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理性体系--兼论理性认知的起源机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理性体系--兼论理性认知的起源机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合理性统——兼论合理性认识的本原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理性论文,本原论文,主观论文,客观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总希望把世界的现实状态改变成自己所期望的状态,为使感性的物质世界见出和谐与法则,竭力认识世界的本原,强化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以求在自然的限定中超越自身,并自觉地掌握与运用外部世界的统一尺度,使物质实践活动沿着主体认识的合理性渠道,不断增强和深化,以期达到主观理性目的与客观存在规律的本体性统一。

自从地球上有了非自为生态的文化记录起,标志着诺大的物质世界终于产生了自我觉醒的部分,这就是高级生态群体——人类的出现。当人类第一次感受到他们自己的行为能够引起外部环境显著变化时,便意识到自身是作为自然界的对象而存在,这同时表明原始人脱开了自然生物的家族,由被动的生存状态向主动的、有目的的生活过渡。尤其是工具的打制和图腾期草绘的岩画证明:人类逐渐以自身内在的生理性行为转化为心理意识驱动下的外化精神性行为,那种改变了被动生存的无序性而走向有序性的高级自然存在形态。正象马克思说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 由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目的出现,原始人类开始将其自然性的生存变作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生活来对待。他们将一些五光十色的贝壳和玛瑙石挂在脖子上炫耀自娱,并把植物染料撒嵌在同族先人的坟墓前作装饰奠典。这种最初的情感意识,表明原始人类开始用理性的尺度去衡量和思衬自身不同于其它动物的非常之处,并于此表达他们对其群体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怀恋与体味;将外界自然纳入了人的社会群体环境的主观参照系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言的:“人应当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2〕这就是说人要认识自然, 就必须使自在自然与人的认识活动发生认知关系,并进而在与自然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种有认知因素参于其中的新的自然,即直接的认识对象。从操作意义上讲,人的实践理性活动可以把自然存在的本质收录并转制成为人的真理性把握,以实现与物质本体的有机生态联系,这正是人的主体本原认知的合理性依据。人的实践能动性是人思维理性的本质及其自身完善为人的客观原因,人的劳动之所以成为人进化的本质原因,就在于这种劳动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性的物质实践,是伴随着大脑意识接收外在客观事物本原信息的思维——身体运动过程,而决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性劳动。人的身体存在本身是无可置疑的第一性自然的客观物质存在体,然而其大脑的理性意识活动,却可以成为物质属性的先在性认知的本原,以及作为第二性自然存在的前提导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一方面要作为存在去说明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又要作为原因去说明原因的存在。于此需要我们从基本粒子的规范场来演释主体理性意识活动的这种本原认知机制。

关于物质的定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量子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实证及实验的结果表明:物质是以实物和场的基本形态存在的具有结构、质量、能量、信息和时空等共同属性的有机整体的简称。可见,物质的本质特征:即一个多项性因素组成体的客观现象。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于1969年提出了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夸克”,限于当时的科学研究条件,仅仅只是认识上的推断而已。鉴于夸克紧闭、难以打开,他猜测里面一定禁着更小的粒子,对此盖尔曼给他想象的这个基本粒子取名为海鸥的叫声(QUAK)。七十年代,由于量子色动力学的应用,夸克被证实是由八种色胶子粘到一起的电子,三个夸克越靠近,粘力愈小;越疏远,粘力愈大,用到20万亿伏特的高能加速器也未能轰开它的内部。因为拉得愈远,粘力亦会无限地加大,于是科学家们想象夸克在基本粒子的状况如同弦楼型和口袋型,红、兰、白三个夸克构成一个袋,如果袋破,它们便会随口袋一起消失了。这就是反映到哲学领域里经验主义者们所一度声称的,物质消灭了的理论原由。然而,物质并非真正的消失了,而是物质结构的可分性有其自在的特殊条件。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虽然证实了夸克内部“胶子”的存在,却未能如愿地分解出它相对所具有的四维空间的质量体。夸克禁闭的这种质速和质能的对等关系,说明了物质在获得质量的同时,也就获得了能量,由于物质能量的所属关系,必须纳入人的主体操作中去证实它的存在性质。可以作一设想:当人一旦用高能加速器打破粒子的结构所能观察或得到的实在,同时也是人的主体认识活动借助于体外器官的延长手段,分解或感知的质能共时性的物质有机体。这是因为作为物质观测条件的操作工具是人的理性实践塑造的客体存在;而客观实物的剖析者,却又是主观的人作为物质存在的主体感受能力。这种质能对等的交叉关系,揭示了主体认知与物质实在的本体性重合的客观机制。这个曾经是认识论上的哥德尔怪圈,导致了人与自然界的认知对象性和本体同构性相汇合处的盲点。难怪美国当代哲学博士E ·拉慈洛也不得已的认为:“宇宙的基本实在是由场,而不是由质料构成,物质和心灵是从时空中的场的相对作用中涌现出来的。”

所谓场,并不单纯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名词,它是具有时空结构的物质客体,一种内外质能力量的凝聚现象,物质实体的存在,通常是由其质能的内外对等关系“场”所确定的形式,也就是说,物质的本原实在是不能脱离由其质产生的外在属性的作用条件而独立存在的,质量与其外在能量的一体性,构成物质的“场”的本体实在性。由于能量必然将其质量内在的性质外现为相对应的质能信息,从而就使得人的主体认知得以将物质的这种本原信息,以人的理性实践而把握和接收下来。人的理性实践之所以可能认识自然存在的本原,根据就在于他的主体存在是作为与自然物质的同一性存在,而他的理性认识活动却能超越自身主体达到认识客体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人正是这样具体而逐步地,以他主体外化的物质性实践活动来改造和创新社会自然的存在;选择与认识存在的客观自然,这正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真实依据及其理论本质。于此所知:人类的理性认识是可以透过物质世界的本原而达到与自然存在本体性的统一。因此,合理性也就是客体真理与主体目的的一致性。

从认识史上看,人类以往的思维方式大都是直觉经验化的线性意识,虽然这同人的视觉与活动空间的实际性所分不开。但也说明感性直觉的弱点,对客观事物本质缺乏认识论性质的再认识,或者说,未能从“描述”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过渡到“描述”。评价和规范对象的统一中,“反思”客观对象的合理性认识,长期局限于唯心和唯物两条并行不悖的认识视境中,缺少形而上的反向研究和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直到近代,黑格尔的逻辑哲学仍被斥责为是:处女生了孩子。逻辑是思想认识的规则,它是从思维的结论中规划出的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和概括。爱因斯坦说过: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的。〔3〕应当说,黑格尔提出的逻辑自然的客观性存在, 不过是想表达一种超时空的观念性反思,并不等于将这种逻辑思维的范式当成衍生万物的先验物质本体。要如此,他就完全没有必要再构制出一个有着严密的推理和翔实的物质世界生成与衍化的自然哲学体系了。他曾十分赞赏康德的宇宙演化论,并称其为是惊人的科学杰作。在他看来,时空中的思维意识,必然依托于它的物质性载体,却又可以驾驭它的载体,使之由受动性的物质形态,转变成为超越自身的能动性的主体本原认知。这种回朔本体的思维范式,即为逻辑反思。人的主体理性意识所作的形而上的探讨及其生存实践的努力,终将一个自为无序的自然存在分理和导向成为一个自觉有序的社会存在。尽管人和人的智力本身都是后天的自然派生物,“和宇宙的丰富多采相比,智力不过是一个贫乏的可怜虫,但这并不妨碍它,又是能够以最明白、最确切的方式反映无限自然物的有限现象的最完善的工具”。〔4〕当年拉普拉斯曾设想 过,某种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认知到激动着整个自然界的一切力量和组成自然界的每个个体的结构,并且假设这种智慧是广阔到足以分析其中的一切事物,它就能够把宇宙中最庞大的物体运动,以及最微小的原子运动都包括在同一个公式里面;对于这样的智慧说来,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不能确定的,将来也和过去一样都历历如在眼前。〔5 〕想见这也是黑格尔逻辑思想体系的初衷。由此证实,人体为自然存在的主体,其性质即理性实践活动在自然世界和社会存在中的物质主导性。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论证,我们在此可以作出一个大致的勾勒与结论:人的出现是大自然这个生态整体中脱颖而出的活性物质精华,他具有改变世界和创新自我的能力,内含着物质存在中特殊而能动的自然形态——合理性的认识实践。尽管人对真理的理解受着历史存在的限制,但是这并不妨碍人维护其理解的真值性,证明其释义的合理性。对于普遍的理性意识来说,超越其物质存在之外来反思主体视野,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因为它有可能成功地消除传统及历史文化所施加于主体身上的一切危害自身,从而也是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的非理性偏向。合理性认识的本体论思考是可以透过思维的客观具体性,将思维者自身也作为客体对象世界的一部分。既然人是自然界生态体中的高级物质组合部分,其自由的本性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能动作用,这个能动性的显著特征,即人在行动前的目的性。人对其行动目的的合理性要求,恰恰就是自身的主体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及其社会存在所作的真理性,通过合理性的实践认识活动,去实现人与整个自然界生态体系的平衡与互补。

结论是简单的:人的现实努力所作的一切表明,人总想要无限地穷竭实在,敞明自身的意义,以显示出人的物质主导性以及同客观世界的本原有机关系。人自身的物质性存在及其只有在物质世界中才能生存的自然限定性,决定了人的本能生命理性所驱使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实现与物质世界本体存在有机生态的统一,并保持与其发展的进化的协调一致。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9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166—167页。

〔3〕《爱因斯坦文集》3卷,490页。

〔4〕《狄慈根哲学选集》。

〔5〕《试论概率论的哲学》。

标签:;  ;  ;  

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理性体系--兼论理性认知的起源机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