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读者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_图书馆论文

电子书阅读器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之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模式论文,电子书阅读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介获取信息进行阅读的方式在逐渐被社会公众所忽视,备受推崇的则是携带方便、存量丰富的电子书阅读器(E-Book Reader)。国外电子书阅读器发展迅猛,尤以美国为最[1-2]。国内也不甘示弱,正迎头赶上。蓬勃发展的电子书阅读器产业势必对作为传统阅读主要阵地的图书馆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读者服务方面。可以认为,电子书阅读器将成为引领图书馆未来阅读的新方式[3]。图书馆应该因势利导、推陈出新,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1 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状况及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

随着电子图书的使用和推广,电子书阅读器也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大量免费的电子图书在互联网上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直接推动电子书阅读器的产生。首款电子书阅读器在2004年上市,凭借着轻便、可弯曲、超低耗的优点,一上市就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的发展也突飞猛进。2006年基于Eink显示技术的阅读器只有3种,2007年增加至5种,而现在已经增加到40多种。数字内容技术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这也是带动电子书阅读器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几乎所有的书都可以找到电子文件,而各大报纸业也几乎电子化,数字阅读的进展非常快,目前全球前三大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厂商为美国的亚马逊Kindle、日本的索尼和中国大陆的汉王。

1.1 国外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简况

国际上最早尝试使用电子书阅读器的图书馆是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2000年),但效果并不太理想[4]。后来随着Kindle Reader、Sony Reader等新型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图书馆才开始应用电子书阅读器于图书的借阅,收到一定的效果[4]。此外,国外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推出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服务,如美国历史上最早开展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的图书馆是位于新泽西州的Sparta公共图书馆(2007年)[5]。由于原来尝试的电子书阅读器服务效果不太好,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大胆改革,规范电子书阅读器的服务流程,为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Kindle、Sony Reader阅读器的借阅,制定了借阅规章:借期1周,不续借,超期罚款10美元/天[6]。另外,美国的Alabama大学图书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Bahcesehir大学图书馆在电子书阅读器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外,电子书阅读器出版商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出版商通过图书馆员推广产品,图书馆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为读者服务。

1.2 国内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简况

相比较而言,国内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比国外稍晚,经验也没有国外成熟。国家数字图书馆在2008年试行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到馆读者不仅可以查询、下载本馆的数字资源,还可以享受电子书阅读器带来的移动阅读服务,成为我国最早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的图书馆。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2009年开展),广州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2010年开展)也是在开展电子书阅读器服务方面较具代表性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在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时有些具体规定,如国家图书馆规定:持有合法借阅卡的读者都可享受此项服务,借期15天,可以续借。令读者感到方便的是,读者不仅可以阅读电子书阅读器中预装的电子图书,还可以利用本馆的电子图书平台下载有关的电子图书。上海图书馆在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上较有特色,推出“口袋图书馆”服务,借出的电子书阅读器不但可阅读TXT、PDF格式的电子书,而且可阅读CEB格式的电子图书。上海图书馆继续探索电子阅读方式,还将推出移动报刊阅读和提供给盲人的“可听图书”等[7]。尽管我国图书馆在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大多数读者对此不太了解,对电子书阅读器还比较陌生,因此,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量并不大,读者的兴趣不是太高。但已享受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的读者感觉良好,并希望图书馆继续推广此项服务。

2 电子书阅读器引发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

随着电子书阅读器的普及与电子书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图书馆应及时跟踪电子书阅读器及电子书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加强研究,变革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适应电子图书的发展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趋势。

2.1 服务内容的变革

考虑电子书阅读器的特点和性能,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内容上应该变革,尽快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主要有:(1)电子书借阅服务。图书馆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技术条件成熟时,提供电子书的借阅服务。例如索尼公司与美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达成书面协议,将阅读应用程序Library Finder应用于图书馆,用户可利用网络通讯设施下载和免费借阅电子书,当电子书借阅期限超过时,下载的电子书便作废。(2)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图书馆应该根据经费及实际使用情况,购买一定数量的电子书阅读器并提供外借服务。由于电子书阅读器内预装较大容量的电子图书,内容丰富而且类型多样,读者对此较感兴趣,也乐意到图书馆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能够提高读者的到馆率。(3)电子书下载服务。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对象购买部分正版的数字化图书和报刊资源,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给读者使用[8]。同时图书馆还要在取得版权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特色馆藏、专题数据库、研究报告等制作成标准的电子书,供读者下载,形成本馆的特色数据库,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4)电子书阅读器的培训服务。图书馆要想很好地开展电子书阅读器的相关服务,提高社会价值和形象,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掌握电子书阅读器的使用方法,简单的故障处理。图书馆馆员需提供相关服务的技术支持,了解相关服务的流通规则,能进行电子图书的格式转换等。除此之外,图书馆网站还应设有相关电子书阅读器服务的介绍、使用规则、演示文档和帮助等。

2.2 服务方式的变革

目前国内外在电子书阅读器服务方式方面,普遍采取电子书商务模式与数字版权保护策略相结合,将电子书阅读器与购买的电子书、购买账号一起捆绑。这样做出现的主要弊端是使图书馆增加了对电子馆藏和流通服务管理的难度,图书馆不得不额外管理这些增加的购买账号,将这些账号与多个阅读器进行捆绑式管理,并且在向读者进行流通服务和宣传馆藏时需要管理好这类信息[9]。从电子书阅读器的流通模式来看,美国等较多的图书馆借鉴纸质图书的流通方式,将电子书阅读器的相关信息录入馆藏数据库,添加类型标识符加以区分,让读者利用联机检索数据库(OPAC)直接查询其流通状态和馆藏地点,规定每位读者只能借一台电子书阅读器。另外,有的图书馆也采用馆内直接借阅或电话预约的方式。让电子书阅读器进入OPAC的流通模式给读者的查询和借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图书馆进行流通管理,因为可以随时掌握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状态。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另外的问题,例如图书馆在联机检索数据库中检索电子书阅读器时,输入不同的关键词将检索出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检索不到记录,这就造成不同图书内容与不同电子书阅读器之间的互操作性弱,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效率。

电子书阅读器的推广和普及必然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变革。电子书阅读器将对图书馆的图书外借、图书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电子书可进行全信息化检索,而且电子书阅读器对大部分读者来说还不太熟悉,因此,在电子书阅读时代,要想提高检索效率,特别是电子书阅读器的检索效率,应该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进行。这客观上要求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除了系统掌握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电子书阅读器的原理、规程及使用规则等知识,通过数字参考咨询解答读者的疑问。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及在图书馆的应用促使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工作得到加强,通过通讯网络等设施进行的馆际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联系将会更加紧密。笔者认为,应建立电子书阅读器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综合集成电子书外借、阅览、下载、参考咨询、读者培训等环节,如图1所示。

由于读者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差异性,不同的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器特点、性能、保养的把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图书馆应在此之前开展电子书阅读器的实物操作培训,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和电话开展参考咨询服务,上传电子书阅读器的使用说明及操作培训课件等到网上供读者下载自学等。

3 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阅读器开展服务的主要障碍及前景展望

3.1 主要障碍

3.1.1 价格门槛

在电子书阅读器的初期应用阶段,由于专用电子书阅读器普及不够,图书馆将同时向读者进行电子书及阅读器的流通。由于目前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普遍偏高,而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因而价格门槛成为图书馆大规模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的主要障碍。图书馆用手头上紧张的经费无力购买大量昂贵的电子书阅读器,也无力进行大范围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服务,只能一步一步地在小范围内开展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尝试。除此之外,电子书阅读器本身较脆弱,长期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屏幕磨损、配件损坏等问题。因此,图书馆除了购进电子书阅读器时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外,还要准备支付电子书阅读器的维护费用,这是一笔不可避免的、不少的开支。

3.1.2 版权制约

版权是制约电子书阅读器发展的又一障碍。由于当前信息爆炸的复杂性,加之作者联系方式的变化等原因,众多出版机构在进行数字出版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得版权作者的授权。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开放性、网络信息资源的易复制性使得电子书的版权受到较大挑战。尽管如此,读者可以获取的书目种类和数量还是相当丰富的,电子书阅读器中本身就包含数量较多的电子图书。目前国内的出版社和电子书经营商已经加快电子化的步伐,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网上图书馆均可提供电子书的下载服务。这些电子书经营商与图书馆签订协议,图书馆每年支付一定数量的年使用费就可享受其提供的电子书服务,但其中可能蕴含版权风险。

3.1.3 技术受限

目前我国图书馆还没有掌握十分成熟的电子书借阅技术,其中重要的是没有健全、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电子书文档的通用格式。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收藏的电子文献信息文档格式多样,标准不统一。专业数字资源生产商采用自己专门的文件格式提供数字资源,而且往往需要其特定的阅读器方能打开电子文档,这就存在“彼此不兼容”的弊端,目前国内较典型的电子书文档格式有书生的SEP、超星的PDG以及方正的CEB等[10]。电子书阅读器进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后,与多语种、不同信息输出系统数字文献的服务匹配等技术问题都需要图书馆同仁和相关厂商携手充分合作,加以解决。

3.1.4 管理体制

电子书阅读器不同于传统纸质图书,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图书馆传统的外借管理体制将面临挑战,如电子书阅读器的保管、安全、押金、损坏赔偿、借阅期限、借阅对象等诸多管理规章问题。而作为电子书阅读器的内容资源,电子图书的采购和服务也面临诸多挑战,在采购中要考虑电子图书的学科搭配、与纸质文献的互补性、格式是否兼容、单机服务还是网络服务等现实问题。

3.2 前景展望

当前电子书阅读器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这给图书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电子书阅读器带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习惯的变革。图书馆合理地利用电子书阅读器和电子书,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电子书阅读器在图书馆的推广应用是必然发展趋势。由于电子书阅读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图书馆在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服务方面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障碍,因此,电子书阅读器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前景可观,但要做到大规模应用则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  

电子书读者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