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高风险产业研究_纺织服装论文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外贸高风险行业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金融危机论文,高风险论文,外贸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4-0082-05

一、引言

自2008年10月以来,金融稳定的风险加剧。宏观经济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降,IMF预计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按市场汇率衡量将变为负值。该预测相比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1]经济增长放缓将打击消费者需求,加上贸易融资成本直线上升,全球贸易形势急剧恶化。三十年风雨沧桑,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外贸也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份,中国外贸遭遇“入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进出口骤然巨降令人关注。当月,中国出口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17.95%。12月份中国外贸延续了11月份的下滑趋势,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2月我国出口约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约720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幅度扩张。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外贸的风险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外贸风险无处不在,大到政局动荡、战乱天灾,小到汇兑变化、拖欠货款,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2]目前我国贸易风险的研究大多是处于定性阶段,[3]本文尝试对我国贸易风险进行量化。了解贸易风险的行业分布,可以为制定行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服务。行业外贸依存度越高,则进出口占该行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就越大,因而存在的外贸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一旦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者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使我国经济遭受不可预测的打击。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价格优势,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的价格没有包括环境成本,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这种情况下出口越多,其负面影响越大。随着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金融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非常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大国,对我国来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安全。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外贸风险分析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现已稳居第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850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7.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6.53%,其中出口增长率29.16%,进口增长率23.57%,是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51.86%上升到2007年的66.24%。受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国内经济减速、主要行业投资率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需求减弱引起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外贸风险凸显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图1显示从200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外贸风险凸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加剧我国贸易风险。

图1 2007年7月-2008年9月中旬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

2.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加剧我国的外贸风险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区,对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出口的下降被我国替代。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加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

3.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我国潜在外贸风险显现

当前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潜在的外贸风险显现出来。[4]

三、我国各行业外贸依存度分析

我们用各行业的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来描述行业外贸风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的外贸行业划分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本文把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划分为10个行业,分别是: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纺织服装行业。

1.各行业进出口依存度分析

根据WTO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贸易的行业进出口数据和200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总产值数据,我们计算了各行业的外贸依存度。

图2 2005-2007年中国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

由图2可知,2005-2007年我国10个对外贸易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该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85.55%、84.40%、83.11%。燃料矿产品行业次之,2005-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6.68%、78.41%、73.35%。2005-2007年化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8.44%、44.34%、41.29%。2005-2007年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2%、71.79%、63.72%。2005-2007年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4%、68.98%、61.70%。另外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分别为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钢铁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其中医药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最低,表明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最小。

2.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分析

由图3可知,我国2005-2007年出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4.48%、74.99%、69.49%,这种较高的出口依存度背后存在较大的外贸风险。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依存度都在35%以上。

图3 2005-2007年中国分行业的出口贸易依存度

3.各行业进口依存度分析

图4 2005-2007年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贸易依存度

由图4可知,我国2005-2007年进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4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其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进口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分别为65.52%、67.82%、61.75%。化工行业的进口依存度下降幅度最大,2005年为53.72%,2007年为26.45%,下降了27.27%。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的行业有5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由图5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最高,在80%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表明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较低,在35%以下,表明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外贸风险主要存在于进口贸易;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所占比重在50%-60%之间,表明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中。

图5 2005-2007年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比重

四、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

外贸竞争力指数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行业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用我国(行业)的外贸进出口差额占我国(行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该比重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比重为负值,表明是净进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弱。

根据WTO数据库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我们计算了2003-2007年我国总体以及5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图6 2003-2007年中国总体及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由图6可知,2003-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0.0299上升到2007年的0.1205,即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风险在逐步降低。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2003-2007年的指数值分别为0.6694、0.6995、0.7411、0.7770和0.8038,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外贸竞争力指数在逐步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上升;而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低,2003-2007年呈下降趋势,并且都为负值,从2003年的-0.6370下降到2007年的-0.7656,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国际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另外三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正值。化工行业由2003年的-0.4288上升到2007年的-0.2813;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由2003年的-0.2410上升到2007年的-0.0860;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由2003年的0.0133上升到2007年的0.1663。

由上可知,外贸高风险行业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其他四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都呈现上升趋势。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都在0.65以上;而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较弱。依据外贸竞争力指数的高低,2007年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纺织服装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高,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指标对我国各行业的外贸风险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集中在5个行业,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这是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既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通过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的行业有三个,即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为正值的行业有两个,即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强,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贸易风险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针对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存在的外贸风险,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较低的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应与更多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以分散该行业的外贸风险。[5]该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对外贸易风险主要来自进口国,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争取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一方面,我国对外应该采取贸易多元化的方式,与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友好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对内应该实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倡节能、环保。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资源和能源性产品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贸易风险。

第二,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接近于零的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散风险。一方面,要改善该行业的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降低贸易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为了稳定或适当降低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减小国际经济波动可能给该行业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地扩大内需,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促进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外贸风险。

第三,针对外贸依存度和外贸竞争力指数都较高的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应对该行业存在的外贸风险。首先,应与更多的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进口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实现出口贸易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其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外在品质,更要注重产品的内在品质,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再次,尝试纺织服装行业“走出去”战略,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加入WTO以来,欧美对来自我国本土制造的纺织服装贸易限制增多,因此,我国可将纺织服装企业转到第三地进行生产,这样一方面可以绕开贸易壁垒,与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利益同盟,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享受当地国的种种优惠条件,受到当地政府和法律的保护。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可以把目光由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那些政局稳定、政策优惠、成本低廉的国家,把他们作为投资的对象国,充分利用欧美对这些国家出口纺织服装无设限要求的优势,为我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开辟新的途径,从而能更加有效地规避该行业的外贸风险。[5]最后,建立纺织服装行业预警机制,防范对外贸易风险。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应积极建立纺织服装行业贸易预警机制,及时跟踪国外纺织服装产品进口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制定政策,组织企业积极应诉。对该行业出口增长过快并引起或可能引起国外生产者提出产业损害上诉的纺织服装品种,应及时通报相关出口企业,进行自我调节和出口市场调整,避免发生反倾销或受到“特保措施”惩罚,防范外贸风险。针对主要贸易伙伴新近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从长远的战略来看,我国应将扩大内需作为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降低风险,又有利于避免可能产生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收稿日期:2008-12-11

标签:;  ;  ;  ;  ;  ;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高风险产业研究_纺织服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