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杨拥民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杨拥民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 467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都比对照组用时短,两组实验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疗效分析

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表现为腕部肿痛、压痛明显以及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由于日常生活对于腕关节的动作要求较高,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更为慎重,若治疗方式不当,则很可能会引发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状,进而影响患者的腕关节的功能恢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1]。本文经过研究已经证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详细研究资料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和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于5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7±5.76)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于5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9±5.46)岁,所选患者皆符合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治疗,首先,患者要保持坐位或平卧位姿势;其次,医生将患者的患侧手掌紧握住,使患者的手掌及拇指沿前臂长轴方向做牵拉动作,其助手需握紧患者患肢近端,然后向对侧做牵拉动作,两者持续各自的牵拉动作3min,使患者的前臂旋转至前面,腕部尺偏掌曲;最后,医生使用双手拇指在患者的桡骨背侧骨折远端突然用力推压向掌侧及尺侧使患者骨折部位复位[2]。

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主要使用管型石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要保持前臂呈中立位,范围应从掌指关节延伸至腕横纹下缘部位,固定好后使用三角巾将其悬吊于胸前部位;观察组则采用小夹板进行固定,其固定要求是背侧和桡侧的夹板必须和腕关节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并且为防止夹板两端对前臂软知足造成损伤,需在夹板两端放置方形棉垫,使患者腕关节保持掌曲、尺偏位状态,固定好后使用三角巾将其悬吊于胸前。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要进行X线片复查,确认复位情况,若复位情况不佳则需摘除固定,重复以上固定操作,直至复位达到满意效果[3]。

1.3观察指标

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为:优(>90分)、良(80-90分)、中(60-79分)、差(<60分)四个等级,再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固定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来判断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优、良、中、差分明占比:26例、10例、3例、1例;对照组的患者治疗优、良、中、差分明占比:17例、12例、6例、5例。观察组的患者腕关节治疗优良率为36例(90%),其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腕关节治疗优良率29例(73%),数据差异(P=0.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和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16±0.78)d、(5.89±1.37)d、(7.88±2.12)周;对照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37±0.97)d、(8.81±1.77)d、(9.21±2.45)周,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和股则愈合时间都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中常见骨折症状,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尤其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常见于老年妇女,若发生于青壮年中多数为外伤暴力所致。其骨折通常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开内固定,但此法造成的创伤较大,骨折碎块的移位风险也较高,复位效果不甚理想。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是一种中医外治的运用手法,对于骨折早期,骨折部位肿胀明显的患者,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可根据肿胀程度调节固定松紧,使用更为灵活,可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4]。

本文通过分组形式对手法复位的两种固定方式进行了治疗效果分析,将选定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了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相较于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的疗效不甚显著。首先,小夹板固定的设计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是属于弹性固定,通过纵向对骨干加压,给患者的骨折处部位施以均匀的压力,有效的解决了应力遮挡问题;其次,小夹板固定对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影响较小,能够使患者进行早期的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根据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及股则愈合时间都短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国雄, 肖智青, 谢延华, 等.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06):136-137.

[2]林砚铭, 黄勇, 尉伟卫.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11(5):43-45.

[3]张冬生, 梅中军, 付知勤,等.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17,7(23):218-219.

[4] 刘志昂, 张陆, 刘军, 等.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10):135-136.

论文作者:杨拥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杨拥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