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人防工程管孔封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俊龙

浅谈目前人防工程管孔封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俊龙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850)

【摘 要】人防规范中对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上穿墙套管的管孔封堵时机没有没有硬性的要求,目前大量人防工程中的管孔疏于封堵,给平战转换等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人防规范中提到的线缆穿越方式和封堵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一些工程如地铁的实际需求。文章对管孔封堵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管孔封堵应达到的技术标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目前国内的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人防工程;穿墙套管;管孔;封堵

【中图分类号】TU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238-02

1.人防工程管孔封堵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根据人民防空法及相关的地方条例,各地都建设了量大面广的人防工程,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监管的加强,人防工程平战转换的标准也在逐渐提高,封堵构件的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滤毒罐等也逐渐被要求购置到位。但是,由于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及密闭隔墙上的管孔封堵所占的比例较小,得不到重视。人防相关规范[1]中提到管孔封堵可以作为平战转换项目,由此,在多数城市的实践中,对于已经穿线缆的套管将其作为平战转换项目进行实施,或者按照防火封堵措施进行封堵。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几方面的问题:(1)防火封堵措施不能满足人防抗力要求,战时需要重新清理管孔进行封堵;(2)由于人防工程量大且分布广泛,战时平战转换工作量很大;(3)由于平时吊顶、离壁墙装修覆盖的因素,或者一些大型人防工程建筑形式复杂且经常分阶段实施或改造,在平战转换时难以全面清查实际需要封堵的管孔,容易遗漏;(4)人防管孔在竣工时不采取封堵措施,在应急防淹、堵漏时容易随意封堵,造成线缆后期无法维护、更换。

基于以上原因,管孔封堵应在平时封堵到位,作为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

2.人防规范对管孔封堵的要求及局限性

目前,人防相关规范[1~2]中对管孔封堵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只是提出了部分要求,例如规范[1]中提到线缆穿越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及密闭隔墙时应改穿套管,并采用“一缆一管”的方式;在一些配套的人防图集[3]中也给出了相应的做法。但是,这些规定和做法存在以下的局限性:(1)只适用于“一缆一管”的情况;(2)做法比较复杂,例如5级以上工程需要加设各种开孔的抗力片,需要油麻丝缠绕封堵等;(3)不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穿墙套管不是镀锌钢管的情况。

以地铁工程为例,每个出入口需要经过动照、FAS、BAS、PIS、通信、消防等数十根管线,每樘隔断门穿越的管线更多。若采用“一缆一管”,难度极大,一方面布置孔洞太多,对人防门框墙的结构强度削弱过多;另一方面实际施工时各专业穿越管线的数量难以控制,后期会造成后开孔现象的出现,势必对人防结构的防护密闭性造成破坏。因此,“多缆一管”的穿越方式就变得十分必要,相应地,对防护密闭封堵技术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探索。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地铁隔断门门框墙上的环网电缆,由于电流大、涡流发热现象显著,不能使用常规的镀锌钢管作为穿墙套管。开始一些城市采用消磁钢管,但是由于生产质量难以保证,材质会随着时间老化恢复磁性等因素,消磁钢管并不可靠。目前的做法主要有对钢管纵向切缝、采用非金属套管以及取消套管这三种方案。无论是哪种方案,目前的人防规范和图集中的封堵方案都不适用,必须采取新的封堵方案。

3.人防管孔封堵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

人防管孔封堵应满足抗力、密闭、消防的相关技术要求,此外,应选用环保、可靠、经济的材料和工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人防规范和消防规范的相关要求,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多缆穿管时,各种典型管径下,墙厚250mm时,能够承受人防相应抗力级别的等效静载而无明显的变形、破坏。

(2)在多缆穿管时,各种典型管径下,墙厚200mm时,在等效静载100Pa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套管内外的密闭性。

(3)防火一级,防火时效不小于180min。

(4)耐候性满足要求,考虑到电缆、光缆的使用年限,封堵措施的使用年限应≥20年。

(5)材料对人体和环境友好,无粉尘及挥发性毒害物质,满足环保相关规范的要求。

此外,封堵方案应质量稳定,易于操作,且可实施破除及重复封堵;满足防火要求及检测、检验、认证标准,如《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防火封堵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A161-1997);相应施工工艺、设备、材料不在国家及使用地区的淘汰目录范围内。

对于以上的这些指标,必须经过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就具体的指标和数据通过专家会进行论证。

4.国内管孔封堵的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厂家和相关单位已经意识到了人防管孔封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4~5]。文献[4]中提到的封堵工艺,主要特征:贯穿孔的一端以阻火块封口,且以环氧树脂堵料密封,中间填有现场发泡生成的阻燃发泡材料,贯穿孔的另一端以硬质发泡材封口,且以环氧树脂堵料密封。此系统可随施工现场立即自由发泡以封堵穿缆管孔,在短时间内凝固,形成高强度刚性密封。文献[5]中提到的封堵技术,特征在于:在套管内填充无机轻质速固堵料,管口两端采用人防专用环氧树脂或硅酮橡胶密闭,再用无机轻质速固堵料填满、抹平压光。此外,还有厂家探索采用双组分液态堵料和环氧树脂结合等进行管孔封堵的工艺。

这几种工艺,都可以在“多缆一管”的情况下,满足一般人防工程的抗力要求,而且封堵速度快,取代了加工复杂、安装难度大的“抗力片”工艺。相关工艺经过了实验室检测和测试,在实际工程中也得到了部分的应用。

但是,以上相关的工艺也存在需要检验和提高的地方,如实际施工质量问题、耐久性问题、在长时间静水压力下的变形和可靠度问题等。不同于实验室的条件,实际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工程环境、现场作业条件、工人技术水平等影响比较大,必须通过现场随机抽查检测进行统计分析,而目前对现场管孔封堵的检测手段非常缺乏。不同于实验室加热强制老化试验,工程实际环境多种多样,新工艺的实际耐久性需要时间的检验。在高强度静水压力下的变形和可靠性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因为人防管孔封堵经常会用于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和围护结构上。

5.小结

人防穿墙套管的管孔封堵是维护人防工程防护完整性的重要方面,结合目前平战转换标准的提高应给予重视,将其纳入到平时施工范围。针对目前的新型封堵技术,相关人防主管部门应根据其工程应用的效果出台相应的标准、检测规定,在满足相应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人防工程管孔封堵质量和人防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RFJ02-200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4]张璇璇,张晓墨.地铁人防工程贯穿孔防护封堵系统[P].中国专利:CN201120500617.1,2011-12-5.

[5]李灿,刘畅.浅谈无机轻质速固堵料在人防工程管孔封堵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防空,2015(3).

论文作者:赵俊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浅谈目前人防工程管孔封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俊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