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杨人贵

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杨人贵

(华蓥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四川华蓥 6386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文献资料查询方式,归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艾滋病的预防可从注射器的使用、性行为、个人用品、输血以及切断传播途径五个方面来完成。在控制上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达到疾病控制作用。健康教育需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以及质量。结论:艾滋病需强调预防宣传,提升全民防控有效性。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策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41-02

艾滋病属于传染性疾病的一种,现阶段尚未研制出根治性药物,存在病程较长、难以治愈的疾病特征,多数患者在疾病终末期不治身亡[1]。对于艾滋病而言,必须强调预防与控制,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降低感染率。

1.预防方法

1.1 注射器的使用

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属于有创操作,会直接接触到人体血液,因此在使用时必须确保单人单用。部分艾滋病患者是由于在吸毒过程[2]导致疾病的传播,主要为在使用注射用毒品的过程中注射器为多人使用。

1.2 性行为

应保持健康的性行为,避免婚外性行为、卖淫之类的情况[3]。建议在性行为过程中合理使用避孕套,降低艾滋病传染率。

1.3 个人用品

个人用品应保持洁净,避免与他人合用刮胡刀、牙刷之类的私人物品。

1.4 输血

手术治疗和献血过程中难免应用到输血操作,必须选择正规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切忌擅自使用血制品或擅自输血[4]。

1.5 切断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方式传播,应避免与艾滋病确诊病患产生此方面的接触,将传播途径彻底切断[5]。

2.艾滋病的控制

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中,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对艾滋病感染的根治性药物。在疾病控制目标上,首先应确保降低艾滋病相关死亡率及发病率,最大限度的对病毒载量加以控制并持久性控制,维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并重建免疫功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在疾病控制方面,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与常规治疗两种方案来完成。

2.1 抗病毒治疗

该治疗方法属于艾滋病的控制关键。方案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提升艾滋病抵抗功效,改善疾病预后状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常规治疗

大多用于免疫性缺陷综合征和艾滋病感染病患,这类病患无需隔离,若无艾滋病症状可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结合疾病进展实施抗病毒疗法,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状况即可。对于已经发展为艾滋病或处于艾滋病前期的病患,应注意多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并强调日常休息。若患者已经无法自主进食则可通过静脉输液,确保身体营养所需。强调支持疗法,例如营养支持、输血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3.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

3.1 在学校加强宣传

根据我国艾滋病患者年龄分布,不少艾滋病病患处于学生阶段,尤其在大学阶段。对于高校而言,应强调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忌由于艾滋病疾病特殊性而有所顾忌。可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主动参与性,而非被动的接受健康教育。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通过互动和生活技能教育,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以及该疾病可能对正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告知其当处于存在艾滋病感染的危险阶段时应如何正确处理,避免其对疾病有所隐瞒,导致错过了最佳疾病预防时机。在校内创办积极健康的活动以及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网站之类的健康网络平台强调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艾滋病,并强调自主预防。

3.2 系统化宣传

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需强调系统化工作,重视全民支持与参与,避免部分民众谈到该疾病时由于羞涩和抗拒而不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艾滋病属于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应强调科普宣传,重视人际传播。系统化宣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在长期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下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以促使全民参与、全民了解、全民宣传、全民预防为主要目标,达到艾滋病的有效防控。

3.3 教育模式多元化

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包含了这一疾病本身的理论体系,还需重视民众将艾滋病预防观念以及意识落实在心中以及实际行动中去。在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技巧方面,需根据健康教育宣传人群对象的不同实现针对性传播,不仅重视传播范围,还需重视传播质量。例如可通过民众反馈了解到其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强调针对性效果。可将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习、卫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其他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之中,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多元化,提升宣传质量。

3.4 合理利用媒体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接触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宣传可能存在一定心理上的抵触感。疾病控制中心在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上可多多利用媒体,达到宣传的广泛性效果。例如可利用报纸媒体,通过图片及文字让民众了解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方法;通过电视媒体让民众掌握艾滋病防控方式以及传播途径等。艾滋病属于偏向私密性且存在特殊性的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性行为传播,部分民众对艾滋病存在较大误解,因此在怀疑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后往往通过网络途径了解该疾病的预防方法、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等。现代社会中,疾病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同样可通过网络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的紧张感,让其能够真正接受健康教育。

4.总结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的控制关键在于全民宣传、全民预防,在正规、高效健康教育下尽可能控制感染率与传染率。

【参考文献】

[1]徐鹏,韩琳,曾刚,马福昌,刘康迈,吕繁.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v.6;No.5807:64-70.

[2]何星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v.1692:244.

[3]王真华,周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v.22;No.44033:194-195.

[4]王海雪,朱广荣,温萌萌.北京市某医学院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选修课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v.22;No.15205:345-348.

[5]尹玲,王绍婷,钱跃升,马伟.师范类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效果[J].预防医学论坛,2015,v.2108:573-575+578.

论文作者:杨人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杨人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