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要点控制论文_张惠建

摘要: 随着就地冷再生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越来越大,路面冷再生技术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绿色环保等优点,是科学经济地进行旧路面改造的新途径,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水泥冷再生技术应用较早,水泥就地冷再生层可用作道路的底基层或基层,较适合应用于国省干线、市政道路与乡村公路。

关键词: 市政道路 基层 水泥就地冷再生 技术要点

引言: 市政工程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民生工程,又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大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道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道路维修养护和升级改造任务日趋繁重,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之路。加强道路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开展养护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使交通事业切实转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地冷再生技术逐步在我国大量公路的翻修、重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中广泛应用,而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是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在原路面上对沥青路面就地冷铣刨、破碎和筛分(必要时), 再掺入一定比例、符合要求的水泥、水和骨料,按设计的厚度,用再生机进行处理后,经整形、碾压和后期养生,使其达到设计路面结构层技术要求的一种施工工艺。本文着重介绍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的技术控制要点。

一、施工技术准备

1.工艺流程

2.设备配备

WR2500S就地再生机1台,配备3台水罐车给再生机提供用水,

压实设备1台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25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两台26t胶轮压路机、平地机1台、铣刨机1台

3.材料配备

按照工地取样送实验室确定的最佳配合配合比计算出实验室设计值用量,现场拌合加2%耗损,依据拌合长度堆放材料。

二、施工作业技术要求

1 、施工前准备:对原路面薄弱地段进行处理。病害处结构层全部挖除至稳定层,用灰土回填至原路面二灰石层下,其余用二灰石回填至路面面层,按规范要求控制回填厚度及压实度。清除原道路表面(包括不需要再生的相临行车道)的石块、垃圾、杂草等杂物, 清除积水。处置再生路段上存在的收水井井框盖等。对井盖所处位置做好精确的标记。取下井盖,挖掘井盖周围的砖或混凝土等结构物至再生层底100mm。在井洞上盖一厚钢板,并用再生料或碎石回填。再生原道路,摊铺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整齐的挖掘并取下钢板,修补井口并用C30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沥青料下。对原道路进行各类管线调查,并做好记录,对埋深不满足至再生层底100mm的进行处理。对原道路进行测量,并与设计相对比,高处用铣刨机铣刨到设计高,低处采用二灰砾石补足到设计高。现场对原路面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及时向再生及操作者提供原路面材料的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以确定设备加水量。

2、摆放和摊铺水泥:根据原道路再生深度的平均密度,计算每平米水泥使用量,并确定水泥摆放的纵横间距。应将水泥当日直接送到摊铺路段,卸在做标记的地点,并检查有无遗漏和多余。运水泥的车应有防雨设备。人工摆放和摊铺水泥,在现场按照每袋水泥摊铺面积划定网格,用木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水泥摊铺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的地点。摊铺后按每施工段检查摊铺质量是否均匀。

3、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和:冷再生机组就位,采用推杆将再生机组排成一线,推动水车在原路面上行进。行进速度3~5m/min(最终根据试验段确定),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网裂严重地段应采用较慢速度。确保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宜侵入下承层5~10cm,以利上下层粘结,一个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20m~150m,根据现状路宽度合理计算再生机的工作宽度(再生机最大工作宽度2.4m),搭接宽度为10~20cm。再生机后设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整。用钢纤刺入土中,测量其刺入深度,检查深度是否合格,应在再生机每次下刀的两侧进行检查,其他路段每50m检查一次。如再生深度超过设计深度±1cm,应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施工。再生机后安排4~5人处理边线和清理混合料中的杂质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料,以防止影响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平整度和再生材料的密实性。

4、碾压:根据经验、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调整碾压机具、时间和遍数,制定碾压方案。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遍数为:初压时先用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稳压1遍,再用25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高幅低频振压2遍后整平。复压时,用25t单钢轮压路机高幅低频振压3遍,低幅高频振压3遍。(30cm厚,高幅低频增加2遍)终压时,用两台26t胶轮压路机碾压8遍以上。

5、整平:在初压完成后,应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6、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进行上一结构层的施工。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采用麻袋片或草袋等覆盖物养生,并在整个养生期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在养生期和下一工序施工前应保持结构层湿润,以避免干缩裂缝,在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洒水车辆除外)。

 整个施工过程应尽量缩短施工延迟时间,减小延迟时间对表面成型和强度的影响,要求从铣刨、拌和到碾压结束不得大于水泥初凝时间。特别注意的是压实度检测应紧跟压路机及时进行,以便发现压实度不足时在允许延迟时间内复压处理,避免已成型的混合料检测发现压实度不足后复压使底基层内部产生微裂缝,影响强度和整体性。

三、验收标准

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外形尺寸的控制和检查以及质量控制和检查,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水泥冷再生基层,应取钻件(俗称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如果路面钻机取不出水泥稳定基层的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基层的界限,进行返工处理。

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道路基层旧料,节省大量砂石料,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目前已投入运营并进入养护维修期的道路基层都是一个潜在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同时通过重复利用旧道路基层混合料节能且环保。道路基层的施工技术要点控制尤为重要,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注重细节的技术要点控制,严格执行道路基层施工的技术规范,从而保证道路通行安全、舒适,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韦功华 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1):107-108

[2] 徐茶英 市政工程的路基路面施工工艺技术[J].居舍,2017(23);63

[3] 刘兴连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1)

[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论文作者:张惠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要点控制论文_张惠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