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表达飞扬在语文课堂论文_丛晓燕

让快乐表达飞扬在语文课堂论文_丛晓燕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264200

1924年,叶圣陶在《教育杂志》16卷第6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以他十余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精辟地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说话训练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这篇鲜明地标题为“说话训练”的长文,还有一个更为鲜明突出的副标题:“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那就是说,叶圣陶一开始就把说话训练当作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逗引学生发表之欲的一个“总”的“枢纽”,他要求人们抓住这个总的枢纽有效地提起语文教学的其他各个环节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保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习惯的途径可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在学科活动中外延、在社会生活中拓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平日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快乐表达,让学生们能够“以我口说我心”,实现情感与行为的和谐统一,我们一路实践,一路探索,依据学校口语表达总的方案、目标、原则,结合语文学科的相关特点,以真爱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的养成。

一、规范常规表达指导方法—铺设口语表达训练场

1.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说。

课堂上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就会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说,充满自信。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的意见。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我们总结出了 “三爱三不三多”真爱法则:

要尊重,不轻易打断,多耐心倾听;要鼓励,不随意批评,多欣赏引领;要指导,不简单放弃,多启发诱导。

2.教给学生一定的句式,让学生能说。

(1)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提供这样几种句式,让学生完整表达,个性表达。

①通过预习,我明白了(懂得了、收获了)______。学贵有疑,我还有______问题没有解决。

②读完了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______?

(→引导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整体感知。

→抓住主要人物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

→抓住中心句、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或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进行整体感知。)

③预习了课文,我被______所吸引(感动),因为______。

④这篇课文主要从______个方面来说明了______。

(2)精读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利用几种句式个性化表达:

①我不同意这样的改动,因为______。

②通过反复的品读,我的看法是这样的______。不知其它同学怎样认为?

③我认为______同学这一个句子(词语)读得特别好 ,因为______。

④大家都请看______页的第______句话,我的感想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认为的):______

⑤在刚才的想象中,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__想到了______。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拓展运用我们这样来引导学生说话:

①看了这段资料,我想说的是______。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______(或我的收获)

③关于这一点,我在课外看过了这样一段相关的资料,我给大家说一说______。

3.规范表达习惯,让学生会说。培养学生发言的“完整性”——在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时候,要及时纠正指导,使学生逐渐地能够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观点。

克服学生发言的“随意性”——要求学生发言之前要举手,经过允许才发言,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说就说。

提高学生发言的“有效性”——要求学生三思而言,要经过思考才能发表意见。发言时不但要有顺序,而且还要围绕中心来说,这样就能使人听明白。

二、深化学科表达指导方法—形成口语表达训练点

1.看说结合。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精美插图,教师提供一定的句式或要求,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口语表达就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2.演说结合。就是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组织课本剧、角色扮演、配音播放、故事擂台等各种表演形式的口语训练,在学生乐趣十足的同时也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述说结合。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既是一种严密的思维训练,清晰地课文脉络呈现,又是一种口语表达训练拓展。有困难的可让学生提前写口述提纲,有备而述,有理而达。

4.写说结合。就是充分利用课文中耐人寻味的结尾、让人无限遐思的空白点以及兴趣连接点,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编,将说话与平时的写作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循序渐进,逐层训练,说写结合,自信表达。

5.听说结合。就是让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抓住讲话者的关键词去理解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弥补自己理解和表达上的缺陷,促使口语表达方式和方法上的提高。

6.想说结合。就是老师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要点,如文本中的文眼、空白点,关键字词,省略号等,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说完整、说具体、说有序、说生动。

例如在研读《普罗米修斯》黑暗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先通过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我们继续走进去,太阳落下去了,在无边的黑夜中,黑暗笼罩着大地,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的亲人在哪里,到处是黑乎乎的空气。”“我找不到我的家,我看不见我的朋友,我真孤独。”……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点,促使学生把看到的那副画面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激发了想象,促发了情感。“你什么也看不见,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你甚至听到了远处野兽的号叫声,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害怕、惊讶、恐惧、毛骨悚然。孩子们把我们的所有感受带进这个画面,谁来读?”富有情感的真情朗读,水到渠成的教学流程,自然在表达中生成。

7.追说结合。就是关注和运用追问这种提问技巧。当学生在回答出现肤浅、零碎甚至还是错误时,教师应紧追不舍地加以指导发问,促使学生强化印象,由浅入深、举一反三,使口语表达更全面,更深刻,更有效。

8.品说结合。就是在品读重点词语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对比阅读等方式,品说出词语特有的色彩,特有的动感,特有的温度,引说出词语背后更深的意境和内容。

9.情说结合。就是引导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带着这句话所特有的情感色彩,或质疑愤怒或谴责,进行有味道地表达,以口传真心。

10.活动结合。就是学校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玩、做、看、听、说、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练说,保持口语表达的兴趣;在生活中丰富说话内容,增加口语表达的深度。

军事家说:武器的变革决定着战争的变革。我们说:师生的课堂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果说,书写是学生的第二张脸,那么语言习惯就是学生的第一幅灵魂。“口者,心之门户也。”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将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强烈的兴趣,培养健康的自信心,孕育良好的艺术素养。我们将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口语表达习惯培养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快乐表达飞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上!

论文作者:丛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让快乐表达飞扬在语文课堂论文_丛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