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舞”建设的思考_古典舞论文

关于中国“古典舞”建设的思考_古典舞论文

构建中国“古典舞”随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典舞论文,中国论文,随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典舞”从汉唐至元明清,以至我们当代的继承,是一种线形的发展。尽管宋以后 ,汉唐时期的许多优秀舞蹈作品已然失传,但戏曲中保存、吸收融化了先前的优秀舞蹈。当 代中国“古典舞”的构建,是从戏曲舞蹈起步来提炼“古典舞”,创建“古典舞身韵”来完 善“古典舞”,借鉴中外文化艺术精华来发展“古典舞”,创作多元风格作品来繁荣“古典 舞”。中国“古典舞”的构建思路是民族传统性与民族时代性相结合的民族舞蹈观。

一、从民族性和舞蹈性谈构建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一门艺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时代文化是民 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认为,民族艺术没有一定的传统,就没有继承;没有继承,也就 没有发展。发展是任何民族艺术赖以生存,得以更新的唯一出路。因而,民族性是构建中国 “古典舞”的先决条件之一。

其次,舞蹈性是构建中国“古典舞”的另一先决条件。舞蹈性是指舞蹈的特性,舞蹈的特 性就是动作。舞蹈艺术是以人体动作做为“工具”(材料),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

“动态即动作的姿态,它包括静止的姿态……。”或许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将静止的姿 态造型也当作动作的元素,认为可以从一些古典的诗画、历史舞蹈形象中来构建中国“古典 舞”。其实,动态和静态是有区别的。静态是指静止的姿态,一般称舞姿造型;动态是指动 作的姿态,是动作呈现的走势状态,是指一种经艺术加工了的动作外形。可见,“动态”和 “静态”是针对舞姿而言的相对概念,动态中不包括静止的姿态,静态中也不包括动作的姿 态。就动作的本义而言,动的反义是静,作的意思是在进行,其反义是止,动作的反义是静 止。动作的意思就是指不静止的人体运动。因而,静止的姿态不是动作,也不是动作元素的 元素,体现不了舞蹈的魅力。那些残留在历史遗迹里的舞蹈记载,很明显都是静止的姿态造 型 和文字,只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根据当时舞蹈而创作的绘画或文学作品。当代出现的以孙颖先 生为代表创作的古典舞作品,体现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多元化”现象。汉唐风格 是运用了中国“古典舞”文化精神,对“汉唐风味古典舞蹈”的一种创作;是渗透了当代人 的理念,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而创作的“当代宫廷舞蹈”。从古典足迹中寻找和 产生灵感创作出的一些风格性舞蹈作品,正是中国“古典舞”文化多元发展的一种象征。

基于以上论述,构建中国“古典舞”,要将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民族时代文化相结合 ,要具有民族性和舞蹈性的先决条件。从戏曲舞蹈开始构建中国“古典舞”,追求时代的步 伐发展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的必然趋势。

二、从民族审美观谈构建中国“古典舞”

民族审美观是民族文化精神在美的认识方面的民族审美倾向的反映。民族审美观始终制约 和影响着民族艺术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是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和审美倾向的反映,是 我国传统艺术所共同具有的审美特征,也是中国“古典舞”构建的重要特征。

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最直接的继承源泉。就中国“古典舞”而言,戏曲舞蹈在中国 “古典舞”构建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戏曲舞蹈形态中沉积着我们民族“圆流周转”的时 空运动观和“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戏曲 舞蹈所延续的内涵决不是束缚人体的小脚文化,相反,“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在戏曲舞 蹈中真正达到了审美意境的高度。其“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正是中国艺术所共同具有的 审美原则。而恰恰是古代的“宫廷舞蹈”将“得意忘形”发展至病态美。如妇女以“缠足” 、“束缚”的习俗为美。这是由当时封建贵族审美倾向所引发的病态美,是对生命的摧残, 是一种致生命和精神畸形的病态审美观。将这一病态的“美”,归之于市民文化的戏曲舞蹈 ,肯定是不合适的。戏曲舞蹈成为民族“国粹”京剧的重要内容,正是它在历史演变中被人 民所接受,说明它反映了真正的民族文化精神。我以为代表市民文化的戏曲舞蹈,并不全是 市民创作的,并非没有文人学士参与,更不能说它是低文化品格的东西。相反,从有益于人 类生命精神的整体和谐与统一来看,它是一种较高文化的民族舞蹈。

我们应从戏曲舞蹈中提炼民族艺术审美特征,将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相结合,逐步完善中 国“古典舞”自身的建设。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古典舞”构建者的认 识里,已不是旨在复活古代舞蹈风格样式,不是一种纯舞蹈形式思维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渗 透 当代人对“古舞之典”的理解,而是一种与时代合拍的全新概念,是对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 当代阐释,是指在当代构建的、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一种 使自己的历史在时代的重新阐释中获得生机的民族文化精神。其民族审美特征在唐满城教授 的《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有较全面的阐述。身韵之“形”,一是 指“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和特征。 身韵之“神”,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在修炼及舞蹈动作的内在感, 一般称之为“韵味”;身韵之“劲”,主要是指“寸劲、抻劲、反衬劲”等在动作力度和节 奏上处理分寸的表现;身韵之“律”,主要是指“以起点为终点,以弧线构球体,反胴运动 ”等动作的一般规律。身韵“形、神、劲、律”四个方面的特征,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 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观和“得意忘形”的民族审美观。

综上所述,构建中国“古典舞”要具有正确的民族性和舞蹈性这个先决条件。在继承民族 传统文化精神时,要与发展民族时代文化精神相结合,继承和发展那些相对永恒的优秀的部 分,对那些过时的,影响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部分,我们应大胆地改革、否定或扬弃。在 构建具有中国特征的舞蹈事业道路上,创建出更加“多元”更加活跃的中国民族舞蹈的繁荣 局面!

标签:;  ;  ;  ;  

关于中国“古典舞”建设的思考_古典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