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论文

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张晨亮,孙艳丽,刘晓娣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 :构建的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依托互联网、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设备搭建,利用网页制作、动画编程、图片处理等软件建设而成,主要包括电子教室、虚拟实验室、学员作品展示、学习资料、预约系统等,方便学员自主学习及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电子设计;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形式。借助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大量国内外优质课程上线。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教学方法、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改变,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培训而言,存在着师资紧缺、模式单一、效率低等问题。比如培训内容每年简单重复、学生培训时间不统一、学生自学内容匮乏、学习资源不能共享、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实践成果不能积累、传帮带作用不明显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设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各模块学习,也可进行实验室预约、元器件预约等,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培养创新实践技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部门较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错综复杂,而相对性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又会受到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工程是常有变更的情况,而每一次工程变更都会对造价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工程变更必须得到相对应的控制[1]。而且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对于工程变更的管理太过于忽视,随意就会出现人员变动现象,导致工程预算很难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合,如果再加上施工前设计表不合理的,就会影响施工单位资金预算调整严重拖长预算。

种群大小为200,最大迭代次数为1 000,初始权重为ω1=0.75,最终权重为ω2= 0.4,速度更新参数为c1=c2=2,随机数为r1j=r2j=1,PID控制参数Kp=0.2,Ti=0.15,Td=0.25.假设车辆在不同工况路面条件下行驶,横摆角速度分别采用正弦波信号、梯形波信号和方波信号,其车辆转弯角速度跟踪效果分别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因此,创建校企合作的虚拟仿真平台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势必能巩固、弥补并促进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体实验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一、平台建设的目标

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充分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对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得到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物,并能够进行改组、运用、研究、发明。

3.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利用动画演示、虚拟操作、电路仿真、实操录像等教学资源建立了虚拟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虚拟实验手段和丰富的学习素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实验操作的过程,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效果。

二、平台界面与基本功能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题目、课程测试题、常用仪器操作方法录像及使用说明书、常用元器件资料、课程相关图形图像以及与课程相关的经典电子图书。

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整体结构图

2.电子教室。电子教室真实再现了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录像、网络教材和电子课件进行学习,还可随时利用习题测试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另外,电子教室还加入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互动交流、动画演示、参考视频、参考文献、图形图像、教学软件等其他教学资源。

1.平台首页。平台首页是用户首先看到的页面,应具有本平台的关键模块介绍及功能导航链接。

实现以上目标并非易事,要求教学平台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操作简便、互动性强。网络教学平台应具有在线授课功能,把每年基础性、重复性的培训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源,结合电子课件、网络教材、习题测试等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基础能力;平台还应具有动画演示、仪器虚拟操作、电路仿真等虚拟实验环节;经过全面培训,学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电子产品,因此平台还应具有作品展示功能,要求学生以视频的形式对自己制作的电子产品进行介绍,不但促使学生进行总结提高,还能够为后来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无形中树立了学习榜样。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类课程如《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解决现存的“课前不预习,上课填鸭式,最关心考试能及格”的学习状态。建立“课前预习平台,课中讨论实操,课后创新设计”的学习模式,实现高阶学习能力,即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能力。

平台建立后,学员的学习资料、设计作品、实践经验得到了积累与共享,平台资源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解决了培训时间不够用的难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平台可以为学员提供一站式的培训,培训方式多样,不但有网络课程,还有虚拟实验室、作品视频、元器件资料、设计题目等资源,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教员可以让学员通过本平台课外自学相关知识,为正式上课打下基础,正式上课时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员针对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带领学员展开讨论,与学员充分互动,提高学习质量。

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共有电子教室、虚拟实验室、学生作品、教学资源四大模块,具有在线测试、互动交流、软件下载、用户登录、实验预约、实验考勤等功能。以上所有功能模块都可以通过系统后台进行配置和维护。平台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效果

4.学生作品。学生作品模块展示了自2012年以来学生自制电子作品的图片、功能演示录像及作品介绍,涉及控制类、电源类、通信类、信号处理类等。参与制作的学生全部利用本教学平台进行了课程的学习,学习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题与作品的设计制作。

自本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以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协作精神的大学生,共完成1500名学生的培训任务。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学院的“探索之路”创新实践活动培训学生共计560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获得国家二等奖6项,山东省一等奖17项,山东省二等奖32项;多名教师也取得了国家级、军队级多项奖励及教学成果。

说来惭愧,此前我仅仅出版过一部杂文集,就是世纪之初长江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的那本《戏说红尘》。在它前后,我把自己的一些杂文收录到散文或文艺杂谈的集子里去了,那些集子多半是书商帮我出的,发行量也比较大,其中还有两本散文集被书商再版发行。

大批学生通过电子创新实践活动增强了动手能力,毕业后能够马上开展工作,受到部队的欢迎。学生在参加创新活动过程中在教员指导下发表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有的被EI收录。如今,电子创新在学院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许多爱好电子、善于创新的学员被吸引进来。

四、结语

随着我军实现信息化,大量具备电子创新能力的学员势必在部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进学员电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永无止境,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电子技术层出不穷,未来还将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坚持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部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燕空,初汉芳.创业教育慕课平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70-172.

[2]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3-236.

[3]黄刚,高丽华.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17-20.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ZHANG Chen-liang,SUN Yan-li,LIU Xiao-di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1,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platform of electronic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is build which is based on network terminal equipment such as Internet and computer,used webpage making,animation programming,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It mainly includes electronic classroom,virtual laboratory,student's work display,learning materials,appointment system,etc.The platform is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autonomously and convenient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electronic design;innovative ability;autonomous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37-0240-02

收稿日期: 2018-11-27

作者简介: 张晨亮(1977-),男,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与管理;孙艳丽(1982-),女,山东莱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处理、电子实验教学;刘晓娣(1982-),女,硕士,讲师,从事电子线路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  

电子设计创新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