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_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_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中国农业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50年间,世界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达到了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率,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回顾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进展,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加速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一)和单纯依靠经验操作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为支柱的科学化农业

在深入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奥秘和掌握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选种、育苗、播种、管理、收获、养殖、贮运、加工等各个环节,从而使现代农业科学转化为现代科学化的农业。在长达千百年的传统农业阶段,谷物亩产一般仅几十公斤,而近来日本的水稻全国平均亩产已达420kg以上,法国小麦达440kg以上,美国玉米高达500kg。过去育肥一头猪需要一年以上,而现在6月龄体重可达90kg,日增重600g上下。过去一头母牛一般生一头牛犊,而现在应用胚胎移植与分割技术可使一头优良母畜繁育大量后代,并且从胚胎生产、贮存、运输到利用已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美、英、法、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将冷冻胚胎实际应用于畜牧生产,并已建成商业性胚胎库。这说明,现代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大大突破传统农业单纯依靠生产经验和感观认识的局限性。

(二)和封闭的、单纯依靠农业内部物质循环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增加大量外部投入,用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物质投入武装起来的高效农业

传统农业的一般模式是,一家一户种些粮食等作物,产品除自食外,剩余部分用来养少量畜禽,粪便作肥料施入农田,以维持地力,如此循环不已。这种闭合式的物质循环,劳动生产率很低。而现代农业则不同,在现代农机、化学、能源等工业的强大支持和武装下,外部投入大量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工厂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以荷兰为例,人均耕地仅0.9亩,光热条件并不太好,但由于实行高度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生产,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列世界前茅。1991年农业劳动力22.1万,仅占全国总劳力的3.5%。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可养活68人,同时农产品的2/3销往国外,出口额达309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荷兰的实践表明,在依靠现代工业武装和增加物质投入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的基础产业。

(三)和结构单一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产前、产中与产后紧密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发展的农业

传统农业囿于狭窄的产中活动,特别是大田生产,谈不上产前、产后部门的协调发展,因此其结构和产品均十分单一。而现代农业则与此相反,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产前、产中与产后的结合和农工商、产供销的一体化,呈现出与传统农业迥然不同的新型农业面貌。如美国,1991年年销售额在1000美元的农场共210.4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2835亩。农场虽系家庭经营,但由于生产过程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特别是产后部门高度发展,农产品经过加工与流通后的增殖额为农畜分级产品的1.71倍。单从产中看,农业劳动力虽仅有278万人,只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2%,但将产前与产后包括在内,则农业实际提供200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约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5。针对现代农业的特点,在农业客观管理和体制上,美国农业部长期以来统一管理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食品加工业,集产供销、科研教育推广于一体,突破了部门分割、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传统管理模式。这是美国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和自给性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的农业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率低下,所生产的农产品十分有限,除勉强供自身需要外,难以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用来进行交换。而现代农业则是面向市场的高度商品化的农业,为提供市场销售而生产,销售决定生产。因此,国内外市场需求起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由分散经营走向联合,千方百计地去开拓市场。以法国莫尔比昂省大型的食品工业集团UNICOPA为例,是60年代农民入股集资兴办的,至80年代末已发展为拥有饲料、蛋、禽、猪、奶、肉牛、蔬菜等多种生产的大型专业化企业,联合当地25个合作性质的公司,共有3.5万农民参加,年销售额达60亿法郎,产品运销国内外。这种“公司+农民”的经营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五)和经营落后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由科学文化素质高的农民经营管理的企业化农业

在传统农业条件下,小农经济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生产领域十分狭窄,商品率很低,谈不上什么高效的经营管理。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掌握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大多数农民完成义务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不少是大学毕业后去经营农场的。西欧许多国家规定,年青农民必须获得“绿色证书”,才有资格从事农业,获得继承权和优惠贷款。有些国家的农场,就叫“农业企业”。

二、中国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有了巨大发展。据作者计算,在1978—1993年15年间,中国主要农产品增产量占世界增产总量中的比重:谷物为41.5%,棉花为40.7%,油菜子为31.6%,肉类为56.5%,蛋类为76.9%,水产品为65.8%。中国农业的发展,基本上满足12亿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对世界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另一方面,也清醒地看到发展农业的艰巨性和农业的弱质性。

1.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年增长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量的1/6,而人均耕地仅1.22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印度的2/5、法国的1/4、美国的1/10。淡水资源也十分紧缺。这一反差,从人均主要农业资源拥有量方面增加了我国农业的弱质性。

2.我国谷物、棉花、油菜子、肉类、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而人均占有量却较低,尤其是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kg,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体上处于这个水平。这一反差,从人均占有农产品绝对量方面带来了保障需求的弱质性。

3.我国农民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但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使199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拉大到2.5∶1,又超过了1978年的差距水平。这一反差,从农民利益和积极性方面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动力,加重了它的弱质性。

4.在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83%、农业占17%的情况下,大量劳动力仍滞留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和就业。这种世界上少有的反差,从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的弱质性。

5.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基本上仍处于手工操作的阶段。大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使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缓慢或下降。化肥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农业发展要求,花费大量外汇大量进口。而近年来国家用于农用工业的投资却不足。这一反差,从现代物质投入的工业支撑能力方面造成了农业的弱质性。

6.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成本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粮食、棉花等产品价格日益同国际市场相接近。如果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那么就难以适应今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一反差削弱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加了农业弱质性等等。

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及其弱质性,在于扬长避短,正确判断形势,制定发展战略和对策。

1.现代农业的实践表明,农业完全可以由低效的弱质产业转变为高效的发达产业。其关键在于进行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在我国,完成这一过程虽然需较长时间,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2.近50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种质单一、成本提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曾先后出现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替代模式,但其实际应用面积均很有限,至今尚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取代现代农业而成为主导模式。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

3.要为农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鉴于30多年来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应当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新观点,以取代原来的“基础论”。

4.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维护农民权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是各项政策的出发点。

5.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投入、现代管理来改造传统农业的同时,要走出一条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并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第二三产业发展,逐步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金来源问题,实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  

现代农业发展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