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牌与中国文化复兴_炎黄文化论文

中国名牌与中国文化复兴_炎黄文化论文

中国名牌与中华文化复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文化论文,中国名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名牌的价值

名牌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价值与非名牌不可同日而语。法国普通葡萄酒三法郎一瓶,而名牌葡萄酒要一百法郎以上。法国生产香槟酒的企业有三千多家,而生产名牌香槟酒的企业只有十家,他们的香槟酒比其余三千种非名牌香槟酒要贵十倍不止。白兰地酒也一样,名牌如人头马、马爹利等,一瓶要上千法郎,比非名牌贵几十倍!法国有一种名贵香水,一小瓶就卖几百法郎,成本却只有几十法郎。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牌子的香水是非常名贵的,只有几百法郎才合理,便宜了,人们反而会认为是假冒的。它是按照该名牌在顾客心目中应有的价值定的。顾客花高价买名牌产品,追求的是什么?所谓顾客心目中“应有的价值”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美国麦当劳首家莫斯科分店1990年开张营业时,正值寒冬腊月。每天几万莫斯科人不惜在零度以下的严寒中排队等待几小时,排队去吃一吨美式快餐。当时一份快餐(一个汉堡包、一点炸土豆条、一杯“可口可乐”),卖六个卢布,相对于莫斯科人的工资不算便宜,但莫斯科人趋之若骛。当问及为何时,大部分人答曰:想感受一下舒适、卫生的环境,微笑、快捷的服务和顾客至尊的气氛、现代美国人的饮食。

构成商品实用价值所消耗的物资材料及人工是可用货币计算出来的,例如汉堡包用的面粉、肉、蔬菜、果酱、加工费用等等;但是,从未到过西方的莫斯科人,坐在那宽敞、舒适、卫生的大厅里,享受着微笑、快捷的服务和顾客至尊的气氛,欣赏着巴黎埃菲尔铁塔和纽约自由女神的复制品,品尝着美国快餐的滋味所获得的新鲜感,这就不是汉堡包本身的货币成本加利润率能计算清的了。不错,汉堡包本身的质量要求是很严格的,不但用料考究,加热后五分钟卖不掉就必须扔掉而绝不准再次加热卖给顾客。但是,比汉堡包本身更令莫斯科人向往的,是那种吃汉堡包所享受到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文化氛围,是汉堡包的附加值,很高的附加值,是构成名牌即驰名商标以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

可见,人们追逐名牌的深层目的是享受凝聚在名牌产品中的对人的重视,对消费者的尊重和敬意。真正驰名世界,畅销不衰的产品,都是人文气氛最浓的产品。

美国旧金山兰德形象咨询公司在调查了美、日、西欧消费者后,评选出了当今世界在消费者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商标,“可口可乐”、“索尼”、“奔驰”、“柯达”、“迪斯尼乐园”、“雀巢”、“丰田”、“麦当劳”、“IBM”、“百事可乐”名列其中。另据美国《金融世界》双周刊评定世界名牌商标情况表明,世界各大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正是产品的名牌。据说,“可口可乐”财务注册资金是40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商标却价值360亿美元。当美国一商人拟出30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可口可乐”商标的专用权时,“可口可乐”公司老板的回答是:“我的商标是无价的。”也正因为这样,“可口可乐”的老板夸口说:即使我的厂房毁于一旦,我用“可口可乐”的牌子第二天就再把它盖起来,因为“可口可乐“的牌子就等同于360亿美元!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既不是靠武力、也不是单靠政府与政府在谈判桌上争论,归根结底靠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的形式就是在世界市场上商品占有销售市场份额的竞争,名牌就是金字招牌,是企业角逐市场的本钱和王牌,也就是名牌与非名牌之争。人们正是通过一个国家的名牌产品,来了解一个国家的实力。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有名牌产品,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足,也必须有自己的名牌产品。

二、名牌与文化

1、名牌联系生产与消费

消费需求激发生产。一部人类的生产史,就是一部人类需求通过生产发展不断得到满足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人类为充饥而狩猎,狩猎不能有稳定的收获而饲养家畜;从生吞活剥到用火烤熟再吃。从步行不快且疲劳而驯马骑马,进而以车舟代步,更发明汽车、轮船。没有人类的消费需求,就没有生产的原动力。

当今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变化快、领域广、层次多。人类的消费方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消费行为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量的消费已逐步提高到质的消费。人们购物时已不单纯地考虑长久、耐用,质量好,及其价格低,对产品的心理品味、美感需求日渐提高。起初作为御寒的服装、鞋帽,如今已越来越多地被赋予趋时和美的特色,计时用的手表也在转化为一种饰物。一位进口商从中国进口了一批沙滩椅。这些沙滩椅质量很好,价格也低,本来应该很有竞争力,但上市时,却被另一家厂商抢了生意。那个生产厂家的产品既没有新设计,也没有价格优势;但是他们利用了欧洲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强调他们的产品是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做原料制成的,是绿色产品,突出了对环境的保护。这正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体现了生产厂家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深切了解,对消费者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的重视。这家沙滩椅的生产厂家之所以成功,与其说他们卖的是沙滩椅,不如说他们卖的是创意,是文化。

正是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指出:“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的需求。”所以,名牌产品的生产者,都有其“追求一定目的的需求”,换言之,各个有其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2、生产和消费都是文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消费是文化,生产也是文化,而且生产既创造消费,还创造文化。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产生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有这样一个故事:太平洋上的某一个岛屿,有天来了两个分属英国和美国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分头在岛上跑了一圈,第二天各自给工厂发了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报说:“此岛无人穿鞋,我于明天飞返。”美国推销员的电报说:“此岛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极佳。我拟驻留于此。”第三天,英国的推销员飞离此岛;美国的推销员则留下来设计并张贴“广告”。他的广告没有文字说明,只是画着一个当地模样的壮汉,脚穿皮鞋,肩扛虎豹狼鹿等猎物,威武雄壮,煞是好看。当地的土著看了这张“广告”,纷纷前来打听从哪里能弄到脚上穿的那东西,借以帮助获取更多的猎物。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懂得挖掘、引导消费者潜在需求的美国推销员获得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高层次的消费,即服务。名牌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欢迎,就是因为起到了社会导向作用。它不仅满足而且引导消费。这种高层次的消费,正如“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一样,任何出现在市场上的其他商品也都是这样。因此,马克思说:“生产生产着消费。”例如:洗衣机的引进生产,带动消费者常更衣,讲卫生的习惯。名牌造就消费者,影响消费者,更比一般商品强烈。事实上正是名牌带动着消费者的变化,推动着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总之,名牌以其对消费者、消费对象、消费方式三者的巨大影响,带动着社会文化的进步。

三、名牌是强势企业文化的物象化

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物质服务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某些精神的形成和传播。这是因为,产品要人来生产,服务要人来提供,而人总是有某种精神的。顾客从企业得到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也能同时感受到相应企业的精神境界。

这种企业的精神境界,或者说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是企业内部凝聚力与企业外部竞争力的源泉,就被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和职工的言行中。创业宗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行为风范,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所谓文化,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下的定义,它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它的特点,一是铭刻在人们的内心,二是缓慢诞生,但每天都在获得新生力量并取代权威力量,三是能够维持人们的法律意识、激活已经疲软的法律或取代已经消亡的法律”。现在有种对文化的定义又说:“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所产生的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收的变动范围之中。”在经济社会中,风俗、习惯、舆论、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精神境界、作风、待人艺术,愈来愈多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但它们本身并不属于经济范畴;同时它们也没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既不以政治为目的,也不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强制推行的,因而也不能归属于政治范畴。它们有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一、它们都是属于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载体的现象;二、它们能为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收,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中某些人所特有的;三、它们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直接积累和形成起来的,是和一个企业的历史和特殊环境相适应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也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也应该把它们归属于文化范畴,并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现象,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商品则是物化的企业文化。现代人的观念是:买的是商品,享受的是文明。富有文化特色的商品才是有价值的商品,它不仅是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亦是不断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形象的象征。“可口可乐”早已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价值观念的不同进行区别。”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以谦恭、慎独、人和为主要特征,以真、善、美为主要行为规范;儒、道、佛三大体系在几千年小生产的中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国外一般认为中国和华人经济发展得快,就是因为以儒教思想为主的中华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海外不少人认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美德,终身制,家族制,讲礼仪,重人和,使职工安居乐业,是华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新中国不是以儒教立国的国家。我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已经形成了新型的中国文化,即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作为中国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属于社会组织文化的范畴,是联系社会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中国企业文化的塑造,离不开中国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塑造新企业文化的阶段。我们固然要吸取西方企业文化的精华和有益部分,但同时更应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儒家思想中的敬业精神就是其精华,应加以发扬,尤其是应该发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塑造出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文化体系,而且不是封闭的体系,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是“化西”,即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是“西化”。因此,我们所要创造的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四、中国名牌走向世界

中华文明必将复兴

中国式的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物质,还有文化复兴、精神文明。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1979年3月提出的一个新范畴,它集中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经济思想和基本战略构想。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上,从来都存在一个经济与文化结合的问题。马克斯·韦伯曾断言,现代化是新教理论的产物,东方儒教文化背景下决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说,现代化仅仅是西方国家的专利。然而亚洲国家的经济奇迹,使他的武断不攻自破。世界各国学者都不得不承认现代化不一定非要以西方式的个人主义为基础。在东方式的家族集体主义、责任心和勤奋劳动基础上也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强调的精神文明,既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优良传统,又包括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邓小平讲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要从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和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特点出发,规划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且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使中国的文化充实、转型、更新,达到“中国文明的复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就必须包含“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就是广义的文化,函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当然也包括着企业在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物质服务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的某些精神的形成和传播。

“中国文明的复兴”,首先是指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世界文明的成果,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其次是指改造传统文化,使之能同现代化衔接的新文化。第三是指要顺应世代潮流,摈弃一切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旧观念、旧传统,形成适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新观念、新传统。

“中国文明的复兴”,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因为企业文化广义上正是指人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文明”;狭义上是指特定的物质活动领域里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制度、价值法则、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行为手段;也有人简言之为“以文化取胜的群体的竞争意识”,这也是“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探讨中国名牌与“中国文明的复兴”问题,就不能不探讨名牌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大批世界公认的中国名牌是增强中国人民自信、自尊的利器,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

企业文化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企业文化也在变革、充实和丰富社会文化。而名牌文化不但可以创造名牌产品来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消费新潮流;将社会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向名牌倾斜,让名牌培育的企业文化冲击陈旧的社会价值观念,激发民族精神向上,社会精神昂扬。正是这种名牌文化所造成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精神、商誉准则、道德风尚,恰恰可以促进社会精神向上,人际关系有序和社会心理和谐。

没有一批世界级的球星就不会成为足球大国,没有一批驰名世界的商标,就不会成为经济大国。驰名商标产生于残酷的竞争。市场经济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千千万万企业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为主线的竞争史。

近年来,我国受到洋名牌的强烈冲击。以饮料行业为例,从80年代初“可口可乐”在广州,“百事可乐”在深圳建立各自的第一个分厂,开始踏足中国市场起,到今天“两乐”已在中国建立了30家分厂,年销量达70多万吨,产品遍布中国城乡。几年前,中国民族饮料中的几个大企业,例如四川的天府可乐、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广东的亚洲汽水、健力宝、强力,以及海南的椰子汁等,曾经在一起并肩前进,共同发展,构成了中国现代饮料抗衡外国名牌饮料的主要力量。但是,在外国名牌产品的冲击下,现在除了健力宝和海南椰子汁等少数牌子之外,其他国内名牌或者市场范围不断缩小,效益下降,严重亏损甚至倒闭,或者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兼并,成为两乐在中国的分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中国饮料名牌将越来越少,中国的饮料市场有可能成为两乐等外国名牌饮料的天下。实际上其他行业的名牌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而且面临的困境比饮料还要严峻。化妆品行业,昔日“美加净”等名牌的市场,已被国外名牌“庄臣”、“永芳”、“海飞丝”等所占领;我们的食品、酒类、烟类市场上,“雀巢”、“亨氏”、“麦氏”、“人头马”、“蓝带”、“万宝路”、“555”等国际名牌占了很大的优势;中国名牌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钟表、服装等行业的市场,在洋名牌冲击下,国产名牌也纷纷败下阵来。中国广大消费者能够买到的国产名牌商品越来越少。

我国消费者如果日常接触的多是国外的产品,而不是自己国家的产品,难道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吗?

如果中国自己的名牌产品越来越少,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所覆盖,民族经济中缺乏本国过硬的产品和企业作脊梁和框架,势必没有中国的名牌产品去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江苏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它的名牌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200个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有134项产品质量经权威机构确认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春兰电器、小天鹅洗衣机、红豆服装等名牌带动了本行业及相关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为基础,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与亚洲四小龙的差距已缩小。

目前的“体制文化”和“体制外文化”将来会逐渐合流,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和巨大能量将在这场经济、社会、文化多层面的转型中获得伟大的解放,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在新的世纪,我们只有用名牌奠定雄厚的经济实力,产生广泛的文化影响,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  ;  ;  ;  ;  ;  

中国名牌与中国文化复兴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