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论文_常有能

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论文_常有能

云南泸西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652400

摘要:目的:观察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52例毒鹅膏菌中毒患者。1、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6岁。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大汗;发病时间: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6小时;3、入院时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血细胞分析:白细胞升高大于11.0x109 /L,48例,白细胞正常4例;大便常规:隐血阳性42例,正常10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最高2720U/L,最低110 U/L;凝血功能:52例患者均出现异常。随机分组: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26例,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26例,伟统方法急救如:洗胃、导泻、利尿、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处理;然后观察两组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治愈率、常见并发症与病死率;结果: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能明显改善患者意临床表现,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的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缩短(< 0. 05),两组均无病死率,治愈率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高(<0. 05),常见并发症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低(> 0. 05),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住院时间比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明显缩短。结论: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疗效显著,可作为抢救毒鹅膏菌中毒的方法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血液灌流+传统治疗;毒鹅膏菌中毒;疗效对比

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采用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方法抢救毒鹅膏菌中毒患者 26 例,与同期采用血液灌流+传统治疗方法抢救毒鹅膏菌中毒患者26例患者进行比较,现对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两组均符合毒鹅膏菌中毒患者的诊断标准[1],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26 例,男16 例,女10 例;年龄 16 ~ 78 岁,平均就诊时间 2 ~ 30小时;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 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4 ~ 73 岁,就诊时间平均3~ 28 小时,两组病例中毒种类均为毒鹅膏菌中毒,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 年龄 就诊时间无明显差异(> 0. 05);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 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中毒患者临床表现,见表1;方法:两组均按血液灌流+传统治疗急救,包括彻底洗胃、导泻、利尿、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处理及血液灌流等常规处理。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联合水飞蓟素治疗。共同对比观察指标如下: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治愈率、常见并发症与病死率;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依据正常、生命体征稳:②死亡: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验 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治愈26例,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最长6天,最短是2天;实验室检验包括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最长恢复时间18天,最短是6天;住院时间:最长19天,最短是6天;治愈率 100%,死亡0例,病死率 0%。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治愈26例,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最长8天,最短是4天;实验室检验包括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最长恢复时间25天,最短是8天;住院时间:最长25天,最短是5天;治愈率 100%,死亡0例,病死率 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0. 05)。见表2表1

3.讨 论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如: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白帽菌)、毒伞(绿帽菌)、鳞柄白毒伞(毒鹅膏)、秋生盔孢伞(焦脚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土生红褶菇)、毒鹅膏菌、残托斑毒伞、鹿花菌、马鞍蕈等。

传统治疗方法:1、催吐、洗胃、导泻。2.对症与支持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有肝损害者给予保肝支持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急性溶血、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心肌炎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其应用原则是早期、短程(一般3~5天)、大剂量。出血明显者宜输新鲜血或血浆、补充必需的凝血因子。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3.解毒剂治疗: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出现胆碱能症状者应早期使用。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钠)对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有一定疗效。细胞色素C可降低毒素与蛋白结合,加速毒素清除。4.血液灌流及透析疗法:适用于危重症肾衰竭者,或对大多数毒蕈生物碱的清除有一定作用。

水飞蓟素是抗氧化剂,能稳定肝细胞膜,维持肝细胞之完整性,使毒素无法穿透破坏肝脏,并能加速合成肝脏细胞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增强RNA聚合酶1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最具肝疾疗效的类黄酮。使用方方法:静脉注射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30mg/d;或140mg,口服,3次/d。采用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治疗毒鹅膏菌中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并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1]: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如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论文作者:常有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论文_常有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