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持股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_员工持股计划论文

职工持股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_员工持股计划论文

员工持股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有效途径论文,员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进行全面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20年来的改革实践,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方向逐渐明确,改革的深度、力度逐步加大,目前已到了攻坚阶段。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根据各地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合形式,开拓创新,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企业产权制度。国内外企业制度改革实践表明,员工持股制度是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原计划模式国家企业制度变革的启示

比较奥斯卡·兰格在50年代为波兰设计的“自主企业”模式、捷克奥塔·锡克提出的“合作公司”模式、霍瓦特提出的前南斯拉夫的“自治企业”模式,可以看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企业组织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效率原则与民主原则,其中效率原则是决定组织制度创新的最根本的原则。几位经济学家都把效率原则作为他们设定的经济组织模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企业组织模式时,同时强调了民主原则、人道原则,并认为这一原则的贯彻才能最终有利于效率原则的贯彻。他们批判西方企业模式中过分强调资本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同时也批判了国家集权官僚主义下劳动的另一种形式的异化。效率与民主统一的原则,对社会主义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不只是政治目标的要求,更主要的应是企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

东欧经济学家提出的几种民主管理企业的模式虽看到了产权安排与企业组织制度的必然联系,但在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理论基础上构建的民主管理企业模式,在实践中很难达到模式中的理想目标。由于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作为全体人民或社会的产权代表角色模糊,因此,东欧各国在“民主企业”或“自治企业”模式设立之初,在一定程度中改进了过去企业低效率问题,但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社会资产增长下降,多数企业资本积累年增长率为负数,投资减少且低效,进而造成经济衰退,失业现象严重,并出现了通货膨胀。

从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要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社会主义企业组织设定的协调劳动者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差别问题,实现效率与民主真正统一,必须在社会主义企业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在明晰的产权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的企业治理模式,使产权的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使效率原则成为企业制度的基础,从而保证民主原则的贯彻。

二、国外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比较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股权的分散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少数股东要操纵股东大会的可能已不存在,因而董事会成为相对独立的企业权力机构。由于现代企业中高级专业经理人员负责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经理人员可以凭借信息优势影响董事会的决策,因此经理阶层实际上取得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所有权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企业对管理者、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个人知识的局限性要求专业化的人组成协作团体,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创造企业财富,共享劳动成果,企业的经理和劳动者不仅仅是受薪者,而且不断参与所有权的分配。经理人员股权奖励和内部职工持股计划,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其目的是通过企业经理和工人拥有公司部分股权,使得企业事实上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从而形成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企业经理和工人从人力资本向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转变,消除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简单对立,实现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有效经营机制基础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体现“效率”与“民主”管理相合谐的“共同治理”原则,使激励和约束相统一,责、权、利相统一。

比较分析德国公司的“职工参与决定制度”、日本公司相互持股制度中的“从业员主权”、美国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基本反映了现代企业的两种经营观念:一是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强调股东主权的企业治理结构;二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强调从业员主权的企业治理结构。前者是以资本资源为基础,依据资本额组建的股东主权下的一种企业治理结构。它强调利润的索取者只能是资本所有者,强调了物质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体现了股东至上的原则。股东主权企业是由股东控制的权力结构或治理结构,它追求资本经营效率,强调资本的充分运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只关注资本回报也带来股东对企业利益关联减弱的可能:一是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不力,股权的过度分散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监督约束的弱化;二是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出售股票,损害企业利益。因此,单纯从资本角度考虑企业资源配置的股权至上的经营观念,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现代公司中,随着经理阶层的形成,已表现出人力资源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加大。企业经营者、工人虽没有资本投入企业,但也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利益关系,他们凭借的是长期人力资本投入而形成的人力资源,如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工人提供的专业劳动技能。对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战后日本、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都体现了对长期工作在企业中的从业者的重视,一改英美企业制度中“企业主权完全归股东所有”的观念,认为长期固定在企业工作的人也应是企业的“主权者”,把企业主权建立在人力资本之上,体现了民主管理、共同治理的原则。股东主权弱化、从业者主权加强,形成了“股东主权和从业员主权的二元主权结构”,使代表利润原则的股东和代表从业员福利原则的从业者彼此对立,企业成为他们相互交涉及相互监督的场所。日本企业的实践证明,二者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从业员主权结构有效地调节着利润原则和福利原则,使双方都以企业发展为第一利益原则,即它可以调节双方的短期利益行为,增强了企业主权结构的经济合理性。从业员主权体制,改变了以往股权至上的观念,强调了提供人力资本的人对企业的贡献。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企业活动是在众多的有专业技能的人参与、协作、相互交涉和积累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无疑将会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同。“共同治理”思想已成为普遍的原则。

三、员工持股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1.员工持股制度的具体内容。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一定的合约下形成的组织体系,拥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各产权主体缔结成企业合约,分工协作、创造财富。由于对剩余的索取形成企业的相关人员最有效的激励,因而对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就成为与企业效率密切相关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所有权安排必须消除企业中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企业要提高其成员的积极性,必须形成企业成员的自我约束机制,而自我约束的动力来自风险与收益的对称。一般来讲,控制权、岗位责任及风险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是最优的企业制度安排。现代企业中股东、经理、工人等共同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也应共同分享剩余,共同参与所有权的分配。而其前提是股东、经理、工人应相应地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引入员工持股制度对优化法人产权结构、形成更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积极作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员工持股指由公司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公司工会的持股会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员工持股制度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制度保证。员工持股通过使员工拥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并参与利润分配来增强对企业的关联度,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员工持股制度虽与典型的股份制企业在持股人资格、收益分配、股票出让等方面存在差别,但依然是以资产的个人占有为基础而拥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它不允许企业外人员占有其股份(即成为持股会成员),企业员工则必须认购本企业的股份。认购股份的多少取决于企业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员工离开企业时,企业要回购其股份。在员工持股企业中,由工人股东大会选举企业的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企业的股东大部分为企业内部成员,外部股东拥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但很难干涉企业董事的人选。工人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约束,因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不是通过退出股权来实现,而是通过在股东大会的表决权直接监督经理人员,参与企业决策。

从国外的通常做法看,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可组成员工持股企业:一是通过信托基金组织,用计划实施免税的那部分利润回购现有股东手中的股票,然后再把信托基金组织买回的股票重新分配给员工;另一种方法是一次性购买原股东的股票,企业建立工人信托基金组织,企业转让一部分资金给工人信托基金组织并回购原股东手中的股票。回购后原股票作废,企业逐渐按制定的员工持股计划向员工出售股票。国外员工持股制度主要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新办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二是现有公司股权结构改变时选择员工持股制度,如国有企业非国有化、大型股份公司遗弃或改组其子公司等。

员工持股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比较快,尤其在美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发展,许多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都采纳了员工持股制度,且员工持股的比重在逐渐提高。通过美国经济学家的多项调研,表明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比一般企业在生产效率、销售额、利润率、年就业增长率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员工持股制度对企业经营效率改进的原因在于:(1)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2)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比以前高;(3)增加了员工的个人财富。

2.员工持股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1)员工持股制度有利于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员工持股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在国有企业内引入本企业员工持股的成分,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从而优化企业所有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员工持股企业通过引入新的产权主体、重新注册企业资本,界定企业产权主体,重新确立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产权主体享有的权益及承担的责任,使最终所有者与企业法人在行为目标上趋于一致,共同追求国有资产及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2)有利于建立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员工持股制度的建立,通过企业所有权的重新安排,实现了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性分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互相制衡的有效机制,形成了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有效地克服企业内部各要素所有者的“搭便车”行为,从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3)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企不分是困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员工持股制度的引入,使企业员工作为企业股权主体进入董事会,职工持股会可以通过在董事会中的代表行使投票权,以抑制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合理干预,从而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因此,在国有企业引入员工持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四、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分析

(一)国外员工持股实践的启迪

员工持股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原则,形成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劳动者共同治理企业的新型企业治理结构。各国在进行企业改革、贯彻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共同治理”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选择员工持股这一制度。通过对国外员工持股实践的考察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迪:

1.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员工持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员工能以合法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增强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关切度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员工持股制度的建立,还给企业员工一定的经济民主权利,其实质是在合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管理企业,在“共同治理”企业模式下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

2.建立健全有关员工持股的法律法规。实现政府对员工持股的有效支持,美国国会与政府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及赋予雇员持股的税收优惠,是美国雇员持股计划得以顺利推行并取得相应成果的重要保障。由于法律健全,不论是股东、企业、银行、雇员,还是政府,都十分清楚在这一制度实施中自己的权利及可能给自身带来的后果,因而据此可有效地选择员工持股方案。我国目前各地在内部职工持股试点中出现的钻政策空子、损害国有资产等问题,与法规不健全、不统一,缺乏明确和有效的法律规范有很大关系。国外的有关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方法应灵活多样。美国的雇员持股计划中雇员购买本企业股票不仅是用过去劳动(现金)支付,而更主要的是用预期劳动支付。公司通过建立雇员持股信托基金,并依靠银行的信贷支持来实现雇员持股,雇员用今后的红利偿还贷款本息。这一做法对我们也有启迪意义。

4.明确内部员工所持股份的特殊性及权利范围。内部员工所拥有的股份,并不是员工随意主动认购的,而是与雇员的年薪(即贡献大小、技术专长等)挂钩进行分配。员工股与普通股的不同在于,它不可以随意转让,只能在员工退休或离开企业时由企业购回。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员工只注重股份转让收益而放松对企业发展的关切。员工只有在企业长期工作并做出贡献,才能得到较高的股份收益。这无疑会促使员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5.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员工股。美国企业大多建立雇员持股基金这一法人机构,由专门人员负责员工股的统一管理与经营,并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企业员工并不直接参与公司董事会选举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事宜。这一制度淡化了雇员的直接投票权意识,而更注重雇员股份的收益权,这是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般原则相适应的。

(二)中工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

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是我国轻工行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工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其下属改制公司。1998年初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准备实施内部职工持股试点工作。鉴于外贸公司的特殊性,即公司内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企业资产的增值作用的比率相对大于其他行业,企业的外贸业务员掌握着国内外客户,专业技能和信息优势是他们创造财富的基础。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利益同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为公司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该公司上下一致认识到,内部职工持股是解决问题的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手段。员工持股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员工持股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新型的利益制衡机制,同时员工持股也承担了一定的投资风险,这有助于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强化职工的自主约束及经营者的自主监督,有利于职工长期投资行为的形成。员工的持股使职工同企业形成财产关系,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能极大地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有利于激励职工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关心企业资本的效益和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公司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经过专门的改制辅导,公司全体员工统一了认识,1999年2月中工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规范化员工持股制度。

1.公司改制的基本框架与原则。(1)在性质定位上,明确公司职工股属于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与以往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职工股是不同的,不能上市流通。(2)在股份设置上,以全体在职职工为对象,实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梯度发行方式。根据职工技能、贡献、职务的不同计予不同股份,并注意加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形成稳定公司优秀人才的制度保障。(3)在机构上,设立规范化的“职工持股会”专门机构对职工股进行管理。

2.员工持股额度的规定及筹集方式。按有关规定,确定公司总股本中70%为国有股,30%为内部职工股。在员工持股总额中,70%供现有员工认购,改制公司的全体在职员工、总公司本部的委托人员有权购买和持有内部职工股;30%作为预留股份,用于奖励公司优秀人员红股和供公司新增员工认购。预留股份的认购所需资金由社团法人“职工持股会”贷款一次性购入,公司将用预留股份红利、新增员工交纳的购股资金、董事会奖励优秀员工红股购股资金来偿还贷款本息。员工持股额度的分配,主要按员工在企业中所承担的责任及贡献大小来确定。除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人员必须足额认购持股份额外,其他员工以自愿原则,在分配限额内可以少购,但有最低限额,余出份额可以作为预留股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持股额最高不能超过员工持股总额的10%。员工持股金一般来源于员工个人出资认购。员工认购股份后,由职工持股会设立个人持股股本帐户,发放内部职工持股股权证,以证明持股员工在公司的权利。员工持股的红利在公司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分配一次,具体分配方案由职工持股会按程序决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则由董事会决定。职工持股会以社团法人名义依法按股享受公司分配的利润,然后再对员工进行二次分配。

3.内部职工股的管理。由内部持股员工组成“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必须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社团法人,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规定,持股会内部有理事会,是持股会日常作为专门负责公司员工持股管理运作的常设机构。由全体持股员工组成的股东大会,是持股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职工持股会的成员享有以下权利:(1)按其持有股份获得股利;(2)按规定出席持股会,享有选举权、表决权与被选举权;(3)对职工持股会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职工持股会也设有监事会);(4)有要求召开临时持股员工大会提案权(规定有10人以上提议便召开员工大会);(5)在持股员工离开公司或死亡后,本人或其财产继承人有权获得退股股金。

公司内部员工股不转让、不交易、不继承。在持有人离职、被解聘、被开除或死亡的情况下,其股份由持股会收购,股金退还本人。持股会理事会成员经全体持股员工选举产生,受全体持股员工的委托,作为股东代表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并充分代表持股员工的利益,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拥有相应的表决权。

4.内部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治理结构。按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股权代表和持股会选举的代表组成。董事会任命公司执行人员(总经理)。公司董事会的组成首先是由股份的多少来确定。由于内部职工持股的国有企业国有股权占有比重相对较多(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为70%,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与法人股合占70%),董事会中代表国有股权的代表占多数,因此国有资产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得到了保障。此外,员工持股公司对持股会代表进入董事会的比例的规定要比其所占股份比例高(国有股权与持股会股权的比例是7:3,董事成员比例为3:2),其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职工的权益(即保护小股东利益)。董事长由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一般由代表国有股权的董事出任。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关系。股东作为所有者掌握着控制权,他们可以决定董事的人选。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全权负责公司的法人财产,必须对股东负责。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受到董事会和员工的监督。员工对经理的监督及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并不是靠个人股东的作用,持股人员只能通过职工持股会并通过持股会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这一点意义是重大的,即企业内既形成了对经理人员的强大的约束机制,又保持着经理人员非常独立的经营自主权。此外,由于企业经理人员同时也是持股会成员,又强化了经理人员主动的激励机制。

虽然从理论上讲,由于现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国有资产真正负责任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持股企业中代表国家股权的董事,也可能同时是持股会成员,存在着内部人控制、侵吞国有资产的可能,但由于职工持股额较高且不能流动的规定,促使企业员工及经理必须重视企业长远发展,保障个人股份收益的最大化,这从客观上减弱了内部人控制的短期行为,同时也与国有资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从而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员工持股制度下治理结构形成的独有特点,对构建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效率提供了制度保证。公司改制一年后,在业务规模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职工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切度明显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意识、工作热情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员工不仅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且还积极参与制定有关经营管理制度,如风险控制、业务保理制度、公司福利政策的调整等,都是在职工持股会成员的提议和参与下形成的。改制后,员工都积极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业务人员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客户,综合人员加班加点为业务部门作好服务。整个公司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主人翁意识的提高在进出口公司结出了经营业绩迅速提高的硕果。1999年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19080万美元,占集团公司的87.95%,实现利润1429万元,是改制前1998年的2倍多。

综上所述,员工持股制的建立,引入了新的产权规则,不仅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使国有企业改造为产权界定清晰的现代企业,而且使资本至上原则(代表着效率)与重视人力资本原则(代表着公平与民主)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企业内部职工拥有本企业股份,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的劳动者,从而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热情,提高了企业效率。企业员工的收入除工资外,还包含了按股权分得的红利,企业员工人均收入最大化依赖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及企业长远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利益一致的企业经营机制。由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由企业股份持有者按持股额承担有限责任,从而形成了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彻底解决了企业自负盈亏的问题。因此,采用员工持股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的有效方式。当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传统企业制度弊端的彻底克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改革过程,并不是光靠员工持股制度的建立就能根本解决的,还需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中国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形成、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等一系列系统化的改革相互配套,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才能真正构建坚实的微观基础,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真正焕发出强大的生机。

标签:;  ;  ;  ;  ;  ;  ;  ;  

职工持股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_员工持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