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柳氮磺吡啶栓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晓英1,罗新辉(通讯作者)1,刘志燕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柳氮磺嘧啶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学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嘧啶肠溶片,观察组患者给予柳氨磺嘧啶栓肛门给药,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疗效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痊愈15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痊愈7例,有效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柳氮磺吡啶栓剂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治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柳氮磺吡啶栓;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210-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生炎性反应的疾病,发病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中较多,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蔓延的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1]。近些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在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迁延性腹泻。本次研究探讨柳氮磺嘧啶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患者的而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入选患者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患儿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标准符合《青少年儿童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2]。根据随机数学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累积肠溃疡位置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清淡饮食,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日常起居的规律性,切勿劳累,保持良好心情,如出现大出血和感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嘧啶肠溶片,初始剂量为40mg/kg,每天6次口服,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剂量改为30mg/kg,每天4次口服,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柳氨磺嘧啶栓肛门给药,患儿每天三次给予肛栓1粒,排便后再肛门给药,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4],痊愈标准:患儿腹泻的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排便,无脓血便,经肠镜和其他辅助显示均无异常;有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但仍然不正常,经肠镜和其他检查显示有所改善;无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经肠镜和辅助检查与治疗前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痊愈15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55例,痊愈7例,有效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数据见表。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儿童临床较多发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由于近些年环境因素变化,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水平逐渐加深,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5]。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精神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细胞免疫占重要的比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病变范围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腹泻、腹痛、血便、脓血便,还会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如发热、行动过速、消瘦、乏力等。结肠镜技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并多采用二联或者三联疗法治疗,在治疗短期便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传统口服药物的临床治疗时间较长,在停药后容易复发,再加上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病情迁延易反复,长期用药会导致临床不良反应增多,有少部分患者反复用药造成顽固性耐药临床疗效不理想。特别对于小儿患者,口服药物的口感不好,小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并且口服药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给药物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口服应用会刺激胃肠道,产生恶心、呕吐、肾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并且药物难以达到结肠病灶区域。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差异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研究表明应用柳氮磺吡啶可有效减少磺胺吡啶类药物口服的不良反应,并且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柳氮磺吡啶栓剂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治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红丽,浅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砒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08-109.

[2]钟丽霞,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28(3):561-562.

[3]黄慧敏,黄勤,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9-121.

[4]张恩东,张艳平,卢芸,等,探究赛庚啶、柳氮磺嘧啶和果胶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2016,10(8):169-172.

[5]张军文,吕晓华.果胶铋联合赛庚啶及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4,(7):116.118.

论文作者:王晓英1,罗新辉(通讯作者)1,刘志燕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应用柳氮磺吡啶栓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晓英1,罗新辉(通讯作者)1,刘志燕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