种灌浆顺序优越性更高,能够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设备移动的时间,然而这种施工工序在土壤密度和强度较高的条件下适用性较低,无法对于施工质量做出有效保障[3]。
三、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实验数据计算分析来获取暖水率等多种信息,还要结合施工建设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特征,对于灌浆施工的质量进行评价。在灌浆施工完成后,要对后期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加以重视,在工程完成的二十八天之内,全面重视施工质量,对于每个灌浆孔进行详尽的检查,同时做好相应的压水测试实验,并对于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对于工程的原始记录应该全面而仔细的检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使其能够成为工程进行的可靠依据,从而确保灌浆质量的不断提升。
另外,需要对于分段灌浆施工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明晰其只适用于基层岩石吸浆率较大和渗水性较高的地区。在这种灌浆方法应用时,要将压力分成几个阶段进行逐级的加大处理,不断的提升压力数值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有效的检查孔,通过检查空分布情况的检验来判断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另外,对于检查孔还要进行力学性能的实验数据分析,确保所有的检查孔都通过了要求实验,延后对于皎结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按照灌浆孔总数的百分之十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灌浆施工技术也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之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而灌浆施工技术的质量标准较高,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其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较高的关联性,因此成为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点内容。这更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企业能够对灌浆施工技术加以全面的重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从而提升灌浆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未来,灌浆施工技术将应用更多当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手段,不断的提升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企业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其刚.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1584-1584.
[2]赵波.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4331-4331.
[3]张蓓.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19):378-378.
[4]魏庆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3,(5):27.
论文作者:秦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钻孔论文; 浆液论文; 较高论文; 工序论文; 顺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