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观察论文_刘明华,高雪灵

山西省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 030006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偻患者1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102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每日三对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27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用药6周。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前后治疗有效率。结果:运用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统计,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偻;华佗夹脊穴;补肾通督胶囊;疗效对比

大偻,为现代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所提出的西医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属于“痹”证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脊痹”“肾痹”等。《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痹论中亦说: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形象说明大偻最终病情带给患者的痛苦。本病主要为青年男性发病居多,多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该病在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腰背胸颈疼痛、转侧不利以至强直一直以来为棘手问题,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作用大,停药后病情反复。通过多例临床应用及观察,找到合理有效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为华佗夹脊穴在大偻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1年5月——2015年3月住院符合大偻诊断的129例的患者,以患者接受情况分为治疗组102例,男8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3.80±9.12岁,平均病程8.35±5.88年;对照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20.60±10.64岁;平均病程7.04±3.38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1】中所参照的《实用中医风湿病学》【2】、《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标准。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纽约标准。【3】

2、方法:

2.1治疗组:补肾通督胶囊(主要成分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白芥子、制马钱子、麻黄)早4粒,晚5粒,口服,同时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由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0.5同身寸开始注射,逐步向下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结束,每日3对穴位,6天循环一次,用药每穴骨肽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4576)0.7ml,2%利多卡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147)0.3ml,操作方法:注射部位常规消毒,与所注射穴位成45度角进针约0.5寸,回抽无回血后将所配制液体注入。

2.2对照组:补肾通督胶囊早4粒,晚5粒,口服,同时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批准文号:H20070182),1日1次,口服。

两组治疗均6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定疗效。

2.3观察指标:

腰骶脊背疼痛、关节压痛分级、关节功能障碍分级

2.4疗效评定标准

2.4.1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标准(积分量化指标附后):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估。

2.4.2疾病疗效评估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中的判定标准,结合观察的具体情况,拟定疗效评定标准

2.5统计学方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体征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比较见表1

4讨论:

大偻,即为现代医学强直性脊柱炎。本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误治;中期腰背胸颈疼痛、转侧不利一直以来为棘手问题;后期又常常导致脊柱畸形,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故确诊后症状的缓解、活动功能的改善、脊柱畸形能否纠正、如何纠正是医学领域有待解决的一个疑难问题。

本研究采用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侯丽萍院长研发的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对大偻进行治疗研究,与对照组进行中医证候的对比及临床疗效的对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

大偻的发病为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以肾督两虚为主,外因以感受风寒湿邪为主。督脉为人身阳气之海,督一身之阳;腰为肾府又与足太阳相表里,所以肾督两虚,寒邪最易入侵,寒邪入侵肾督,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肾督阳虚之内因及寒邪入侵之外因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而致脊柱伛偻,乃形成大偻。

本实验中的用药补肾通督胶囊以阳和汤为主加减化裁,重用补血生精,滋阴补阳之熟地黄及壮元阳、补气血之鹿角胶,二药补肾阳,壮督脉,生精血共为君药。血得温则行,寒得温则散,气血通则不痛,臣以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气味纯阳,走肝肾血分,大补命门之火,益火消阴,温通血脉而散寒止痛;白芥子以辛散温通而利气,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再辅以“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远胜他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制马钱子以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佐以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开泄外痹,祛风外出,通阳开痹。全方共奏补肾通督,化瘀散结之功。

《类经》日:“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大偻患者留邪之所主要为肾脉、膀胱脉及夹脊穴循行之腰背部。在应用补肾通督胶囊补肾精肾气之时,再利用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可起事半功倍之效。华佗夹脊穴属经外奇穴。现代已有多项研究[6]-[8]表明,针刺华佗夹脊穴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就现代医学而言,有学者[9]对华佗夹脊穴与脊神经节段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脊神经节段性分布是以头、颈、胸腹、背、上下肢部的投影而形成的,在相关的华佗夹脊穴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能够使其周围的脊神经根,通过脊髓内传导通路传达中枢系统,从而起到调节作用,而本试验即是通过注射骨肽注射液对华佗夹脊穴刺激,从而达效。骨肽注射液常用于骨科疾病,对骨质疏松和促进骨折愈合疗效佳,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主要是其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破骨细胞凋亡、对骨代谢和血液相关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以及与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10],而大偻的发展过程中对骨质的破坏较为明显,运用骨肽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对治疗该疾病效果较好。综上,使用骨肽注射液在华佗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对大偻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作用。

而本文所做关于补肾通督胶囊与华佗夹脊穴对大偻共同的治疗来看,遵循了前人对大偻在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并加以深化,侯氏提出在治疗大偻过程中“补肾贯彻始终”的原则,在本实验中得到充分应用并取得满意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Z].北京. 2010.255~260.

[2]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厅.实用中医风湿病学[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13)[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723-272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张海龙,张俊英,晋学英,李伟,郝华明,张凤兰.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及炎性因子检测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09):1678-1680.

[7]齐红梅.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2):172-174.

[8]宗振勇,尚方明,赵云雁.华佗夹脊穴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J].国医论坛,2012,27(06):54-56.

[9]陈淑谕.浅谈华佗夹脊穴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02):117.[8] [10] 马洁,宋燕青.骨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02):16-18.

论文作者:刘明华,高雪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观察论文_刘明华,高雪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