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论文_王坤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论文_王坤

北京中科博道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2

摘要:传统城市在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的改造以利用土地为主,改变原有生态,使得城市建成区出现大量不透水、硬质的下垫面,地表径流增大,同时城市排水系统无法与增大的地表径流相匹配,因而内涝灾害时有发生。而海绵城市理念则强调保护原有生态,顺应自然,在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对原有生态景观进行重塑,既保证了城市应有的建设量,也最大限度的控制地表径流,通过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手段,实现雨洪的综合管理。

关键词:生态景观;海绵城市;雨洪管理

1海绵城市的内涵

1.1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参考了海绵“吸收”、“释放”且“具有弹性”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运用在现代城市生态景观建设、雨洪灾害防护与应对中,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使水资源得到良性循环,使城市内涝、水污染等得到有效控制,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城市的生态景观的重塑奠定良好的基础。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设计及建设理念,涉及范围广泛,可以响应当前提出的节能减排,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推进我国绿色城市的建设。

1.2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涉及城市建设的几大方面:城市空间区域的整改、可渗透路面的设计、各类雨水花园的营造、下沉式绿地等。其中,空间区域的整改是指:根据不同城市的各种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街道以及河道水系等区域进行整改。如:设计透水铺装、空中花园、植草沟等。可渗透路面设计是指:针对城市室外道路、广场等容易积水的地方,改变传统硬化法,采用铺装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以此实现雨水下渗并补充地下水。而雨水花园的构建是指:按照城市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种植丰富的植被,如: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借助这些植物保护土壤,同时对雨水进行吸收、收集与下渗。另外,下沉式绿地的建设是指,在城市中构建一些低于周围地面标高的生态绿地,使其可以容纳、储存雨水,同时可以达到净化雨水与入渗的目的。

2海绵城市的认识与思考

2.1城市生态景观的内涵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生态景观的构建,明确并深入理解城市生态景观中“回归自然”的内涵,使城市景观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事实上,景观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城市景观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过程,是物质循环系统的载体,与社会物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方向。其二:城市景观是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为人们提供多样的休憩空间,舒缓心情,愉悦身心。

2.2城市生态景观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态景观是由自然、经济,以及人文景观构成的。其中自然景观包括:地理(生态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载体)、水利(主要是连接与汇通的作用,可以让城市生态变得更有生机)、气候(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提供可能),以及生物影响等因素。经济景观包括:能源、交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持。同时可以让城市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健康模式。另外,人文景观包括:城市人口、历史文化,以及风俗。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源远流长,而人类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参与者与互动者,应重视文化的传承,从而使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具有“乡土化”的特征。

2.3生态景观建设中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景观重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发现并及时找出解决策略。如:雨水系统仍待完善。规划建设者应根据“海绵城市理念”,积极优化城市雨水系统,早日解决“城市看海”的境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针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相似化”,部分城市过分追求“城市风貌”而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没有考虑本城市独有的地势地貌,导致生态景观重塑不科学。为改善这一情况,规划者应重视城市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另外,部分城市存在大面积棕地荒废的现象,没有进行有效修复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建设者面对棕地问题,应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最大尺度区域和城市更新的角度考虑棕地改造后的合理土地功能。其次,棕地改造应注意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提升。第三,强调项目设计和水平,包括设计概念,可达性,设计细节等。

3城市生态景观的重塑

3.1空间区域整改

首先,建设者应重视城市区域的整改,根据不同城市的相应情况予以实施。如:针对某些雨季容易内涝的城市,可以对城市公园、城市街道等进行透水性铺装改造,使雨水得到渗透,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同时,实现雨水储存与净化后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园中,可以增建雨水花园以及植草沟,以此强化雨水的生态管理。此外,相关部门可以提倡企业、公司、学校等建设绿色屋顶,以此营造绿化空间,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的设计,需要交通部门与建设方对城市相关区域的地面进行透水铺装处理。如:针对城市地势较低的区域路面、公园、广场、甚至是停车场,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铺装材料,路面结构按照“土基——排水层——垫层——基层——过滤层——面层”的顺序,进行重新铺设。同时,在建造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域地面的承载力进行不同的材料选择。这样,可保证城市在下雨的旺季,雨水从透水铺装中直接渗透到地下,然后对雨水进行净化与存储。在干旱时,对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3.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区等地面标高相对较低的地方(绿地),借助绿地内的植物或是一些滞留雨水设施,对雨水进行初步保留、吸收与净化的一种方式。雨水花园的建设成本较低,且其可以与景观场地进行有机的融合,维护与管理都非常方便。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生态景观的重塑过程中,应重视雨水花园的推广与应用,使其在日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有机发展中可以得到广泛落实。

3.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凹型绿地),是预防与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下沉式绿地的建设也是重要一环。建设者可以在城市较低的区域种植一些乔木、灌木等植被,并配植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营造出结构丰富、功能完善的生态绿地。在雨季,这些植被可以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滞留,然后通过净化、入渗形成一片生态雨水湿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削减雨水污染的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植被的增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使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因此,探索新的景观设计方式,以融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对当下的景观人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海绵城市景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天人合一”理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基因,我们应结合传统理念,将当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思想贯穿到景观设计之中,以达到海绵城市景观建设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2]海绵城市建设思考.宁波镇海规划院,2015,06

[3]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6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建筑2016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年10月

论文作者:王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论文_王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