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论文_黄秀丽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137

【摘 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4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生化检验方法,分析生活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观察组生化检验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样本采集时出现溶血情况、样本的采集部位不同、标本处理不当等原因,属于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生化检验;异常率;溶血;样本采集;样本处理

生化检验属于临床医学的重要检验部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方面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越发重视起来。但是,在现阶段的临床生活检验中,检验结果往往出现差异性较大的现象,导致临床治疗方式出现偏差[1]。因此,为了减少实验室在生化检验时出现的结果异常现象,避免因后期治疗不当产生的医疗纠纷,本文对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了综合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4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2)。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2~64(43.2±2.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2~65(43.6±2.1)岁。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对本次实验享有知情权,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呈均衡性分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情监测、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护理方式,并接受实验室生化检验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生化检验方法: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样品,样品的采集、运送、检验等过程,遵循常规检验方法规定,以常规实验方法检验,对采集到的样品不做特殊处理;

观察组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生化检验方法:由专业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样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采集前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理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选择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行样本采集;采集血液样本时,患者可选择坐位或卧位,样本采集完成后立即松开止血带,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溶血症状,考虑是否重新采集样本;样本采集完毕后,需在3h内送至实验室,并进行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异常率。

异常率=异常例数/42×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表示,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异常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研究调查表明,生化检验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不规范,均可导致生化检验的异常情况[2]。结合调查研究可得,患者在出现溶血情况、样本采集部位不同、标本处理不当等原因,是现阶段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3]。本次研究中,对不同方法下的样本采集、运送、处理等流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溶血情况下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样本在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对外界因素较敏感,操作不当、温度变化等均可导致样本出现溶血症状,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其中,样本采集时患者出现体内溶血情况时,可分析是由物理因素的原因导致,如,患者在样本采集前接受过大血管手术及药物治疗等[4]。体外溶血的原因则与运送、保存、处理、红细胞脆性增加等均具有相关性。研究可知,血清中的红细胞成分在化学反应作用下,可使某部分生物成分的浓度出现变化,如,样本出现溶血现象后,红细胞内的磷脂可被转化为磷酸酯酶水解,无机磷浓度上升。此外,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与重氮试剂可生产化学反应,影响胆红素浓度。

样本采集部位差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经实验室样本检验出现数据差异性较大的情况时,排除患者病情变化及静脉输液等影响,可分析其样本采集部位与该结果的相关性。如,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多渠道输液时,检验样本的采集可能会选取输液情况下的同一静脉,当血液被稀释时,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自然具有差异性[5]。为了避免出现该类问题,临床样本采集多选择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并排除输液侧的采集部位。此外,患者在采集静脉血样本时,护理人员需注意调整止血带的松紧度,并指导患者选择坐位,将外界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

样本处理不当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样本采集完成后,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需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及温度,避免发生因温度过低导致分子活性降低及温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等情况。样本采集时,一般选用生化抗凝管;样本采集完成后,需立即送检,或快速分离血清等,防止出现样本感染,一般情况下,样本的运送应在低温状态下。进行样本检验前,需矫正生化检验仪器,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影响原因具有多样性,除溶血情况、样本采集部位差异、样本处理不当等因素外,还有部分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调查得出。所以,生化检验领域工作人员,需提高自身检验技能,加强专业学习,在谨慎态度下展开生化检验行为,尽可能地避免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出现,以提升临床的整体生化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慧.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7,6(3):602-603.

[2]唐永华,胡新凤.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检验结果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7,6(2):271-272.

[3]郭永清.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7,30(12):60-61.

[4]李广权,周卫东,钟培英.生化试剂交叉污染对血清镁测定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8,33(10):954-955.

[5]彭珊珊,赵建梅,张晓进,等.急诊生化检验项目TAT超时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2018,33(9):862-864.

论文作者:黄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探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论文_黄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