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儿科病情观察及有效诊治护理策略论文_丁斌

浅析中医儿科病情观察及有效诊治护理策略论文_丁斌

丁斌

(四川省平昌县六门乡卫生院 四川平昌 636439)

【摘 要】,中医儿科病情观察因小儿生理病理及病症的特殊性,因此,要正确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把握中医儿科病情观察的要点和方法,为临床准确辨证施护提供第一手材料,确保儿科临床诊治和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 中医儿科;病情观察;诊治;护理;策略

0 序言

病情观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极为重要的基本功,是中医望、闻、切四诊方法在护理上的具体运用。病情观察不仅能为诊断提供线索,同时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殊,所以小儿病情观察无论从内容、方法都应结合儿科特点,细致入微地观察把握病情,才能准确诊治和有效护理。为此,就中医儿科病情观察及有效诊治护理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1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观察全面细致

小儿在病理上容易发病,传变迅速。如果病情观察稍有疏忽,处理稍有延误,病情就很容易由轻变重,由重而危,甚至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观察儿科的病情要深入病房,认真巡视,不走过场,注意病情的动态变化,重点审视患儿的精神、形态、睡眠、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情况,还要细致观察小儿的囟门、面色、苗窍等局部变。如发热患儿,应重点观察体温变化,全面了解其发热特点、患儿精神状况、汗出情况及舌象、指纹的改变,以辨别其热之在表在里以及病症之轻重。若患儿体温逐渐升高,无汗出,舌尖红苔薄,指纹浮紫,证属表热而病轻;高热持续不退,患儿烦躁不安,伴汗出,舌红苔黄,指纹紫滞,其热在里,病情较重;若出现超高热或体温骤降,均为重证,应提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循证观察病情,善于分析处理

2.1 轻证审苗窍,以察病症之征兆。严密审视苗窍变化,可诊察病变部位,判断病邪性质及预测病症征兆。① 察目:白睛赤色多为风热,黄浊多为湿郁,淡青为肝风盛,色黄兼身黄多为黄疸;目泪汪汪且红赤,须防麻疹;哭而无泪多见重症脱水;眼睑浮肿为水湿上泛,须观察小便量及血压;目睛呆滞上视、斜视多属惊风。② 察鼻:鼻塞流清涕为风寒感冒,涕浊而黄为风热入肺;鼻翼煽动而气急为肺闭,属重症,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必要时给氧。③ 察耳:耳背红纹浮现兼身热、面赤,谨防痘疹,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发热与出疹的关系以及疹点透布情况;耳腮部漫肿须注意痄腮。④ 察唇口:唇色淡白多见脾虚血少,鲜红为邪热初盛,唇周发青为缺氧发绀的症候。

2.2 重证察神色,以辨邪正之盛衰。重证患儿应细观神色变化,推测病变端倪,辨别邪正盛衰,及时应对处理,防止病端严重。如小儿面色萎黄无华而神倦,属脾胃虚弱,非疳即积,应注意饮食辨证调护:脾疳者宜以食麦类食品为主,常服莲子、淮山粥健脾消疳,养胃扶正;乳儿疳证宜食奶粉、黄豆粉、红枣粥等以健脾。面呈白色属气虚,患儿卫阳不足,不禁风寒,易患外感,产生变证,护理上宜注意寒暖变化,常服玉屏风散,以免发生感冒。

2.3 观察主症特点,以辨证候之性质。小儿“脾肺常不足”,故儿科临床应特别注意消化系、肺系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小儿咳嗽,病多在肺,应注意三望一听(望鼻、咽、舌,听咳嗽声),观察痰液的粘稠度、颜色、气味等性状,以辨别证候的寒热虚实:患儿咳声重浊,痰色黄稠,鼻孔干燥,流涕黄浊,咽红舌红,为表热证,护理应从解表、清热、宣肺着手;咳痰白稀,喉痒,鼻流清涕,咽不红,舌质不红,为表寒证,宜以散寒、宣肺为护理原则;若咳嗽气急,伴发热,鼻煽,痰鸣,唇青,为肺气闭塞之重证,当清热宣肺、涤痰定喘,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防发生变证;若咳而无力,痰鸣,食纳减少,神疲气短,多为肺脾气虚,宜健脾益肺化痰,更须辨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辨明其复杂关系,抓住主要矛盾,以便病证迎刃而解。

2.4 细观舌象、指纹,推断病情进退与轻重。通过观察舌象可以推断病情的进退,提示疾病的预后。患儿舌红苔黄,属里热实证,继而又出现舌红无苔,则为阴液损伤,虚热内生,说明病情加重,应忌食辛辣之物;舌淡苔白腻多属脾虚寒湿内蕴,苔白厚腻多为寒湿困脾,脾运乏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此外,舌象变化与小儿免疫功能也有一定联系,现代研究已有显示:易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阳多阴少舌易感儿(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IgA低于正常舌儿童,但高于阴多阳少舌易感儿(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或白厚)[1]。因此,细观小儿舌象特点,对预测疾病的易感以及因质制宜对易感儿的防治,也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代医学认为,指纹是食指的皮下浅表静脉,其充盈度及长度的变化可能与静脉压有关[2]。观察小儿指纹,若指纹为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为正常;若指纹色紫,小儿热盛伤津,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若指纹色淡,小儿贫血时,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指纹现于风关,病多轻浅易治;现于气关,病情较重;如现于命关或“透关射甲”,则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指纹色紫多为热证,色浅淡见于虚证。

2.5 洞察病变趋势,预测疾病传变。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且肌肉柔弱,不耐风寒,易患温热病。小儿温热病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洞察病变顺传或逆传的发展趋势。如麻疹为麻毒时邪外袭,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卫症状,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随即时邪由卫入气,由肺及脾,正气驱邪外达,则见皮疹出现,疹透邪泄,热退身凉,此为顺传;如正虚不能托邪外泄,或护理不当,或邪毒过重,则易出现逆证,麻毒时邪内陷心包,疹出复隐,神昏,肢厥。临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其逆传。

3 根据时间节律特点,观察病变规律

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与环境、疾病的种类以及时辰、气候、季节有关,因此,把握好时间及疾病的节律性特点,可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多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发生,且在一天中深夜24时~次日3时(子、丑时)发作频繁,多与小儿肺气不足,卫表较虚,抵御能力弱,冬春季或夜间寒邪较盛,寒邪易袭肺卫,引触伏痰有关。故须加强易发时段的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结合发作特点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发作。

4 注意情绪变化,重视心理护理

小儿神气怯弱,情绪相对不稳定,如见非常之物,不识之人,或身处特殊环境及进行各种诊治或因疾病原因而产生烦躁、焦虑和紧张感。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小儿心理特点,避免外界刺激,密切注意小儿的情绪变化,多观察,多与陪床者交谈,以获得患儿的心态信息,并主动、热情、积极、耐心、关心患儿,语言亲切,体贴入微,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5 结论

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具有儿科特点的病情观察和方法,准确获得临床辨证施护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诊治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柏松,苏树蓉,石锦萍,等.易感儿不同舌象与体液免疫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64.

[2] 张增海,温耀刚.小儿指纹的诊断意义如何?[J].中医杂志,2006,47(4):314.

代理:胡玉璋,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楼二楼,电话:18282787888

论文作者:丁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医儿科病情观察及有效诊治护理策略论文_丁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