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杨智勇

隐患排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杨智勇

大庆亚兴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 300300

摘 要:为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明确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隐患排查内容和要求,提高隐患排查效果,逐步实现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实行隐患排查逐级监控治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实现消除隐患、防范事故,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关键词:概念和要求、隐患排查体系、隐患排查的组织方式、风险评价体系、监控治理体系

1.引言

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源头控制,实行管理关口前移,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进入全面风险管理新阶段,风险管理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将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最高阶段,而风险管理是实现安全文化管理的重要途径。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亦即安全管理的对象就是风险。准确地认知风险,使风险可控在控,才能确保企业真正安全。风险管理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落实管控措施,完善责任体系,确保企业各类安全隐患均处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控状态,强化源头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为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从而采取措施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杜绝职业危害。必须进行排查隐患,根除隐患,必须“预防为主”,牢牢抓住“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个安全生产的切入点入手,从风险源(点)的确定、隐患治理、评估分级的建立,形成一套完善的事故隐患控制方法,才能把事故隐患置于在控、可控的状态,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转。为此,从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模式,实行分级排查、监控治理。为深入细致开展隐患排查,促进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在加快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1.1安全:泛指无危险、无伤害、无损失、无事故的状态,或指危险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1.2危险:是指可能产生潜在损害的征兆,它是风险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

1.3风险:是指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由危险事件引起的可能造成损害的概率,有三层含义:一是风险是由一定的环境或条件引起的(触发因素);二是风险是一种概率事件(危险可能性);三是危险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和损害大小(危险严重性)。

1.4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中,意外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的危险事件(超出人们的接受程度)。

1.5安全生产风险:是特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危险因素引发事故的概率。

1.6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设施、工序(作业行为)等危险性载体。

1.7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是根据对生产经营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或对策,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消除或减少安全生产风险,从而防止事故发生的过程。

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概念和要求

2.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其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2隐患排查模式,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模型,即“隐患排查体系—风险评价体系—监控治理体系”。 实现“查找隐患—风险评估—整改治理—预防事故”闭环管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隐患排查组织方式:主要有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风险评价体系:由专业人员组成,定期进行作业活动风险评估。监控治理体系:厂级、车间、班组和岗位分级监控治理。

2.3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对承包、承租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责任部门、人员和方法。企业在组织隐患排查前需要进行认真策划,由组织隐患排查的部门、人员来确定具体排查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包括受检单位的态度、排查人员的责任心、排查程序等。

3.隐患排查体系

3.1厂级隐患排查:以全厂级所有生产区域为排查对象。由厂级主要领导组织安全、生产、技术、车间及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参加,分专业、类别进行全面、逐一排查。排查要有重点、有目标、有内容、有结果。

3.2车间隐患排查:以车间所辖生产区域为排查对象。由车间主要领导组织班组长、有关管理人员及职工业务骨干参加,根据本车间的生产经营实际、作业条件,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整理归类,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落实责任。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监控治理。对于本车间无法解决的隐患,应以书面形式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领导或部门。

3.3班组隐患排查:以生产班组作业区域为排查对象。由班组长组织班组职工进行排查。每班作业前先排查后工作,作业中巡回排查,作业后复查。随时纠正不安全行为,消除不安全状态。班组无法解决的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领导或部门。排查结果记入隐患(缺陷)台帐或交接班记录,并落实整改责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组排查主要内容包括:职工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身体不佳、情绪不好,可调换工作或休息);个体防护用品穿戴状况(要求穿戴整齐);班前(中)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班前交代安全事项落实情况等。应制定班组长巡查表。

3.4岗位自查:岗位工以作业区域为对象,以自查为主。岗位工在工作期间,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危及安全生产的状况,做到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并采取控制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排查结果记入巡查记录。本岗位无法解决的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领导、部门。制定岗位巡查表。主要内容包括:重要设备、危险源、点控制、设备完好标准、巡查路线等。

4.隐患排查的组织方式

4.1综合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专业检查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机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节假日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生产工艺、设备、电气、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4.2隐患排查要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责任制度以及相关记录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在现场得到执行、落实。现场观察。对生产作业现场所有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检查,查找不安全因素、事故征兆等。判断处理。检查结束后,整理排查记录,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监控等级,提出整改意见,采取相应措施,跟踪复查验收,实现隐患管理闭环

4.3般企业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检查或抽查,特大型联合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检查,二级单位、车间及班组可以相应增加综合检查的频次;春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雷、防静电和防解冻跑漏;夏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和防洪防汛;秋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风和防冻保温;冬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火、防爆、防滑、防冻防凝和防煤气中毒;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

5.风险评价体系

5.1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确定风险评价人员,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5.2参加评价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熟悉风险评价方法;并由生产、安全、技术、设备、职业卫生等部门人员组成。 5.3 评价范围:生产装置;存储设施;新、改、扩建项目;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设备检维修;防雷、防电设施;停水、停电、停汽、开、停车过程;动火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抽堵盲板等活动以及重大危险源。

5.4控制风险。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危险等级(A、B、C、D),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评价结果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6.监控治理体系

6.1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企业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采取有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方法,确定事故隐患等级;企业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台帐应反映隐患发现的时间、内容、存在的部位、等级、整改时限、责任人等相关内容。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6.2按照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事故隐患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在企业中,事故隐患等级可以是按照隐患整改能力的管理级别而定的,例如:岗位级、班组级、车间级、厂级等,指的是立足于在相应的组织范围内能够将各自的隐患控制和整改,当自身力量不足以解决时,隐患就会上升到上一级的管理层面去解决。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

6.3对隐患及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用技术手段、仪器仪表及管理方法等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在事故隐患排查要坚持持续改进,企业负责人及时将某些部门做得比较好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在企业内所有部门进行全面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及需要努力改进的方面及时作出调整和安排。在必要的时候,把握好合适的时机,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指标,或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结语

控制能力是施工单位实现安全施工的最重要前提,再完美的预案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力是做不好安全预防的。此外一定要树立安全施工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口号和标语,最重要的是切实的落实到位。安全无小事,需要在安全建设问题上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安全高效的施工。

参考文献

[1] 王成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2] 李鸿伟.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论文作者:杨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隐患排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杨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