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思考才会有问题论文_武元丽 蒋玲

只有思考才会有问题论文_武元丽 蒋玲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 255000

二班的小A开学到现在一直是班里的小明星,从上生物课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思维活跃但是习惯不好的学生;小B则相反,身为班长,他工作的态度和干练可以说是打动了每一名学生和科任老师,从上生物课的表现来看,表现并不积极,感觉他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不会活学活用的学生。

周二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二班的教室,刚开始上课不久,医生进教室检查视力,于是我配合医生组织好学生按顺序查视力,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自学。这节课讲的是《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一个重点。方法步骤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知识点,都不是那么明显,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知道。大约过了五分钟,有一个学生举手问我问题。他问:“老师,为什么要滴一点清水?”我给他解释了之后,突然想到了小A,于是走到他的跟前,问他:“你都看完了吗?”“看完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他想了一会儿说:“没有,都看懂了。”于是,我问他“在第一步中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为什么得擦啊?”他想了一会儿说:“如果不擦干净,就会很脏,就看不清楚了。”我继续问他:“第二步中为什么要滴清水啊?”他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我接着说:“你看,你明明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不能光会填空,还得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继续在班里组织学生按顺序检查视力和自学,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五分钟之后,小A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要把内表皮展平?”我便从他的本子上撕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折起来,问他:“你能看清楚字吗?”他摇摇头,然后恍然大悟:“不展平,细胞就重叠了,没有办法观察了。”我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接着问:“为什么要染色?”我给他解释:“你家吃过洋葱吧,它的内侧是白的,对吧?我们撕了内表皮,是透明的。”我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接着我的话说:“透明的看不见,得染了颜色才看得清楚。”“很好,就是因为这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问题吗?”他接着又问:“所有的细胞都得染色吗?”这次我还没有解释,他就说:“有的细胞不是透明的,那就不用染色。”他又问“细胞被染色后,不会死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让他回家查查资料,周四的时候告诉我答案。接着问他:“你还有问题吗?”他想了想然后说:“暂时没有了。”我告诉他:“你问了这些问题,答案你也知道了,你可得及时记下来,要不然就忘了。”于是他满意地在记刚才他问的题。我感觉这次他的收获很大。后来的课上就经常看到他举手问问题,有时会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在二班的下一节课讲的是《观察动物细胞》,其中的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同样是一个重点。这个实验和上一个实验类似,在讲解这个实验时我采取了“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然后我做最后总结”的方式,因为这样的话我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这次我重点关注的是小B同学。同样的要求,大约5分钟,学生基本看完了,于是我让有问题的举手。这时我看到小B低着头在看书,不像其他同学或是看着我或是举手。于是我把机会给了别的同学,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他都没有举过手,也没有看过我的眼睛。课后我把他叫到了我的办公室,问他上课讲的东西都会了吗,他说都会了。我然后问了个问题:“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忘了”,然后低下了头。我说:“这个我们刚刚学了,你不记得很正常,这没有关系。”能看出来他紧张的情绪好了点,于是我接着说:“可是你想想,如果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然后我或者其他同学帮你解答了这个问题,你的印象会不深吗?这个问题在没有讲之前你是不明白的,那你为什么没有提出来呢?”我接着说:“其实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只有深入地思考了我们才能提出问题,对吧?”他点了一下头,然后我趁热打铁,问他:“现在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你有什么问题吗?”他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我没有逼他,说:“你回家复习的时候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然后自己想想这些问题自己能不能解决,有不会的明天过来问我,好吗?”到了第二天,他真的来办公室问我:“这两个实验为什么一个用水,一个用生理盐水?”我听到他的问题很开心,因为还没有讲动植物细胞结构,这个问题就是我下一节课要重点讲解的问题,于是我告诉他:“你怎么知道咱下一节课的重点,我下一节课就要讲这个问题,你一定是认真思考了才想到的。我们讲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你就明白这个问题了。你可以先自学一下,然后还不明白再来问我。”在二班上课的时候,我提出了这个问题,问有谁可以回答,只有他一个人举了手。于是我让他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大体意思是对的,我鼓励了他。在以后的课上他也举手问问题了,期中考试的成绩也有所进步了。

通过对这两个孩子的观察,我发现人的认知水平是有差距的,从小学升入初中,思维方式、学习习惯都不一样了,认知水平也在发展。通过鼓励,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地思考,只有思考了才会有问题,只有有问题才会对知识掌握得好。这样在一次一次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增长自信,那么学习便不再是负担。小A和小B两个人可能代表了两类人:一个是一点就通的那种,思维转动得很快,他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如果再加上及时记忆,他会学得非常好,这可能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聪明的孩子”;一个是需要逐步引导才能接受新知识的人,他虽然对知识理解得慢但是他的学习习惯好,这可能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用功的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取诱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会越来越喜欢问为什么,会学得越来越轻松,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活跃、开放、高效。

论文作者:武元丽 蒋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只有思考才会有问题论文_武元丽 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