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教的增长方式、规模和效益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高教论文,效益论文,成人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1)01-0037-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虽然每个学校的具体发展道路各有不同,但从总的类型上看无非是两种:粗放式发展和集约式发展。所谓粗放式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主要表现是依靠办新学校,增加资金、人员、设备等办学要素的方式来扩大成人高教的总体规模,学校数量的增长超过学校平均规模的增长,是一种速度数量型的增长方式。而所谓集约式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是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使之重新调整组合,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来扩大成人高教的总体规模,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由于这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不仅会影响到成人高教体系的内部结构,而且会影响到成人高教的成本、教育行为和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到成人高教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就不能不考虑成人高教的增长方式、规模及其与效益的关系,这也是成人高教的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粗放式增长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期极左路线对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使高等学校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严重不足,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量很小,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许多渴望进入高校深造的青年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迅速兴起,自学考试、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进修学院……各种办学形式层出不穷,各普通高等学校也纷纷开办成人教育。在同一中等城市中,本地的成人高校就会有七八所甚至十多所,再加上外地成人高校在本地的招生,有限的生源被分配在几十所学校中,迫使部分成人高校几无生源可招。因此,粗放式发展主要表现是学校数量的增加程度大大快于学校平均规模的增加,即主要是通过增设新学校的途径来实现成人高教总体规模的扩大,造成了我国成人高校平均规模小,布点多而分散,效益低下的结构体系,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管理经济的角度看,在成人高校的管理上普通存在着规模小而行政机构齐全、人浮于事的状况,从而使管理幅度不足,行政效率低下,生均管理成本很高。我们知道当学校规模扩大时,行政机构和人员并不是同比例扩大的。例如,一个有2000名学生的学校有200个管理人员,当学校规模扩大到4000人时,并不需要使管理人员增至400人,而是肯定小于400人。因此,适度扩大规模可以扩大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第二,从技术经济的角度看,成人高教的许多教学设备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学校规模较小时,这些设备、仪器、资料等的有效负荷不足,利用率很低,使生均技术设备成本提高,形成设备资源浪费。
第三,从劳动经济角度看,学校规模小,就造成专业规模小,形成许多单班,有些专业只能隔年轮招,造成教师工作量不满。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性很强,使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很难互相替代,前几年为招收某专业配备的教师,因无后继生源,无课可上,很快就在校内“失业”了,既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又浪费了教师的人力资源,经济效益低下就不可避免。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学校的规模小,使同一学校里一个专业常常只有一个教师,甚至一个大类(比如文法类、经济类)只有一两个教师,无论他的水平高低如何,都没有比较,没有竞争,随时可以登台上课,成为“万金油”式的教师。这就造成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吃老本,学术气氛淡薄的现象,其结果既害学生又害自己。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成人高校规模小而数量大,会大大降低办学质量。由于学校数量太多,造成生源紧缺,每年都要发生招生大战,各学校为争生源挖空心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大大提高了招生成本。当这些学生被招入学校后,因害怕生源流失,降低学校效率,便不敢对学生加强管理,致使学校纪律松弛,到课率低而作弊率却大幅提高,或者降低教学要求,使许多科目的成绩高得离奇。更有甚者本该实行“宽进严出”的学校或专业变成了“宽进宽出”,学校成了实际上的文凭发放所,造成学生毕业后有文凭没水平,学校声誉下降,反过来又使招生更加困难,办学效益更低,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从质量经济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二、成人高等教育粗放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既然粗放式增长有上述弊端,为什么又会长期存在,至今无根本改观呢?这种现象与我国工业经济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然后盲目竞争大量亏损的现象非常类似。可以说粗放式增长与规模小、效益差是一对孪生兄弟。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制度化环境约束,部门(行业)所有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人高教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手里,他们都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决定办学的形式和规模,教育资源的这种分散使用,使国家对成人高教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无法对其进行相对集中的使用,形成各部门各办各的学,各走各的路,而其专业设置又十分雷同,毫无特色,使设备和师资也相近,个个变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学校。
第二,是传统体制下条块分割,地区和部门之间互相隔绝,彼此垄断的产物。在这种体制下,同一地区的一部分成人高校归部门所有,另一部分则归地区所有。例如,职工大学一般归所在地的总工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所有;普通高校成人部与其本校的归属相同;自考和电大又在全国自成一体。于是形成部门和地区各自对自己所属学校投资,使各学校自我封闭,自成体系,专业划分过窄过细,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下的局面。
第三,它是成人高校行政化的产物。在现行体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学校的许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都向行政机构看齐,而学校又被行政机构看成是可以下放或养人的地方,造成学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教工比例偏高,大大增加了办学成本而降低了办学效益。同时,现行体制又给学校一定的行政级别,只要是个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是厅级、处级,使部分学校领导产生“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因而有意无意地阻碍成人高校的结构调整,生怕失去权力。
三、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
令人欣喜的是,上述现象和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96年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提出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的核心是效益,而集约型增长是高效益的增长方式。成人高等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更多的人才,就必须提高办学的效益和质量,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既极大地增加了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又促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增加对成人高教的需求以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这种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为转变成人高教的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要对现有的成人高校进行适当调整,扩大单个学校规模,拓宽专业设置范围,以降低生均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这方面蚌埠市三所成人高校的合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三所学校合并前,电大生源相对较多,但只有很少的场地和校舍,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职工大学生源相对较少,但设备、场地、校舍较多且利用率低;机械职工大学有一定的场地和校舍,但生源已近枯竭。因此三个学校都不能达到国家教委对成人高校的达标验收标准。1997年9月三校合并后,新组建的蚌埠职工大学(电大)除占地面积尚差10亩外,其余条件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学力量空前加强,原各学校小规模的教研室扩大为文法、经济、机电三系和一个基础部,1998年的招生量达到1200人,超过了原三校招生总量,达到了“三个一大于三”的预期效果。
第二,要促进联合办学,打破条块分割和垄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各学校都能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成人高教的整体效益。在同一座城市里,往往有许多所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如果大家都搞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办学模式,其结果是使每所学校都增加办学成本,效益低下。如果实行联合办学,各学校就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资源暂时出让给其他学校,而又可以从其他学校引入自己短缺的资源,既不改变隶属关系,又节约了成本,比起院校调整是更容易做到的事。这对成人高校尤其重要,因为成人高校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科研任务相对较少,而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所办专业根据社会需要经常调整,如果教师数量过多,会因为专业调整而使一部分教师无事可做。而利用其他院校现有的教师就可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以笔者所在的蚌埠职工大学而言,每增加一名中级职称的教师仅需要的各项货币性工资和福利就约为每年一万元,再加上办公经费、住房、进修等其他费用,总消耗就更大了,其每年承担的工作量平均为300课时,每课时成本高达几十元。而使用外聘教师同样的工作量有4000元就够了,每课时成本仅为11-12元。这既可以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又可以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收入。校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与此道理相同,就不赘述了。
第三,要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内部效率,以提高成人高教的总体效益和实现总体发展。无论是对已调整合并的成人高校还是未调整合并(或不需要调整合并)的成人高校来说都有一个挖掘内部潜力,向自身要效益的问题。对于经过调整合并的学校,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要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使新校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为此要正确处理合并后的职务重叠、机构重叠、人员重叠的问题,正确处理合并后的利益调整问题,否则就会由于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矛盾而影响领导的精力和员工的团结,从而降低效率。对于过剩的管理人员要分流和转岗,对没有工作量的教师要通过进修和学习转教其他课程,决不养懒汉和闲人。
第四,要千方百计提高办学质量,多出优秀人才,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成人高校数量多而规模小,造成生源大战,迫使学校降低教学质量要求,唯恐生源流失。其结果是学生得到的文凭在社会上贬值,一些用人单位因难分良莠拒绝承认某些文凭,反过来又影响这些学校进一步办学。这实际是一种短期行为,无异于引鸩止渴、自绝其路。因此只有提高办学质量,创出名牌,创出声誉,才能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成人高教的增长方式,保持成人高教的适度规模,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优化成人高教的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向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成人高教体制的成功过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