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足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春英

黄春英

(广西玉林市中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泡足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非药物干预组,每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按常规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轻体重等),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足,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前后血压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并随访2年。结果:药物干预组控制血压水平明显优于非药物干预组,(P<0.05)。药物干预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6%,2年内干预总有效率达9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泡足对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病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且安全易操作,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中药泡足;干预水平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04-02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体多脏器的结构与功能,迄今为止,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医学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而将其控制点提前更是临床研究工作的前景及意义所在。2003年美国JNC7明确定义了正常高值血压(即高血压前期)的概念[1];并强调了施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近年来,我院以祖国医学之“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对正常高值血压者采用中药泡足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兹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收集100病例,均为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心内科2012年01月-2012年12月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全部研究对象皆符合正常高值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随机分为两组,药物干预组50例,平均年龄(45.2±8.37)岁;非药物干预组50例,平均年龄(45.8±7.75)。两组间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备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非药物干预组50例,嘱咐患者积极改善既往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调畅情志、戒酒、戒烟、低盐低脂饮食、按时作息、增加有氧运动和减轻体重等。

2.1.2 药物干预组50例,在坚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经验方泡足。其组方如下:桑叶、桑枝各50g,夏枯草50g,钩藤20g,桂枝20g。具体操作:将上方以无纺布过滤袋包裹,由我院中药制剂室统一代煎成2000ml足浴液。之后倒入恒温足浴盆,水温因人及季节而异,一般设置为38-45摄氏度左右,总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灵活掌握药液量,以没过双踝关节以上10cm左右为宜。泡足结束后及时拭干双脚,平卧休息30min。每日早上9:00-11:00行上述治疗1次,每次30min,4周为1个疗程。泡足过程中,应谨避风寒并密切观察患者精神、面色、有无头晕、汗出或其他特殊情况出现。

2.2 观察方法

①两组均于4周后行一次疗效评价,随访观察2年行二次疗效评价。②所有研究对象测血压前在安静病室内休息10min以上。取坐位,釆用玉兔牌水银血压计严格按照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共测3次,每次相隔1-2分钟,取其平均值进行记录。监测3天。③中医证候学观察: 包括主症、次症、舌、脉象的变化。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干预4周后动脉血压变化;见下表1。

3.2 干预4周后两组间症状改善比较

药物干预组50例,症状消失(显效)27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16例,症状无缓解(无效)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非药物干预组50例,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3 随访结果

随访2年后,药物组干预总有效率90%,非药物组干预总有效率78%;见表2

4 讨论

4.1 中医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意义

防治前移是高血压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治未病”思想自古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之观点。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病之“先兆”,符合“未病”状态特点。在此过程中,以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为依据,揭示当前机体的生理本质及不同程度地预示病理的演变,即“证候”辨识;通过以“证”测病,并随“证”施用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内的多元化临床干预手段,从而达到未雨绸缪,祛病强体的目的,正是中医预防医学体系的根本内涵与优势体现。

4.2 中药泡足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遵《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以平肝熄风之法获得干预疗效。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之证候特点常贯穿于正常高值血压的病机演变之中,是为临床所常见的。析我院经验方组成药物:桑叶清润宣上,利肺金清肃之气下行,自可镇制肝木;桑枝祛风活络,行津液,利关节,以通为要。桑之枝叶翠青畅茂,具生发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二药合用,清润肝体,通达肝络,相得益彰。更以夏枯草苦寒泄热,清肝胆郁火;钩藤甘寒,清热平肝,熄风镇痉,能舒筋脉,除眩晕;桂枝温阳通脉,平冲降逆,尤能鼓舞肾气,斯乙癸互生,于众寒凉药物之中少量反佐,大有引阳入阴,画龙点睛之妙。诸药配伍,可起平肝抑阳,熄风通络之效。而以药煎汤,温浴足部为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通过予局部穴位以良性刺激,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目的。

5 结语

本研究表明,采取中药泡足可以降低正常高值血压,改善症状,干预向高血压病的转变,且操作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所接受。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未能开展多证候分型及个体化用药治疗;其次,亦未能对血脂、微量蛋白、早期血管斑块、血管紧张素等客观指标行系统观察评价。总之,应在结合先进科研技术的同时以多靶点、多组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正常高值血压提供客观依据,突显祖国医学之优势。

参考文献

[1] Chobanian A V,Bakris G L,Black H R,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J]. JAMA,20035289(19):2560-2572

基金项目:

广西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金资助项目(合同编号:玉市科攻13070047)

论文作者:黄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中药泡足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