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

浅谈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

浅谈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张本昌1,张冰2

(1.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2.武汉市国家税务局,湖北 武汉)

摘 要: 美术类纸质图书因其装帧方式的特点,造成此类图书在编目、流通环节存在不便。该类图书价格相对较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购买此类图书的数量。为保护馆藏资源,部分图书馆对价格较高的美术资料限制外借;为加强图书流通,图书馆对纸质图书普遍制定了借还期限等管理措施。上述原因导致美术类纸质图书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电子图书勃然兴起,因其借阅、存储、携带方便,而广受欢迎。美术类电子图书可以弥补该类纸质图书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缺憾,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显示在教室投影仪的屏幕上、可以显示在读者手机的屏幕上。美术类电子图书的这些优势有助于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有助于提升读者的美术素养,进而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美术类电子图书;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电子图书和各类数据库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了图书馆在资源购置、服务与管理以及读者体验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美术类纸质图书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信息技术对美术类图书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旨在对美术类纸质和电子图书各自的特点进行探讨,并对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建立法律机制保护资金互助社,以银监会的标准要求互助社,顺利开展银监会允许的业务。以整合闲散基金为农村互助社的出发点,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吸收和整合民间资金时,可以设定较低的门槛,有助于促进生产,但是同时必须加强农村互助社的法律管理,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互助社监管制度。

一 美术类纸质图书在高校图书馆中的现状

美术类图书在装订方式、开本大小、纸张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特点,由此也给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美术类纸质图书自身的特点

美术类图书在开本、纸张、厚度以及定价等诸方面均与其他一般图书有所不同。普通图书以16开、32开居多,而美术类图书由于排版的特殊需要,时常会采用6开、12开、18开、20开等异形开本。为了印刷时能尽量逼真地展现书中的美术作品,这类图书在纸张的选择上经常采用胶版纸、铜版纸等高级印刷纸。书籍装帧方面的较高要求也决定了美术类图书在定价方面往往高于普通图书。另外,这类图书以画册居多,页数从十几页到几百页不等。

(二)美术类纸质图书在采购、使用、管理环节的特点

美术类图书自身的特点,给图书馆在采购、编目和流通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使用。特殊的开本给书籍排架带来了不便,有的重叠平放,有的竖排。图书价格较高,可能造成购买的复本数减少,有的图书馆对价格较高的图书资料规定只可以在库内查阅、浏览,不得外借。图书较薄,没有书脊,会造成书标不能显示其内容,进而造成上书、查找不便。该类图书往往编入大量的图片信息,尤其是书法、绘画、摄影类图书资料,受到各类读者的广泛喜爱,借阅量较大。个别读者出于对此类图书的好奇随手翻翻,阅读后随手放置,造成图书乱架。有的图书馆拥有珍贵的美术资源,如名家字画,出于保护馆藏资源的目的,不对普通读者开放。

二 现代信息技术为电子图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计算机、电子阅览室在大学校园逐渐普及;与此同时,记录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信息载体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2009年,电子图书勃然兴起。电子图书,又称e-book,是指以电子文档发行、传播和阅读的电子书籍,其传播媒介为互联网,显示终端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移动设备在大学校园得到普及。这些数字移动设备具有在线阅读、下载等功能,为广大读者阅读电子图书提供了便利。

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搭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无前例。从1955年开始至1980年结束,历时25年。整个运动,席卷全国各地,涉及千家万户,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事件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许多概念区分不清。其实回乡知青和插队知青,人员身份和概念内涵颇不相同。2007年12月,《大河报》记者孟冉,经过查阅历史档案和大量走访,在《大河报》“解密档案”栏目,连续推出了“追访河南‘知青岁月’”系列报道,对河南知青上山下乡的始末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

三 美术类电子图书较纸质图书所具有的特点

电子图书的优点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检索,借阅方便,可以实现馆际互借。如果满足图书馆设定的查询、下载条件,读者只需要输入图书的名称、责任者等关键信息,就可以迅速查询到该书,进而下载阅读。读者不仅不需要到图书馆查找借阅,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传递使用其他图书馆的资料。仅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图书馆之间通过calis系统实现了馆际互借。其次,存储,携带方便。容量为1G的存储卡平均可以存储200册电子图书,一张容量为8G的存储卡就可以存储上千册电子图书,读者可以利用手机存储上千册电子图书,随时随地阅读。再次,电子图书便于管理。纸质图书对存放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防潮、防火、防阳光直射等,存在纸张容易发霉、发黄、发脆、褪色等问题,而电子图书不存在此类问题。另外,电子图书不存在复本数不足问题。纸质图书可能会出现复本数不足问题,一旦出现丢失、损坏,较难采取补救措施,而电子图书只需购买一册(种),就可以多人同时下载,或在线阅读。最后,电子图书价格便宜。同样的采购经费,与纸质图书相比,可以购买更多种类的电子图书。

(一)电子图书的优点

电子图书相比于传统纸质图书具有诸多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二)美术类电子图书的优点

美术类纸质图书自身的特点和由此带来的借阅、管理上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借阅、浏览。美术类电子图书除具备普通电子图书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读者阅读电子图书可以更加方便地欣赏其中包含的美术作品,可以对作品进行放大、缩小、下载、收集,可以创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库。其次,电子图书解决了美术类纸质图书在编目、流通环节存在的诸多不便。再次,美术作品电子化为广大读者欣赏美术珍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使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大型图书馆的名家名作、稀世珍品通过网络呈现在广大读者眼前。

电子图书因其获取渠道更加便捷,不再受到借还期限的制约,故而大受欢迎。在我国,从近几年国内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的比例来看,电子资源采购占比逐年增加,而纸质资源采购占比相对减少,反映出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重视以及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程度较高。由于美术类纸质图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导致美术类电子图书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四 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产生的影响

1.1 药物及试剂 白藜芦醇、D-半乳糖、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测定试剂盒、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定试剂盒均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总蛋白(TP)测定试剂盒购于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有助于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吸收营养的沃土,便捷地获取、携带方式和随处可见的阅读环境为读者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创造了条件。读者可以在专心学习和随意浏览中提高自己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进而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由于电子图书价格相对较低,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大量购买电子图书、艺术数据库,丰富文献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利用投影仪在教室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除美术院校外,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与美术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如建筑艺术设计、图像处理技术等。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有助于图书馆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根据读者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QQ、电子邮箱、校园网等直接为读者传送所需资源,实现一对一的服务;并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批量推荐相关的电子书籍。未来的图书馆将主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帮助读者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并持续不断地跟踪读者所关注的信息。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想要解决沟通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财务人员要关注自己的沟通能力。其次就企业应当通过政策的制定帮助财务部门拓宽沟通渠道,使财务部门获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四)为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密度低、类型繁多。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器搜索引擎保留的检索记录,分析这些数据的相关性,从中找出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根据读者需要配置资金,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资源。

总之,电子图书较之于纸质图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美国,2011年4月,亚马逊宣布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纸质书籍,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弥补了长期以来纸质图书的缺憾,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而对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蓉.大数据时代读者信息行为与图书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4(9):80-84.

[2] [美]莫莉·拉斐尔(撰),张钰羚(编译).数字化转变:电子书和电子内容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31-35.

[3] 文茂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2):309-310.

[4] 蔡洪齐,孙莉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与服务方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144-146.

[5] 庄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329-331.

本文引用格式: 张本昌,等.浅谈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2019,6(30):235-236,24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0.106

作者简介 :张本昌,男,汉族,山东省曹县人,大学本科,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张冰,女,汉族,山东省曹县人,研究生学历,硕士,武汉市国家税务局,职员。

标签:;  ;  ;  ;  ;  ;  

浅谈美术类图书电子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