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研究邱小娴论文_邱小娴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研究邱小娴论文_邱小娴

摘要:地震灾害是自然界产生的不可人类避免的灾难,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严格控制建筑抗震设计的各个要点,以便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素及抗震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抗震性

前言

我国地处全球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是欧亚地震带经过的地区。所以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破坏力极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很大。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对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窗体顶端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所有建筑基本上都是支撑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结构。当合理地使用下述原则时,由墙、核心筒、框架、筒式结构和其它竖向结构分体系,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不需要增加成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1刚柔相济原则

在抗震设计中,不能一味地提高结构的抗力,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和混凝土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计算配筋。如果结构刚度太大,地震作用效应就很大,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需配更多的钢筋,因此,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在较大的地震力瞬间袭来时,极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导致各个击破;而太柔的结构虽然有很好的延性,可以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整体倾覆。在抗震设计中,为了实现刚柔相济的原则,既满足变形要求,又能减小地震力,最主要的方法是进行隔震消能设计。隔震消能设计一般的做法是在基础和主体之间设置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等;另外,在抗震设计中“,刚柔相济”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设计总信息来实现。

1.2多道设防原则

强烈地震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果只有一道设防,在首次破坏后再遭余震,结构将会因损伤积累而导致倒塌。因此,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生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如框架—剪力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分体系组成。

2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问题分析

2.1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改变建筑物横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层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建筑物在垂直方向的结构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导致建筑物垂直方向的结构成为了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层,从而造成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水平随之降低。其次,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时,由于设计师无法按照房屋结构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地震抗震设计模型,这就使得其无法顺利的完成分析建筑物主要结构抗震设计的工作。再次,建筑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 建筑结构填充墙的抗震设计不合理性。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为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进行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填充墙作为整个建筑物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填充墙结构出现开裂的情况,那么房屋主体的抗震建筑结构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采用填充墙裂缝的具体处理措施,以此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2砌体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筑物实际的建设楼层越高,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就会越弱,所以,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物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由于建筑物墙体的厚度和其大空间结构设计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即人们在追求大空间的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增加墙体的厚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要想提升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做好抗震设计,协调好大空间和墙体厚度间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随着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使得部分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度追求其结构上的美感而忽视了抗震能力方面的设计,从而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建筑物的使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加强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有效措施

3.1细致分析建筑结构

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整个建筑物的内外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可以为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强化建筑主体结构刚度入手,尽可能将建筑主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量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建筑物非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也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结构展开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细致分析建筑物的非结构。

3.2提高对填充墙裂缝的控制能力

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一旦填充墙结构在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缝问题,就会对整个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填充墙结构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和施工人员一定要保证填充墙结构设计施工质量,以便能够更好的控制填充墙结构的裂缝问题,防止该问题出现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此外,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保证整个建筑结构梁和框架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确保在对框架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塑性铰可以在框架梁首端出现。

3.3保证墙体的设计厚度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施工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墙体的施工厚度,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按照当前我国实行的相关建筑规定要求: 在对多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将墙体厚度控制在二百四十毫米以上,且在进行墙体厚度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地质情况,来适当的增加一定量的墙体厚度,以便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例如,如果需要在地震带的位置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那么设计人员就需要适当的增加该建筑物的墙体厚度,在确保建筑结构施工和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方案来提升建筑物的高度。

3.4提高建筑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加强建筑局部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1)应该确保楼层的实际承载地震的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受力能力比值变化均匀,避免楼层比值的突变。(2)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保证高层民用建筑总体刚度、承载力的协调。(3)抗震设计要有意识的关注建筑的薄弱部位,保证薄弱部位的变形能力,提高建筑的总体抗震性能。加强建筑局部的抗震性能,明确地震的破坏性,然后在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和各个构件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建筑的截面。

结束语:

地震灾害对建筑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严格的控制抗震设计的各个要点,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为建筑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为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对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3(31):195-196.

[2]华颖.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7-28.

[3]周静.刍议建筑结构中关于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J].房地产导刊,2014(29).

[4]谭志鹏.刍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改造[J].低碳世界,2014(18):260-261.

论文作者:邱小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7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研究邱小娴论文_邱小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