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效果观察论文_郭慧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评价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为人工流产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90例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术前行利多卡因凝胶局麻,观察组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比2组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以及疼痛情况、相关手术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宫腔组织残留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

关键词: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宫颈扩张程度

瘢痕子宫即既往手术史后形成的子宫,集中多见于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当前,生活观念的转变,瘢痕子宫妇女避孕失败情况下流产需求的患者明显增多,对比一般人工流产术患者,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难度且出血量等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加[1]。为了了解术前用药对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影响价值,本文就我院90例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为例进行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3月-2018年6月,均为接受人工流产术的瘢痕子宫患者(n=90)。纳入标准:(1)患者经白带、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以及阴道彩超确诊;(2)患者对人工流产术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有麻醉禁忌症;(2)患者有实验药物禁忌症。以随机法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各45例瘢痕子宫患者。对照组:年龄介于21-40岁之间,均值(26.65±4.50)岁;孕周介于5-9周之间,均值(7.05±1.50)周;剖宫产术史介于6个月-10年之间,均值(6.50±2.30)年。观察组:年龄介于21-39岁之间,均值(26.82±4.80)岁;孕周介于6-10周之间,均值(7.50±1.35)周;剖宫产术史介于8个月-12年之间,均值(6.60±2.15)年。2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前(2min)应用利多卡因凝胶(5mg)进行宫颈局部涂抹处理,并于超声下完成人流术。

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前(1、2d)19:00口服米非司酮(75mg),用药前后均需禁食,时间以2h为宜,第3d凌晨于空腹状态下口服米索前列腺醇(0.6mg),孕妇有腹痛主诉情况下进行超声下人流术。

1.3观察指标

记录人工流产术瘢痕子宫患者宫颈软化程度、疼痛情况以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腔组织残留情况。

1.4指标评价标准

1.4.1宫颈软化程度评价标准[2]

充分软化——人工流产术患者7.5号宫颈扩张棒顺利通过。

软化——人工流产术患者6号宫颈扩张棒通过,7.5号存在阻力。

软化不良——人工流产术患者宫口紧,进、出宫口有明显紧缩感。

1.4.2疼痛评价标准[3]

参考WHO疼痛分级标准,包括0级、Ⅰ级、Ⅱ级、Ⅲ级几个标准。

0级——人工流产术患者无疼痛感,积极配合手术。

Ⅰ级——人工流产术患者有轻微腰酸、腹胀感受。

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有明显腰酸、腹胀、出汗,在可忍受范围内。

Ⅲ级——以上分级标准均未达到,患者反应强烈。

1.5统计学方法

90例人工流产术瘢痕子宫患者实验观察指标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算。宫颈软化程度、疼痛情况、宫腔组织残留等计数观察指标均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手术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统计学结果为P<0.05,表示对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宫颈软化程度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人工流产术瘢痕子宫患者宫颈软化程度见表1。总软化率经统计学计算,X2=13.8278,P=0.0002。

表 1 人工流产术瘢痕子宫患者宫颈软化情况对比 [n(%)]

3 讨论

对比正常子宫妊娠流产术,瘢痕子宫妊娠流产术风险、难度更高且手术并发症增多,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瘢痕子宫未经阴道分娩,所以孕妇宫颈较紧、损伤情况明显;之前手术处纤维组织遗留瘢痕造成纤维组织薄弱,愈合不良会诱发子宫穿孔、盆腔炎、宫腔炎性风险。针对瘢痕子宫妊娠流产治疗上包括药物流产、手术流产,但是药流不全、流产术手术难度、风险增加,所以药流和手术流产需相互补充。米非司酮是甾体类激素,和孕酮竞争性结合子宫内膜受体的基础上抑制孕酮生理、促进宫颈成熟,联用米索前列醇的基础上能够促使宫颈软化以及子宫收缩改善,术前应用降低了人流术出血量[4]。曹守燕,王伟,牛淑芳等人研究指出,瘢痕子宫患者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有软化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优势[5]。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各项指标对比,P<0.05。和何承菊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二次清宫率、B超宫腔异常率2.00%、4.00%均低于对照组14.00%、16.00%,P<0.05[6]。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中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整体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1):129-130.

[2]万英秀.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效果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5):62.

[3]朱芳.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早孕流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2):15-16.

[4]何琴侠.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宫早孕流产68例中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6):121-122.

[5]曹守燕,王伟,牛淑芳等.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02-104.

[6]何承菊.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244-244,245.

论文作者:郭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效果观察论文_郭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