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分析论文_李平清

关于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分析论文_李平清

国网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对于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而言应该以大工程观为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更是我国本科院校应该持有的指导理念,并且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对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大工程观;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课程

1 大工程观教育思想与高等工程教育

“大工程观”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莫尔1993年提出的关于工程教育的思想,它是在总结美国工程教育经历工程经验到工程科学再到工程实践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符合工程本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思想,即高等工程教育应当回归其本源,重视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大工程观”不是指工程规模本身的“大”,而是指为大型复杂工程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范围的“大”,涉及各方面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远远突破“工程科学”知识本身的范围 [2]。它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工程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关注工程、科学、技术及非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了原有的工程概念,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工程教育的理论体系,使得工程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不仅重视工程学科体系的综合、而且将工程教育放到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强调工程教育要面向民众,为社会服务。2006年6月,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课题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第三次研讨会在徐州召开。此次会议纪要提出:要使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工程专业课程”转变为以“大工程观、大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标志着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想 [3]。通过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工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知识面、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注入了新的内涵与要求,这些反映在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体系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程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在知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工程实践来达到培养目的。从而达到培养的工程人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知识背景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遵从相应的职业道德[4]。“大工程观” 是一种思想,随着人们对其理解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中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调整,丰富其教学内容,完善其课程体系,将工程理念以一贯之,把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方法、观念和能力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壁垒,与多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具有整体的知识体系,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5]。因此,在“大工程观”背景下,应当从学生的工程意识、系统意识、管理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结合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大工程观” 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构建大工程观下的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区域性高校,主要是面向基层和工程一线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其必须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社会性和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建立大工程观指导下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实施以大工程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任务。课程体系是实现大工程观的关键,其设计要充分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利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从大工程观角度,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科主义课程观,并能根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工程素质与工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工程意识的逐步深化而提高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关键在于实践教学体系是否能完成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合格工程应用人才 [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多为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经验型实践教学体系,尽管历经了多次改革与更新,仍与工程需求相去甚远,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不能毕业后马上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轨。“大工程观”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联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工程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起到关键和核心的作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主要靠工程训练完成,学生只有在实际工程环境或接近实际工程环节中经过训练才能获得这种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我们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四个板块:(1)课群基础实践教学板块: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验等,立足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其中课程实验以开放实验为主,验证型实验项目只占课程实验项目的10%,其余全部为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项目,以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学习问题为主,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原理性验证。(2)实践课群设计板块:包含课程体系中课群所要求的独立设计与分散在课程中的设计,它以工程基本训练为目的,强调设计中的工程思想、工程理念,让学生通过设计具体本专业的基本工作能力。(3)实践综合-应用板块:包含课群之间综合设计与各种科技竞赛,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旨在培养学生应对较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以系统的观点对待实际工程问题。(4)实践研究—开发板块:包含毕业设计与各种科研项目研究与训练,主要是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法,将其研究课题或者工程一线实际研发课题以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工程训练,摒弃以往空对空的设计模拟,完全以实际项目的形式要求学生,促进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将工程训练融入于四个实践教学板块中,强化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学生个性潜力、激励学生实践创新,增强学生的工程安装和综合操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训练,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

4 形成大工程观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培育机制

“大工程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大工程”观的教师,培养与造就一支不仅具有较强理论知识更具有一定工程背景和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 “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工程教育的前提。目前我校实施的“双百工程”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即在五年内学校计划聘请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工程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百名到学校参与实践教学,同时学校还将选派一百名优秀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工程再培训。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形式,一方面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直接将工程项目带入学校,走进课堂,为学生工程训练提供实际的工程训练环境,一方面学校教师与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与生产,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过程。与此同时,学校还需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教师岗位培养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进入工程一线,进行教师的工程再培训、工程再教育,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教育人才,定位是前提,制度是保障,落实是关键。

5 结束语

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培育出更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将大工程观作为基本的指导理念,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更多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润,关志强,邹刚明.“大工程观”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11,(5):42-45.

[2]牛显春,周建敏,钟华文.大工程观指导下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4):245-246.

[3]刘春林,李伟明,薛 勇.以”大工程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实践教学新体系[J].江苏高教,2010,(3):78-79.

[4]郑莉,柳雕貂,袁屹.大工程观下本科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J].理论纵横,2011,(6):57-58.

[5]孙立民.关于大工程观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思路的思考[J].教改创新,2010:18-19.

论文作者:李平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关于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分析论文_李平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