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脑卒中是一种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疾病,不仅死亡率高,治疗后还可能留下多种严重的后遗症,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很多不利影响[2]。经临床研究发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愈率,使患者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病情危急,属于急诊危急重症,多数患者在突然之间发病,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病情较为复杂,在较短时间内,患者病情会快速进展,死亡率较高,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及,因此,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应加强临床诊治。分析得出,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蛋白质能量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分析原因,是由于患者急性假性球麻痹或者意识障碍,导致患者发生了进食障碍以及吞咽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机体摄入外源性营养物质不足,导致以上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可避免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避免严重影响病患身体康复情况。临床上较为多发急性脑卒中,容易合并吞咽障碍,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对患者住院时间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及经济,因此,临床提出了早期加强患者营养支持的相关理念,目的是下降本病患者多种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来说,发病后,多数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严重下降了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关键因素是救治时间窗,结合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极大影响,由于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在1~2周内,能够完全恢复,少数患者维持较长时间,因此,采取及时对症处理,十分必要。分析得出,脑卒中患者发生并发症后,可对患者疾病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可导致病患治疗周期延长。急性脑损伤后,可增加患者分解代谢,可升高患者代谢率,可升高患者血浆中皮质醇类、儿茶酚胺类、白介素-6、胰高血糖素、急性期血浆蛋白[3],可增加患者机体能量消耗,可增强患者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可分解大量肌组织蛋白,促使患者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导致患者体质量急剧降低,最终导致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早期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可将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大大下降。临床研讨发现,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若患者胃肠功能可耐受,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可下降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比肠外营养支持,疗效相当。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通常具备完整胃肠道功能,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可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有效维持,可预防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另外,可促进患者胃肠黏膜生长,在刺激患者粘液细胞更新方面,效果理想,可对患者胃肠黏膜正常结构进行有效保护,可对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维持作用,可促使患者免疫力提高,可有效下降患者合并感染并发症几率,可对病患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相关性文献报道,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若并发感染,影响因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若患者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4],可导致感染发生。在肠内营养液中,含有人体必需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葡萄糖等,可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明显改善[5],可促使患者免疫力显著提高,可下降患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分析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家庭传统饮食护理的效果不良原因,是由于卫生条件差、热量不足、饮食内容随意等因素导致。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来说,若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增加,可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一定影响,本组研究充分证实,利用早期肠内营养,可促使患者近期预后大大改善[6],临床多项报道证实,利用规范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将患者营养状态恶化程度有效减轻,可促使患者有效恢复神经功能。另外,部分文献报道,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符合患者机体生理机能,可对患者肠道黏膜完整性进行有效维持,可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可促使患者下降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属于积极选择。目前,临床上成熟研讨了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尤其是机体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出了早期肠内营养,在此期间,严格依据相关操作步骤进行,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合理选择营养液,一般选择能全力,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可促使患者预后效果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荐。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干预后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压疮)、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临床实践证实,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参考,分析原因,是因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合并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加速了脂肪消耗[7],若患者合并吞咽障碍,导致患者不能将足够营养摄入,从而导致患者下降了营养状况,发生营养不良。利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有效改善,可促使患者胃肠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帮助患者恢复胃肠蠕动[8],可促使患者良好摄取及吸收营养物质。虽然不能将患者营养需求完全满足,但是,可对患者发病后早期营养状况恶化速度进行有效减慢,临床参考价值较高[9-12]。综合以上数据得出,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可促使患者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压疮)、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应针对性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临床优势,采取大样本实验,将本组实验临床推广意义增加。另外,在后续实验中,研讨早期肠内营养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护理等,也是重中之重。参考文献:[1]王颖, 李耘, WangYing, et al.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 北京医学, 2017(5):532-534.[2]顾南媛, 陈宁, 吕华瑶, et al. 鼻肠管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的疗效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6).[3]罗沉香, 董必能, 刘华, et al. 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9(1).[4]姜秀娟.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最新进展[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6):64-64.[5]刘敏. 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长度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3):297-299.[6]朱少良[1], 王璐[2], 涂强[1]. 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30):50-52.[7]史少静. 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变化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6):9-9.[8]高玉霞.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改善高龄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和营养指标的效果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 16(2).[9]刘向文. 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3):68-69.[10] 李菊英,何香爱,吴朝荣.脑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1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12]郭利利,姜亚芳,余丽君对烧伤康复期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6
论文作者:朱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脑卒中论文; 障碍论文; 营养不良论文; 可对论文; 病患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